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三百年最富庶王朝,只因一個“死穴”,就被一短命王朝滅了

作者:月小妝

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 歷數千載之演進, 造極于趙宋之世。 ”宋朝是歷史上比較孱弱的王朝, 當然這種說法有爭議, 我們按下不表, 只說宋朝的富。

宋朝是最土豪的王朝, 跟漢朝不同, 漢朝是國家土豪, 宋朝是百姓也土豪。 我們看一個國家的財力往往迷信于經濟學家的計算方式, 其實最簡單的是看底層百姓的消費模式。

汴京最繁華的時候普通人到酒樓吃酒, 一頓飯酒要花上幾十兩甚至上百兩銀子, 起碼大都市的普通人過得是很奢侈的。

宋朝之所以這麼富裕, 與太祖趙匡胤的治國之策是分不開的,

太祖趙匡胤號召人們“多積金, 多置田宅。 ”這就是儲蓄的理念, 只有這一輩人辛辛苦苦攢下家業, 下一代才有富裕的日子過。

趙匡胤沒想到, 他這一道諭旨不僅讓上至豪門世家, 下至百姓養成儲蓄和買房保值的觀念, 還促進了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宋朝科技、文虎、藝術和對外貿易都達到頂峰, 讓宋朝一舉成為令世界無法比擬的富庶王朝。

宋朝的人口七千多萬, 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五, 10萬人口的大城市達到四十個, 百萬人口的有五個, 城市化率空前高。 當時宋朝的經濟總額占世界百分之八十, 而大宋一年國庫裡有八千萬貫錢, 大宋的富裕是其他王朝無法比擬的。

大宋有著世界最龐大的船隊和商船隊,

在近海的貿易非常頻繁, 甚至阿拉伯、東非都在跟大宋做生意, 日本和朝鮮就不必說了。 中國出口的絲綢、瓷器和茶遠銷世界各地, 與中國通商的城市不可勝數。

宋朝雖然解除將領的權力, 但也是“養兵”的, 國防投入也十分龐大, 每年有2000萬貫錢甚至3000萬投入, 武器上的開支也是很大的, 而且還有像岳飛、韓世忠等高級將領。

但就是這樣一個富裕的國家, 軍事實力也不孱弱, 為什麼會亡國了呢?

這與宋朝的苟安有很大關係。 趙匡胤有意用金錢和美妾腐蝕了武將的心, 而物質的極大豐富, 助長了人們的私心和惰性, 貪圖享樂就會成為一種常態。 宋朝的社會和講究是任何朝代都達不到的, 到了南宋, 杭州人口288萬, 奢華程度更是過分,

貧富差距在拉大, 有錢的人特別奢侈。

物質條件會腐蝕人的靈魂, 讓人們過分看重個人利益而無視國家利益, 北宋成了一個奸佞小人最多的朝代, 蔡京、童貫、高俅、胡大昌、賈似道, 可謂是奸臣當道。

宋朝一開始就面臨很多敵人, 北方的遊牧民族個個都很能吃苦, 驍勇善戰, 而且物質的匱乏讓他們個性更加堅韌, 這些遊牧民族成了北宋的巨大隱患。

趙匡胤實行“兵將分離”也是讓北宋萎靡的原因, 將不認識兵, 兵不認識將, 這種做法違背軍事原則, 降低了指揮協調的能力, 遇到大規模作戰, 北宋軍隊就是一盤散沙。

宋朝皇帝十分不信任武將, 每個武將打幾個月, 朝廷就拼命把他召回來怕他謀反, 一個武將剛剛熟悉戰場的情況,

馬上換上一個新的, 戰場會是怎樣的場景我想大家都明白。

漢武帝對衛青、霍去病委以重任, 而唐太宗對李靖從不猜忌, 這些老將無一不是常年帶兵打仗, 長年駐守在外, 皇帝從不猜忌。 再看遊牧民族, 他們是軍政一體, 全民皆兵, 平時放牧戰時跨上馬就打仗, 這種緊密結合的體質解決了兵源不足的問題, 指揮起來輕車熟路, 形成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

北宋的騎兵的匱乏, 是北宋最大的“死穴”, 北宋也沒有足夠的戰馬。

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威力是很大的, 北宋卻一直沒能力建立起強大的騎兵, 嶽飛管轄的騎兵也不過三千。

無論西夏、了、金還是蒙古, 他們都有強大的、機動的騎兵, 這些騎兵移動速度非常快, 可以上百里地的突然發動襲擊,

宋軍很難有所準備。 他們採取包抄迂回的作戰方式, 也讓宋兵無力抵擋。

北宋並不是不重視騎兵, 關鍵是沒有戰馬。

中原傳統的養馬地是東北和西北, 北方被遼國堵死了, 西北被黨項族佔領著, 宋朝享用很小一塊區域根本不方便, 宋朝不但養不了馬, 而且黨項族還不讓宋朝過舒心日子。 多虧范仲淹修築防禦工程才勉強抵擋了西夏的進攻, 西夏的重騎兵讓宋朝很頭疼, 也打不過。

宋朝末期真正能夠上陣殺敵的戰馬才有2萬匹, 數位少得可憐。

北宋的戰馬不是問題的關鍵, 重文輕武的國策才是問題的關鍵。 一個沒有尚武精神的民族, 註定是要失敗的。

作為一個國家, 一步走不好, 步步都被動。 因為北宋初期太祖趙匡胤一個出於自私的決策,解除了武將的權力,才讓北宋慢慢滑落到“重文教,抑武事”的地步,在強敵環飼的環境中,步步退讓,才導致最終被蒙古所滅,這個教訓不可謂不大。

因為北宋初期太祖趙匡胤一個出於自私的決策,解除了武將的權力,才讓北宋慢慢滑落到“重文教,抑武事”的地步,在強敵環飼的環境中,步步退讓,才導致最終被蒙古所滅,這個教訓不可謂不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