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龍蝦屢創天價,不要讓你的“小黃金”被悶死

今年的小龍蝦可真稱得上是小黃金了, 價格屢創天價!!!

就連小龍蝦大省湖北都斷貨了!!!

各大批發商一蝦難求!收蝦全靠搶!

然而今年七月份以來, 由於氣候異常, 全國各地普遍出現高溫天氣, 持續時間都比較長, 高溫天氣對小龍蝦養殖影響非常大, 高溫天氣蝦塘易缺氧, 因為高溫導致蝦塘水草活力急劇下降, 出現萎縮、腐爛加重耗氧。

每年夏天都會聽到或見到大量因缺氧而死亡的池塘,

這給我們的養殖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今年的情況尤為嚴重, 在這高穩期間, 幾乎每個蝦塘每天晚上都有大量的小龍蝦上坡上草, 養殖戶稍有疏忽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這不僅僅是池塘水溫過高所造成的影響, 還與池塘的溶氧密切相關。

今年的行情這麼瘋狂, 可別讓你的小黃金悶死在塘裡!

缺氧

嚴格意義上分為生理性缺氧和非生理性缺氧

生理性缺氧

主要指小龍蝦自身吸收氧氣或運輸氧氣的能力下降後所造成的缺氧。

水生動物大多是沒有肺的, 呼吸作用主要依靠鰓來完成, 鰓上分佈大量的毛細血管, 鰓在交換水流的過程中, 水流中的氧氣自由擴散到毛細血管中並交換出二氧化碳, 這是水生動物的呼吸過程。 若水生動物的鰓組織受損或發生病變(如:黑鰓, 爛鰓, 鰓上附著大量泥汙有機質俗稱鰓掛髒)時, 水生動物由於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氣而出現生理性缺氧。

當水流中的氧氣自由擴散到毛細血管後, 主要依靠血紅蛋白或血藍蛋白來結合氧氣,

並把氧氣運輸到各個組織器官中。 當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的物質超標時, 會造成血紅蛋白或血藍蛋白的載氧能力減弱, 組織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溶氧而發生生理性的缺氧。

非生理性缺氧

非生理性的缺氧主要指外部環境的溶氧不足而造成的缺氧。

養殖水體中氧氣的來源與消耗都有哪些?

水體中溶氧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氣溶氧

2.藻類或水草的光合作用

3.人工增氧包括開增氧機和潑灑增氧藥物

| 大氣溶氧 |

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受到大氣壓、溫度以及鹽度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 水中含鹽量每上升100mg/L, 溶解氧降低約1%。 在鹽度一定的情況下, 氧氣的溶解度與溫度和大氣壓的關係如下圖:

氧氣溶解性與溫度和大氣壓的關係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氧氣的溶解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隨著大氣壓的升高而升高。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分子的動能越大,氧氣越容易逃脫水分子對其的束縛;

並且溫度越高,水體的表面張力越小,因此隨著溫度的升高,氧氣的溶解性越小。大氣壓升高,壓力越大,氧氣的溶解性隨之升高。夏季持續過高的溫度往往會造成氧氣的溶解性降低,使整個水體的溶氧降低。

| 藻類或水草的光合作用 |

在大部分情況下,藻類或水草的光合作用是池塘養殖水體的溶氧的主要來源。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的濃度、光照強度、溫度等因素。

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光合作用的強度隨著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而增加,但當光合作用強度達到一定程度後,隨著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而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增加。

光照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也有此現象,在一定範圍內,光合作用的強度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當達到某一強度時,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增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受到酶活性的影響。

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步驟,光反應一般不會有酶參與,暗反應往往伴隨著酶促反應的發生,而酶的活性與溫度密切相關。每一種酶都有一個最適溫度,在最適溫度以下,酶的活性隨著溫度增加而增加,超過最適溫度以後,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的植物的酶的活性的最適溫度不同,一般在25-30攝氏度之間。夏季高溫期間,中午以後水溫一般都超過30攝氏度,因此光合作用的強度減弱,藻類和水草的產氧能力也就減弱。

