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座城池拖垮一個帝國!死守錦州最終讓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圖)明末遼東形勢

1642年2月, 歷時兩年之久的明清松錦大戰逆轉, 松山失陷, 明軍主帥即薊遼督師洪承疇被俘;1個月後, 彈盡糧絕的錦州守將祖大壽開城投降,

錦州淪陷。

錦州失陷標誌著松錦大戰正式落幕。 此戰明軍慘敗, 九邊精銳被席捲一空, 遼東方面僅剩吳三桂退守孤城寧遠的三萬殘軍。 山海關外, 除寧遠外全部陷落, 明朝行將就木。

此戰也標誌著關錦防線的失敗, 這條從天啟年間開始, 關錦防線特別是錦州, 明朝投入了空前龐大的人力物力, 可以說傾全國之力。 但是錦州經過多次反復守棄, 早已讓明朝不堪重負。 而明朝仍然堅持固守錦州, 直到1642年松錦大戰結束。 很快, 明朝崩潰。

(圖)洪承疇

為了一座錦州城, 大明王朝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1、戰略地位很重要

錦州位於遼西走廊北端, 自山海關出發沿渤海灣向北, 經寧遠、葫蘆島到錦州, 長約 185千米, 平均寬度約10千米。

從東北到華北, 所經地區全部為崎嶇的山地, 非常不便。 因此海拔較低、地勢平坦的遼西走廊就成為華北和東北往來的必經通道。

(圖)遼西走廊

因此這裡成為古代打仗出奇兵的首選之地。 前664 年,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為解救燕國北伐山戎, 從遼西走廊穿插取得大勝。 隨後渤海海平面上升, 出現海侵, 遼西走廊部分地區被海水淹沒。 到曹操北伐烏桓和隋煬帝討伐高麗時, 因為走廊泥濘難行, 大軍只好從北部的大淩河谷繞道。

唐朝初年, 在錦州境內, 政府設置了臨時的軍事堡壘——守捉城。

唐中期以後, 渤海海侵結束。 786年, 唐朝將守捉城升格為軍城, 並置鎮安軍加強防禦。

到契丹時期, 遼西走廊的地位更加明顯。 926 年,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徵發大量的漢人俘虜修建錦州城, 並將其設為臨海軍節度使州, 負責管轄遼西走廊北部地方。 錦州的設置強化了它的軍事要塞地位。

(圖)討伐高麗

明朝建立後, 開始在東北修築長城邊牆, 導致華北和東北再也不能隨意通行, 隨即遼西走廊成為兩地區交流的必經之路, 此時的錦州成為扼守走廊的咽喉要地。

清朝建國後, 疆域囊括了蒙古各部的蒙古高原地區, 對遼西走廊的依賴減小, 錦州地位一度下降。 但隨著清朝大力推行民族隔離政策, 東北再次出現柳條邊等大型隔離牆, 遼西走廊的地位再次重要起來。

民國建立後, 外蒙古獨立, 華北地區失去北部的廣闊縱深, 內蒙古高原成為前線。 這樣的危險情況下, 遼西走廊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錦州地位更加險要。

(圖)明朝長城和邊牆

所以,錦州是絕對不能丟失的要塞,失守則滿盤皆輸。

2、固守起來很尷尬

作為卓越的軍事家,孫承宗對錦州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他在做了薊遼督師後,首先做的,就是建造關錦防線,把從山海關到錦州的全部地區納入防禦體系。

關錦防線是一條奇特的防線,它不是傳統的橫向防禦線,而是一條深向敵營的縱向防禦線,準確的說,是堡壘連結線。孫承宗的構想是:從山海關向北,不斷砌城,步步為營,向前拱一直到將努爾哈赤逼到山窮水盡最後悲慘覆滅。

(圖)孫承宗

但問題是努爾哈赤不會傻傻地坐以待斃啊,作為漁獵民族,他們天然有著居無定所的特性。這決定了如果孫承宗要想逼死努爾哈赤,那麼他需要建造的,不是一條線,而應該是一張網。

現實證明了這個判斷,因為關錦防線是一條線,這就使防線本身很容易被努爾哈赤攔腰截斷。先前之所以在遼西走廊沒有出現被截斷的不利情況,是因為走廊狹窄的特殊地形。走廊裡缺少迴旋餘地,後金的騎兵無法施展開,只能挨打。說白了,就是明軍堡壘的城頭大炮的殺傷半徑,基本就可以讓遼西走廊的橫向得到無死角覆蓋。所以在遼西走廊裡,關錦防線是堅固的,靠譜的。

(圖)明朝守城戰

但一旦繼續向北離開遼西走廊,面對東北平原的一馬平川,明軍的堡壘優勢就會蕩然無存。面對遊蕩的女真騎兵,固定的城牆無法大量殺傷對手,卻非常容易讓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被動境地。

鑒於此,孫承宗只得在錦州周邊砌築松山、杏山、大淩河等堡壘,這些堡壘的作用不是繼續向前推進,而是以掎角之勢保護錦州。

所以,固守錦州都勉強,向前推平努爾哈赤基本就是天方夜譚。這也決定了關錦防線只能在錦州止步。因為,錦州再往前,已經不再是狹窄的遼西走廊,而是努爾哈赤廣闊的牧場。

(圖)關寧鐵騎

本來是輔助進攻的防線,到頭來只能被動防守。錦州及周邊堡壘的建造對明朝的財政實力帶來巨大考驗。此時小冰期來襲,錦州周邊無法農耕,軍需不得不從關內調糧。而錦州位置前出太遠,導致補給線過長,壓力驟增。幾年功夫,就讓明朝不堪重負。

