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宋的滅亡:陸秀夫背著幼主跳海,十萬軍民集體跳海殉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每個朝代的滅亡都伴隨著忠良殉國, 奸佞叛國的故事。 南宋被蒙古滅亡後, 南宋軍民的結局格外慘烈。 今天, 就帶大家瞭解南宋的滅亡, 以及南宋軍民的慘烈結局。

蒙古滅了金國之後, 把矛頭指向了南宋, 前前後後打了很多仗。 1267年, 忽必烈下令攻打襄樊, 守將呂文德堅守城池, 一直堅守六年之久, 最終於1273年襄樊城破, 宋軍和蒙軍展開巷戰。 呂文煥最終投降, 襄樊保衛戰結束。 此時, 南宋領土全部納入元朝。

1274年8月12日, 宋度宗去世, 年35歲。 長子趙隰即位, 南宋已經名存實亡, 瀕臨崩潰。 1275年春天, 蒙古大軍攻克南宋軍事重鎮, 安慶和池州, 直逼建康, 長江沿線防守瓦解。 南宋朝野震動, 賈似道出兵迎戰, 大敗。 賈似道被貶, 後在被貶途中被鄭虎臣殺死。

此後, 蒙古大軍連戰連捷, 南宋軍隊節節敗退。 1275年十一月二十日, 常州失守, 遭到蒙古屠城, 南宋軍民屍骨如山,

血流成河。 不久, 平江失守, 臨安府危在旦夕。 1276年2月4日, 蒙古鐵騎攻佔南宋行在臨安(杭州), 年僅5歲的宋恭宗被俘。

1276年2月5日, 臨安城舉行和平受降儀式, 宋恭宗退位。 此時, 宋恭宗趙隰的哥哥趙昰, 和弟弟趙昺被大臣保護, 逃出了臨安。 南宋的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

相繼擁立兩個幼主為帝, 形成流亡小朝廷, 誓與元朝不兩立。

元朝作為異族入主中原, 對南宋殘餘勢力窮追不捨, 一直追到了福建福州。 趙昰在福州即位, 史稱宋端宗。 1276年11月, 蒙古大軍逼近福州, 11月15日, 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逃離, 開始了在海上的漂泊(康王趙構也曾漂泊海上)。

1278年春天, 南宋小朝廷到達雷州(廣東)。 4月15日, 宋端宗趙昰去世, 年僅11歲。 陸秀夫和群臣擁立趙昺為帝, 逃到了新會(廣東)和南海一帶。 此後, 文天祥在海豐(廣東)兵敗, 被蒙軍俘虜。 張世傑戰船沉沒, 溺死在平章山下。 雷州失守, 南宋小朝廷遷往崖山(廣東)。

蒙元將領張弘范(漢族)緊追不捨, 對崖山發起攻擊, 宋軍毫無招架之力, 全線潰敗。 南宋走投無路, 於1279年3月19日, 陸秀夫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 背著幼主趙昺跳海而死, 趙宋皇族八百余人集體跳海自盡, 眾多忠臣追隨其後, 十萬軍民跳海為國殉難, 南宋徹底滅亡。

張弘範在石壁上刻下“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十二字, 然後北返。 南宋十萬軍民殉難,

海水漂滿了屍體。 文天祥在元營目睹慘狀, 作詩:羯來南海上, 人死亂如麻。 腥浪拍心碎, 飆風吹鬢華。 此後, 蒙元多次勸降文天祥, 文天祥寧死不降, 於1283年1月9日從容就義。

文天祥曾在獄中寫下《正氣歌》, 其中有兩句:“時窮節乃見, 一一垂丹青。 ” 這正是我中華之脊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