小龍蝦池塘對於水質要求一般以清爽為主,水體中的藻類不是很豐富,池塘主要的氧氣來源是水草的光合作用。水草的種植主要以伊樂藻和輪葉黑藻為主,伊樂藻是低溫草,水溫在5℃時開始萌芽,10℃時開始生長,18—22℃時生長最為旺盛,水溫超過30℃時生長明顯減弱,藻葉開始發黃,部分植株頂端開始枯萎,活力很差,產氧能力自然也很弱。輪葉黑藻的最適生長水溫為15—30℃,當水溫超過30℃時,活力減弱。夏季高溫期間,水草活力不足,產氧能力自然也減弱。

小龍蝦池塘種植水草,除了給小龍蝦棲息和躲避天敵以及提供溶氧的作用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淨化池塘水質。高溫期間水草活力變差,淨化水質的能力自然也隨著變弱,長此以往,池塘的水質情況也跟著變差,形成惡性循環。

當然,水草活力的變差不只是高溫一個因素造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如:平常不注重水質的管理,造成池塘出現渾水、水色過濃、水色發黑、水體透明度過低、青苔等問題也會造成水草活力差;

另外對水草的管理不及時或疏於對水草的管理也會造成活力差的問題,如:水草上的害蟲不及時殺滅、水草不及時打頭造成水草出水老化、水草過密造成根部腐爛、水草紮根不穩等等。

養殖池塘中溶氧的消耗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向空氣溢出

2.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包括養殖動物(魚蝦蟹)的呼吸作用、藻類以及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細菌等微生物的有氧呼吸等。

3.池塘水體裡面的有機物的分解耗氧

| 向空氣溢出 |

這主要與大氣壓強、風力吹拂、池塘水體的攪動有關係。風力吹拂、攪動池塘水體會破壞水體的表面張力,從而導致溶氧溢出。上文中提過,氧氣的溶解性與與大氣壓成正相關的關係,所以有很一部分的池塘泛塘發生在由南風轉北風的晚上,這是因為南風一般是副熱帶的高壓,北風氣壓較低,水體中的溶氧溢出導致溶氧低。當然這還與北風帶來的冷空氣導致水溫降低、加劇水體對流使溶氧大量消耗有關係。

| 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養殖水體中溶氧的來源與消耗的主要因素,光合作用要在有光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而呼吸作用是全天24小時都存在的。所以養殖水體中的溶氧在全天24小時是波動的,一般來說,淩晨3、4點鐘水體中溶氧最低,下午5點左右的溶氧最高。所以浮頭泛塘往往發生在淩晨3、4點鐘。

| 水體裡面的有機物分解耗氧 |

池塘裡面每天投喂大量的飼料會產生大量的殘餌糞便,藻類、水草等生物的死亡也會在池塘裡積累大量的有機質,池底的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分解時會消耗大量的氧氣。池塘水體的上層水由於藻類分佈豐富,白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度大,有足夠充足的氧氣來分解這類有機物。

但隨著水層的下降,光照強度的減弱以及藻類的減少,水體光合作用的產氧能力會急劇下降,直至池塘底部幾乎沒有氧氣的產生。而池塘底部又是有機質大量聚集的地方,有機質在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氣,這樣就造成了水體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池底就會形成巨額的氧債,到了夜晚池塘底部的缺氧情況就更嚴重了。

小龍蝦屬於底棲動物,長期生活在池塘底部,當池塘底部溶氧不足時就會上坡上草來獲得氧氣。高溫季節,小龍蝦池塘的底部缺氧情況較之其他池塘更為嚴重。因為高溫期間,水草活力很差,很多池塘的水草存在腐爛的情況,這會加大池塘底部的氧債,使底部缺氧更為嚴重。

