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7-24個月嬰幼兒餵養的常見問題

作者 何瑜林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幫助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個家庭的一項重要工作, 但如何用正確的方式給嬰幼兒餵食卻是一個巨大挑戰。 目前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嬰幼兒餵養知識, 都是由老一輩人口口相傳而知的, 實踐出真知是沒錯,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 生活環境以及物質條件的變化使得很多老一輩的餵養知識不適用於當今情況。

作為一名從事營養工作的人員, 就很多家庭餵養寶寶時常常會出現的疑問談談自己的觀點:

1、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比較好?

中國營養學會在《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明確指出,

嬰兒在滿6月齡後應儘早添加輔食。 一定不能早于滿4月齡前, 因為過早添加輔食, 不僅可能會影響母乳餵養, 還容易因孩子消化系統不成熟而引發胃腸不適, 進而導致餵養困難或增加感染等風險。 我見過很多家庭在寶寶才幾個月時就拿著成人的食物去逗寶寶, 或者讓他舔一舔, 這不利於建立寶寶健康的飲食習慣。

4-6個月, 寶寶身體裡的營養素慢慢消耗, 消化系統逐漸完善, 所以建議在6月開始陸續添加輔食, 從富鐵泥糊狀輔食開始, 逐漸豐富。

2、添加輔食如何保證寶寶營養充足?

母乳或嬰兒配方乳應該仍是6-12月齡寶寶的營養需求的主要來源, 建議每天應該保證600 ml-800 ml的奶量。 母乳仍是首選食品, 如乳母的奶量不能滿足嬰兒需求時,

應使用嬰兒配方奶粉。

6月齡開始添加糊狀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黃泥、魚泥等), 7-9月齡可由泥狀食物逐漸過渡到可以咀嚼的軟固體食物(如爛面、碎菜、全蛋、肉末), 10-12月齡時大多數嬰兒可逐漸轉為以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

3、添加輔食有一些注意事項:

①不可強迫餵食

當寶寶不願意接受這種食物時, 可更換製作方法, 多次嘗試。 另外孩子在2-3歲以前具有很強的自我掌握食物量的能力, 如果寶寶不想吃了, 可能反映的是他的實際胃容量, 如果強迫餵食會破壞這種能力。

②嬰幼兒輔食單獨製作

很多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都沒有單獨為嬰兒製作輔食的傳統。 一般都是到了飯點跟著大人吃一點, 或者單獨煮點粥、麵條,

將飯桌上的菜嚼碎後隨著粥一起餵養寶寶。 寶寶的食物要單獨做, 一是為了保證所用食物新鮮, 製作過程衛生, 以防嬰兒食入不乾淨的食物而導致疾病, 二是因為寶寶的食物應以軟爛泥糊狀為主, 和一般正常成年人飲食還是有區別的。

③不要嘴對嘴餵食寶寶

大人口腔中的一些病菌會通過咀嚼後的食物傳染給孩子, 口腔的一些致病菌, 比如大人齲齒的致病菌, 傳染給孩子就會患病。

④一歲以內的寶寶, 只吃母乳、配方奶和適量的輔食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鈉, 所以不需要在輔食中添加額外的食鹽

給寶寶單獨製作食物也是為了避免寶寶過早接觸到重口味的食物, 特別是鹽的攝入。 寶寶的腎臟相對來說還沒有發育完全,

如果吃鹽過多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 同時也增加心臟負擔;另外從小養成重鹽的飲食習慣, 長大後不易糾正, 而重鹽飲食習慣容易引發高血壓等疾病;三是寶寶的味蕾很敏感, 天然味道的食物對於他們來說味道也很好。

⑤如果寶寶對牛奶不過敏, 是可以喝的, 但是對於寶寶來說純牛奶不是最佳食物, 還是建議選擇母乳和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根據嬰兒的營養需求強化了多種營養素, 更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正常喝優酪乳, 但是溫度不宜過低, 量也不宜過大。 家長可以選擇優酪乳作為輔食餵養給寶寶, 市場上優酪乳品種很多, 建議選擇純優酪乳, 每天可以餵養100 ml優酪乳給寶寶,

適量的優酪乳可以改善胃腸道功能。

嬰幼兒餵養是一門大學問。 嬰幼兒飲食習慣的養成, 常被很多父母們所忽略, 認為飲食習慣好壞並不重要, 在其長大後一定可以慢慢修正。 其實不然, 在寶寶零至一歲時所養成的飲食習慣, 長大後甚至成年後會對其產生長遠的影響。

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們都能做到科學的餵養自己的寶寶, 幫助寶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