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朝天子為了看大黃鴨坐大船巡遊竟然遭遇了泰塔尼克式的沉船

倒楣皇帝周昭王

周昭王一個倒楣的皇帝。 先是歷史記載把他毀得一無是處, 說他打小就沒教好, 成年後又沒有什麼賢能的大臣勸諫輔佐。 所以周昭王生活奢侈荒唐, 喜愛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還說他伐楚其實就是為了去抓人家的大白野鴨, 所以老百姓不堪忍受他的擾亂, 給他一條用膠粘的大船, 讓他的船到長河當中就掉水裡淹死了。 周昭王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死在了漢水之濱。

周昭王

再說說這個漢水在什麼地方?

現在叫漢江, 古稱漢水、沔水, 是長江最長的支流, 長1532公里, 流域面積17.43萬平方公里,

發源于中國陝西省甯強縣蟠塚山, 幹流自西向東經陝西流入湖北省在漢口注入長江。

漢水一個好地方

皇帝死亡的兩種猜測

可是這麼一個皇帝怎麼就會遇到沉船的大事件呢?這裡有幾個說法:

一種說法是周王朝的官方記錄, 也就是《竹書紀年》裡說:“昭王末年, 夜清, 五色光貫紫微, 其王南巡不返。 ”很含糊, 如果你不看背景材料, 你會覺得, 楚國太好玩了, 於是昭王去了那裡玩得太開心, 結果樂而忘返了。 這顯然是一種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說法。 皇帝怎麼也不能死的太窩囊了。

船也有這麼結實吧

另一種是楚國方的說法, 就是周昭王這個人太不仁義了, 到處招人嫌, 為了看個野鴨子跑到南方來擾民。 荒唐失德這種標籤通常都是貼在那種死得不好看的君王身上的,

凡是死的都是昏君, 凡是昏君一定是亂來的, 愛吃愛玩愛女人好奇心重, 比如商紂王為了妲己造鹿台, 隋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而亡國。 於是廣大人民憤而反抗暴君, 造出一條用膠粘合的高科技大船, 於是周昭王坐上去就很大快人心地沉了下去。

屈原的歷史記載

這種說法最有記錄可查的就是楚人屈原在《天問》中幸災樂禍地寫道:“昭後成游, 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昭王這傢伙啊, 為了看白毛野鴨, 跑到我們楚國胡來, 掉到河裡真活該!

看個鴨子送命真不知

我們有一點得明確, 屈原是楚國人, 是站在楚國立場講的話啊。 可是文化人就是厲害, 就因為屈原名氣太大, 所以後來許多人就相信了他的話。 於是後來的《帝王世紀》也跟著說:“昭王德衰, 南征濟於漢, 船人惡之, 以膠進。 王禦船至中流, 膠液船解, 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

周昭王西政

這其實反映了兩種說法, 一種是昭王擾民論, 而另一種是楚國陰謀論。

周王朝到周昭王手裡,

幾代下來基本上順風順水, 偶有些波折也基本上屬於人民內部矛盾。 但是楚國卻不一樣, 從一開始是被人打得流竄到荊蠻之地到後來被迫稱臣, 自己內部還部族林立不停打仗。 楚國一直以來都處於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的狀態, 身經百戰的老兵遇上目空一切的少爺兵, 當然有的是手段。

給我搞死楚國

第一次南征, 老實說楚國還沒從一盤散沙中反應過來, 打了敗仗, 但是很快他們就團結起來, 打跑了侵略者。

是的, 從某方面來說, 周的確是侵略者, 這次戰爭原因是周昭王沒事找事要挑個人來鬥。 其實要鬥的話, 你挑個鬼方之類的跟你打也罷了, 偏偏挑個地理環境複雜的對頭, 踏人一片完全陌生的地方, 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其實周王朝在第一次戰勝以後發現並未全面征服楚國, 周王朝還有另一種方法, 就是挑動楚國各部族內鬥, 自己再拉左打右, 拉右打左。

楚國合力

可是事情就是這麼事與願違原來爭鬥不休的幾派竟然在周王朝的攻打下聯合了。使得熊家的王權更集中了,大夥兒聯起手來共抗外敵。

於是第二次南征,周王朝中了地形不利的埋伏,六師皆滅。六師是多少人呢,古人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所以一個“師”就是兩千五百人左右。六師就相當於一萬五千人。而且這一萬五千人是王朝的精銳之師,是王軍。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初商滅周興的那一場牧野之戰,不算那些虛頭的臨時奴隸,其實真正決戰的,也不過是商王朝的兩三萬人馬和周王朝的十幾萬聯合軍,周王朝自己的精銳部隊,應該也就是三萬人左右。