以下是個人對養殖提出的幾點建議

總的來說,浮頭、泛塘是在溶氧供給減少的情況下,過多的氧氣消耗才造成的養殖悲劇。因此,在養殖的過程中,應該更重視水質、底質的調節。

合理的放養

包括養殖密度的控制、搭配合理的套樣品種。過低的密度使得池塘產量低、效益不理想,密度過高會造成養殖負荷過重、水質惡化等問題。搭配合理的套樣品種有助於完善食物鏈,有益於生態平衡。如:河蟹池塘裡需套樣花白鰱、鱖魚、螺螄等,這樣不僅有利於保持水質清爽、減少野雜魚,還可以控制水草上的害蟲。

常改底、勤培菌

改底可以改善池塘底部的環境,好的水環境可以減少疾病發生的概率,對於底棲動物來說,好的底質尤為重要。培菌可以調節水體的菌相,菌相可以平衡藻相。改底、培菌都可以分解部分有機質,減少池底的氧債。

根據不同品種選擇合適的增氧設備

增氧設備不僅可以用於在緊急情況下緩解急情,減少損失;還有利於池塘的水質調節。如:在小龍蝦池塘,可根據面積大小選擇數量合適的水車式增氧機(葉輪式的容易渾水、增氧盤成本較高),在晴天中午開2個小時可以把上層溶氧高的水攪動到下層,減少底部氧債。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幫邦水產的水質監測、監控設備

(幫邦小黑:便攜、輕便、快速、耐用;具有水質分析和資料記錄功能)

氧氣溶解性與溫度和大氣壓的關係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氧氣的溶解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隨著大氣壓的升高而升高。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分子的動能越大,氧氣越容易逃脫水分子對其的束縛;

並且溫度越高,水體的表面張力越小,因此隨著溫度的升高,氧氣的溶解性越小。大氣壓升高,壓力越大,氧氣的溶解性隨之升高。夏季持續過高的溫度往往會造成氧氣的溶解性降低,使整個水體的溶氧降低。

| 藻類或水草的光合作用 |

在大部分情況下,藻類或水草的光合作用是池塘養殖水體的溶氧的主要來源。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的濃度、光照強度、溫度等因素。

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光合作用的強度隨著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而增加,但當光合作用強度達到一定程度後,隨著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而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增加。

光照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也有此現象,在一定範圍內,光合作用的強度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當達到某一強度時,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增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受到酶活性的影響。

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步驟,光反應一般不會有酶參與,暗反應往往伴隨著酶促反應的發生,而酶的活性與溫度密切相關。每一種酶都有一個最適溫度,在最適溫度以下,酶的活性隨著溫度增加而增加,超過最適溫度以後,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的植物的酶的活性的最適溫度不同,一般在25-30攝氏度之間。夏季高溫期間,中午以後水溫一般都超過30攝氏度,因此光合作用的強度減弱,藻類和水草的產氧能力也就減弱。

小龍蝦池塘對於水質要求一般以清爽為主,水體中的藻類不是很豐富,池塘主要的氧氣來源是水草的光合作用。水草的種植主要以伊樂藻和輪葉黑藻為主,伊樂藻是低溫草,水溫在5℃時開始萌芽,10℃時開始生長,18—22℃時生長最為旺盛,水溫超過30℃時生長明顯減弱,藻葉開始發黃,部分植株頂端開始枯萎,活力很差,產氧能力自然也很弱。輪葉黑藻的最適生長水溫為15—30℃,當水溫超過30℃時,活力減弱。夏季高溫期間,水草活力不足,產氧能力自然也減弱。

小龍蝦池塘種植水草,除了給小龍蝦棲息和躲避天敵以及提供溶氧的作用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淨化池塘水質。高溫期間水草活力變差,淨化水質的能力自然也隨著變弱,長此以往,池塘的水質情況也跟著變差,形成惡性循環。

當然,水草活力的變差不只是高溫一個因素造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如:平常不注重水質的管理,造成池塘出現渾水、水色過濃、水色發黑、水體透明度過低、青苔等問題也會造成水草活力差;