這時很多人看出了固守錦州的危害。薊遼督師閻鳴泰主張棄守錦州,他的上書中說:“錦州遐僻奧區,原非扼要之地。當日議修已屬失策,頃以區區彈丸幾致撓動乾坤半壁,雖幸無事,然亦岌岌乎殆矣。”

雖說歷史上閻鳴泰名聲很差,但他對錦州的利害分析卻一針見血。錦州處於大小淩河之間,從寧遠北上錦州,塔山、松山、杏山等線狀據點為必經之地。戰爭開始,若任何一點被佔領,錦州就會成為孤城,是真正的“四戰之地”。孫承宗在錦州周邊修築堡壘也是為這一不利態勢做補救。

(圖)袁崇煥

而且比錦州位置還尷尬的是:錦州的位置不夠靠北,對後金和蒙古的聯繫無法進行有效隔離,只能望洋興嘆,所以錦州更顯雞肋。

可惜的是,崇禎年間袁崇煥主政遼東,主守派再次占了上風。錦州繼續作為大明王朝的北端據點。在明朝最後的幾年時間裡,錦州如同一個吸血蟲,將明朝的血液吸得乾乾淨淨。在明朝同時還要面對李自成等農民軍的捉襟見肘中,終於導致大明王朝的徹底崩潰!

一座城,拖垮一個帝國!

(圖)錦州失陷

文|趙裔史臣:歡迎關注!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圖)明朝長城和邊牆

所以,錦州是絕對不能丟失的要塞,失守則滿盤皆輸。

2、固守起來很尷尬

作為卓越的軍事家,孫承宗對錦州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他在做了薊遼督師後,首先做的,就是建造關錦防線,把從山海關到錦州的全部地區納入防禦體系。

關錦防線是一條奇特的防線,它不是傳統的橫向防禦線,而是一條深向敵營的縱向防禦線,準確的說,是堡壘連結線。孫承宗的構想是:從山海關向北,不斷砌城,步步為營,向前拱一直到將努爾哈赤逼到山窮水盡最後悲慘覆滅。

(圖)孫承宗

但問題是努爾哈赤不會傻傻地坐以待斃啊,作為漁獵民族,他們天然有著居無定所的特性。這決定了如果孫承宗要想逼死努爾哈赤,那麼他需要建造的,不是一條線,而應該是一張網。

現實證明了這個判斷,因為關錦防線是一條線,這就使防線本身很容易被努爾哈赤攔腰截斷。先前之所以在遼西走廊沒有出現被截斷的不利情況,是因為走廊狹窄的特殊地形。走廊裡缺少迴旋餘地,後金的騎兵無法施展開,只能挨打。說白了,就是明軍堡壘的城頭大炮的殺傷半徑,基本就可以讓遼西走廊的橫向得到無死角覆蓋。所以在遼西走廊裡,關錦防線是堅固的,靠譜的。

(圖)明朝守城戰

但一旦繼續向北離開遼西走廊,面對東北平原的一馬平川,明軍的堡壘優勢就會蕩然無存。面對遊蕩的女真騎兵,固定的城牆無法大量殺傷對手,卻非常容易讓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被動境地。

鑒於此,孫承宗只得在錦州周邊砌築松山、杏山、大淩河等堡壘,這些堡壘的作用不是繼續向前推進,而是以掎角之勢保護錦州。

所以,固守錦州都勉強,向前推平努爾哈赤基本就是天方夜譚。這也決定了關錦防線只能在錦州止步。因為,錦州再往前,已經不再是狹窄的遼西走廊,而是努爾哈赤廣闊的牧場。

(圖)關寧鐵騎

本來是輔助進攻的防線,到頭來只能被動防守。錦州及周邊堡壘的建造對明朝的財政實力帶來巨大考驗。此時小冰期來襲,錦州周邊無法農耕,軍需不得不從關內調糧。而錦州位置前出太遠,導致補給線過長,壓力驟增。幾年功夫,就讓明朝不堪重負。

這時很多人看出了固守錦州的危害。薊遼督師閻鳴泰主張棄守錦州,他的上書中說:“錦州遐僻奧區,原非扼要之地。當日議修已屬失策,頃以區區彈丸幾致撓動乾坤半壁,雖幸無事,然亦岌岌乎殆矣。”

雖說歷史上閻鳴泰名聲很差,但他對錦州的利害分析卻一針見血。錦州處於大小淩河之間,從寧遠北上錦州,塔山、松山、杏山等線狀據點為必經之地。戰爭開始,若任何一點被佔領,錦州就會成為孤城,是真正的“四戰之地”。孫承宗在錦州周邊修築堡壘也是為這一不利態勢做補救。

(圖)袁崇煥

而且比錦州位置還尷尬的是:錦州的位置不夠靠北,對後金和蒙古的聯繫無法進行有效隔離,只能望洋興嘆,所以錦州更顯雞肋。

可惜的是,崇禎年間袁崇煥主政遼東,主守派再次占了上風。錦州繼續作為大明王朝的北端據點。在明朝最後的幾年時間裡,錦州如同一個吸血蟲,將明朝的血液吸得乾乾淨淨。在明朝同時還要面對李自成等農民軍的捉襟見肘中,終於導致大明王朝的徹底崩潰!

一座城,拖垮一個帝國!

(圖)錦州失陷

文|趙裔史臣:歡迎關注!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