所以這次周王朝的損失相當大,而周昭王不應該在大敗以後,滿腦子急著復仇,不顧國力再次發動戰爭。這就如同當年的商紂王伐東夷一樣,被套牢了不能斬倉止損,而是滿腦子的再加倉加倉,直至最後崩盤。

兵敗如山

如果說前兩次南征,不管是周昭王還是滿朝文武,都多少有點適可而止的心理,那麼第三次南征,整個周王朝上下就只剩下一種聲音,那就是“復仇”。堂堂大周朝居然中了楚國蠻子的詭討導致“六師皆喪”,這是絕對要復仇的。

而就算楚國內部當初曾經有過投降妥協的聲音,當周王朝的大軍以復仇姿態壓過來的時候,立刻也凝結成鐵板一塊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為了保命保家園,那是什麼計策都不怕用上的。

沉船真相

於是,心懷恨意的“老百姓”獻上了足以吸引周昭王會坐上去的豪華版高科技大船,最終把周昭王送到了長江底。

當然,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否能夠造出如此高技術含量的船,正好開到江中心就會沉,而不是停在那裡就散架了或者能夠撐到過了江才散架之類的,大家自然還是有疑慮的。

所以還有另一種說法:據說當時楚昭王親率大軍南征時,楚國人嚇得趕緊來請罪投降。請降自然會帶禮物,還得是不輕的,分量十足的禮物——那就是銅山出產的一個天然銅塊,重達幾百斤;還有一塊未雕琢的孔雀石,分量也不輕,足有百八十斤。

於是有了第三種說法,船是被壓沉的。

天子與民眾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當然,如果把第二種和第三種說法結合起來的話,那麼這條船就萬無一失地沉定了。

周昭王沉下去的那一片水面,後來被人們稱為“天子湖”。

在大的船也保不了安全

楚國合力

可是事情就是這麼事與願違原來爭鬥不休的幾派竟然在周王朝的攻打下聯合了。使得熊家的王權更集中了,大夥兒聯起手來共抗外敵。

於是第二次南征,周王朝中了地形不利的埋伏,六師皆滅。六師是多少人呢,古人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所以一個“師”就是兩千五百人左右。六師就相當於一萬五千人。而且這一萬五千人是王朝的精銳之師,是王軍。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初商滅周興的那一場牧野之戰,不算那些虛頭的臨時奴隸,其實真正決戰的,也不過是商王朝的兩三萬人馬和周王朝的十幾萬聯合軍,周王朝自己的精銳部隊,應該也就是三萬人左右。

所以這次周王朝的損失相當大,而周昭王不應該在大敗以後,滿腦子急著復仇,不顧國力再次發動戰爭。這就如同當年的商紂王伐東夷一樣,被套牢了不能斬倉止損,而是滿腦子的再加倉加倉,直至最後崩盤。

兵敗如山

如果說前兩次南征,不管是周昭王還是滿朝文武,都多少有點適可而止的心理,那麼第三次南征,整個周王朝上下就只剩下一種聲音,那就是“復仇”。堂堂大周朝居然中了楚國蠻子的詭討導致“六師皆喪”,這是絕對要復仇的。

而就算楚國內部當初曾經有過投降妥協的聲音,當周王朝的大軍以復仇姿態壓過來的時候,立刻也凝結成鐵板一塊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為了保命保家園,那是什麼計策都不怕用上的。

沉船真相

於是,心懷恨意的“老百姓”獻上了足以吸引周昭王會坐上去的豪華版高科技大船,最終把周昭王送到了長江底。

當然,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否能夠造出如此高技術含量的船,正好開到江中心就會沉,而不是停在那裡就散架了或者能夠撐到過了江才散架之類的,大家自然還是有疑慮的。

所以還有另一種說法:據說當時楚昭王親率大軍南征時,楚國人嚇得趕緊來請罪投降。請降自然會帶禮物,還得是不輕的,分量十足的禮物——那就是銅山出產的一個天然銅塊,重達幾百斤;還有一塊未雕琢的孔雀石,分量也不輕,足有百八十斤。

於是有了第三種說法,船是被壓沉的。

天子與民眾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當然,如果把第二種和第三種說法結合起來的話,那麼這條船就萬無一失地沉定了。

周昭王沉下去的那一片水面,後來被人們稱為“天子湖”。

在大的船也保不了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