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有近視眼鏡,古代人近視了怎麼辦?歐陽修看書不用眼

伴隨著電子產品蓬勃發展, 手機、電腦等成為生活中最常見的產品。 同時現代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很多學生因繁重的作業而用眼過度, 因此患上近視的人越來越多。 近視如果不戴眼鏡是非常痛苦的, 那麼在沒有發明眼鏡前, 古代人患上近視怎麼辦?

近視眼

近視眼看遠處都是朦朧一片, 看書都得貼近看, 極不方便。 有人說, 古代沒有電腦、手機這些東西, 學子們也沒有家庭作業, 同時古代書籍字體很大, 沒有近視眼一說。 其實不然, 古代近視率非常低, 但是還是有的。 有很多著名的文人學者就是近視眼, 都是用眼過度造成的。

近視眼鏡

北宋司馬光就是近視眼, 他曾經自述:“素有眼疾, 不能遠視”。

南宋《石林燕話》記載:“歐陽修近視, 常時讀書甚艱, 惟使人讀而聽之。 ”由此可見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是一個高度近視眼患者, 自己用眼看書都很艱難了, 只能讓人讀書給他聽。 是不是想到電子書APP中的聽書功能。

紀曉嵐 劇照

清朝的紀曉嵐也是個近視眼, 乾隆曾經派紀曉嵐去查一件謊稱自殺的案件。 紀曉嵐眼神不好使, 查完回復乾隆說, 確實是自殺。 死者的家屬不服, 再次上告, 於是乾隆派了大臣與兵部聯合複查。 經過再次複查, 仔細檢查後發現, 死者身上並沒有自縊的痕跡。 後來乾隆只得下聖旨解釋說, 紀曉嵐“目系短視”。

近視眼

古代沒有眼鏡, 一旦患上近視, 只能近看或者眯著眼睛, 生活和工作都非常不便。 那麼, 古代人都想出什麼方法來治療近視呢?

首先, 古代人想到用中醫進行治療, 明代《景嶽全書》記載“能近祛遠症”近視眼, “不能遠視者, 陽氣不足也”。 所以, 想要通過針灸刺穴位來改善治療, 同時開明目清肝的藥方治療, 但是這些都沒有什麼效果。

近視

在法國曾經有一位君主也是近視眼, 和大臣們開會看不清咋辦?後來, 有位大臣發現透過水晶可以放大看的東西, 之後找了個天然水晶給君主使用。 這位君主就使用這個水晶視物。 天然水晶非常昂貴, 一般人用不起, 所以沒有普及。

直到1289年, 義大利光學家阿爾馬托和比薩市民斯皮納兩人發明了近視眼鏡。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佛蘭克林因為患有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近視眼鏡

中國最早在明朝中期出現眼鏡的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田藝蘅在《留青日劄》卷二《靉靆》:“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劃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靉靆也。”

泳鏡

早期的近視眼鏡就是個凹透鏡,鏡片放到木片中,有個手柄。讀書需要一個手拿著,很不方便。後來發展到用繩帶系在頭上,類似看到的泳鏡,但是當時的晶片都是園的,自行腦補。直到後來發明了眼鏡架,加上了腿,加上科學材料的發展,鏡片也更加輕薄,醫療手段也日漸發達,相信以後近視也能夠得到恢復治療。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佛蘭克林因為患有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近視眼鏡

中國最早在明朝中期出現眼鏡的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田藝蘅在《留青日劄》卷二《靉靆》:“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劃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靉靆也。”

泳鏡

早期的近視眼鏡就是個凹透鏡,鏡片放到木片中,有個手柄。讀書需要一個手拿著,很不方便。後來發展到用繩帶系在頭上,類似看到的泳鏡,但是當時的晶片都是園的,自行腦補。直到後來發明了眼鏡架,加上了腿,加上科學材料的發展,鏡片也更加輕薄,醫療手段也日漸發達,相信以後近視也能夠得到恢復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