另外對水草的管理不及時或疏於對水草的管理也會造成活力差的問題,如:水草上的害蟲不及時殺滅、水草不及時打頭造成水草出水老化、水草過密造成根部腐爛、水草紮根不穩等等。

養殖池塘中溶氧的消耗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向空氣溢出

2.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包括養殖動物(魚蝦蟹)的呼吸作用、藻類以及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細菌等微生物的有氧呼吸等。

3.池塘水體裡面的有機物的分解耗氧

| 向空氣溢出 |

這主要與大氣壓強、風力吹拂、池塘水體的攪動有關係。風力吹拂、攪動池塘水體會破壞水體的表面張力,從而導致溶氧溢出。上文中提過,氧氣的溶解性與與大氣壓成正相關的關係,所以有很一部分的池塘泛塘發生在由南風轉北風的晚上,這是因為南風一般是副熱帶的高壓,北風氣壓較低,水體中的溶氧溢出導致溶氧低。當然這還與北風帶來的冷空氣導致水溫降低、加劇水體對流使溶氧大量消耗有關係。

| 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養殖水體中溶氧的來源與消耗的主要因素,光合作用要在有光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而呼吸作用是全天24小時都存在的。所以養殖水體中的溶氧在全天24小時是波動的,一般來說,淩晨3、4點鐘水體中溶氧最低,下午5點左右的溶氧最高。所以浮頭泛塘往往發生在淩晨3、4點鐘。

| 水體裡面的有機物分解耗氧 |

池塘裡面每天投喂大量的飼料會產生大量的殘餌糞便,藻類、水草等生物的死亡也會在池塘裡積累大量的有機質,池底的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分解時會消耗大量的氧氣。池塘水體的上層水由於藻類分佈豐富,白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度大,有足夠充足的氧氣來分解這類有機物。

但隨著水層的下降,光照強度的減弱以及藻類的減少,水體光合作用的產氧能力會急劇下降,直至池塘底部幾乎沒有氧氣的產生。而池塘底部又是有機質大量聚集的地方,有機質在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氣,這樣就造成了水體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池底就會形成巨額的氧債,到了夜晚池塘底部的缺氧情況就更嚴重了。

小龍蝦屬於底棲動物,長期生活在池塘底部,當池塘底部溶氧不足時就會上坡上草來獲得氧氣。高溫季節,小龍蝦池塘的底部缺氧情況較之其他池塘更為嚴重。因為高溫期間,水草活力很差,很多池塘的水草存在腐爛的情況,這會加大池塘底部的氧債,使底部缺氧更為嚴重。

以下是個人對養殖提出的幾點建議

總的來說,浮頭、泛塘是在溶氧供給減少的情況下,過多的氧氣消耗才造成的養殖悲劇。因此,在養殖的過程中,應該更重視水質、底質的調節。

合理的放養

包括養殖密度的控制、搭配合理的套樣品種。過低的密度使得池塘產量低、效益不理想,密度過高會造成養殖負荷過重、水質惡化等問題。搭配合理的套樣品種有助於完善食物鏈,有益於生態平衡。如:河蟹池塘裡需套樣花白鰱、鱖魚、螺螄等,這樣不僅有利於保持水質清爽、減少野雜魚,還可以控制水草上的害蟲。

常改底、勤培菌

改底可以改善池塘底部的環境,好的水環境可以減少疾病發生的概率,對於底棲動物來說,好的底質尤為重要。培菌可以調節水體的菌相,菌相可以平衡藻相。改底、培菌都可以分解部分有機質,減少池底的氧債。

根據不同品種選擇合適的增氧設備

增氧設備不僅可以用於在緊急情況下緩解急情,減少損失;還有利於池塘的水質調節。如:在小龍蝦池塘,可根據面積大小選擇數量合適的水車式增氧機(葉輪式的容易渾水、增氧盤成本較高),在晴天中午開2個小時可以把上層溶氧高的水攪動到下層,減少底部氧債。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幫邦水產的水質監測、監控設備

(幫邦小黑:便攜、輕便、快速、耐用;具有水質分析和資料記錄功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