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外賓訪華,周總理為何安排他們去大寨吃窩窩頭?

中國的國宴大多在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以及北京飯店, 這些正式高規格的場所舉辦。 其中, 國慶十周年建成的人民大會堂作為中國國宴的主場, 見證了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時刻。 但針對不同的外賓, 新中國的政治家們另闢蹊徑, 也曾將國宴設在這些國宴指定場所之外的地方。

釣魚臺國賓館

比如周總理就曾把招待阿爾巴尼亞外賓的國宴, 設在了位於山西省昔陽縣的大寨。 為什麼周總理不在北京招待外賓, 而是不遠萬里的在大寨設宴呢?

上世紀六十年代, 中國開始向更多第三世界國家伸出友誼之手。

與此同時, 第三世界國家的政要和各種代表團也頻繁出入中國。 1965年5月, 阿爾巴尼亞副總理科列加訪華, 要求中國給予阿爾巴尼亞大量援助。 但當時中國正處在三年困難時期, 不可能同意所有的援助專案, 中阿雙方僵持不下, 會談陷入了僵局。 就在這時, 周總理卻指示要帶外賓去大寨。 不僅如此, 周總理還特別交代要在大寨設宴招待外賓。

大寨

1965年5月21號一大早, 毛主席就帶著外賓來到了大寨。 由於沒有專門的招待所, 總理和外賓被安排在村民家裡休息。 當時, 大寨人還是住在窯洞裡。 走進窯洞, 周總理洗了一把手, 很自然的就坐上了炕和老鄉們聊起了家常。

1965年5月周總理在大寨

而阿爾巴尼亞的客人一走進來, 就睜大了眼睛, 東看看, 西瞧瞧。 中國人民當時生活條件之艱苦, 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1965年大寨

從窯洞裡走出來以後,

周總理又親自陪著阿爾巴尼亞客人沿著坑窪又不平的山路走了將近12裡路, 當時的大寨沒有一條好路。 周總理先是帶著外賓們走到山頂上看了看莊稼, 望著這些農田, 總理感慨的說:千里萬擔一畝田, 青石板上創高產。 就是走一千里挑一萬擔土來堆積成一畝的耕地, 在這些耕地上種的莊稼很不容易。

望著眼前由貧瘠的七溝八梁改造而成的高產田, 阿爾巴尼亞的客人不得不對中國人的艱苦奮鬥的精神表示由衷的讚歎和欽佩。 當一行人回到村裡時, 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 在大寨自然沒有北京的規格, 但既然是外賓周總理自然是要按最高規格來的。 可他卻提前告訴大寨人說, 只需要安排一頓大寨的家常菜。

在總理的指示下, 大寨版的“四菜一湯”標準國宴誕生了:土豆絲、攤雞蛋、炒肉絲、山西過油肉, 主食就是老鄉家裡吃的玉米麵窩窩頭、紅薯等粗糧。

在今天看來, 吃一頓這樣的農家飯菜似乎很平常, 但對於50年前的大寨而言, 這卻是一桌奢侈的宴席。 因為老百姓家裡當時還是很困難的, 吃的還是粗糧, 吃的糠面, 還不完全是玉米麵, 所以白麵也很少。

1965年,周恩來總理陪同阿爾巴尼亞外賓訪問大寨

雖然這頓“國宴”甚是樸素,外賓們依然吃的很香。他們一邊喝著火辣辣的高粱白,一邊興致勃勃地聽周總理講中國人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故事。而這頓飯上,周總理連一個關於談判的字都沒提。但當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上時,阿爾巴尼亞的朋友理解了周總理的良苦用心,並且主動減了不少要求中國援助的項目。

這次另類的“舌尖外交”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這以後十年之間,十年裡,周恩來三次陪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外賓參觀大寨,勉勵他們走“自力更生為主,依靠外援為輔”的道路。

1965年,周恩來總理陪同阿爾巴尼亞外賓訪問大寨

雖然這頓“國宴”甚是樸素,外賓們依然吃的很香。他們一邊喝著火辣辣的高粱白,一邊興致勃勃地聽周總理講中國人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故事。而這頓飯上,周總理連一個關於談判的字都沒提。但當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上時,阿爾巴尼亞的朋友理解了周總理的良苦用心,並且主動減了不少要求中國援助的項目。

這次另類的“舌尖外交”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這以後十年之間,十年裡,周恩來三次陪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外賓參觀大寨,勉勵他們走“自力更生為主,依靠外援為輔”的道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