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拱墅今年68歲了,給你們看點絕版老照片!

不知不覺中, 從1949年5月杭州解放後, 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改第八區為拱墅區以來, 到2017年, 拱墅也整整有68年!不如來看一些老照片, 一起回味往昔的老拱墅。

一張老照片, 一段老故事!

談到拱墅文化, 運河占了大半。 八十年代繁忙的大運河上, 各種運送物資的船隻穿梭不息, 一片繁忙景象, 當時船是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杭州人說, “這回bó牢你了!”, 很多人想不到是用停泊的泊。 你要是守住了碼頭,

幾乎就是逮到了那四處不見蹤影的人。 那時的運河碼頭, 熙熙攘攘。

拱宸橋上, 巨大的老石板已經被行人的鞋子磨得光滑, 無聲述說著歲月的滄桑。

每天淩晨3點多, 是賣魚橋一天最熱鬧的時候!杭州80多個菜場和各個飯店, 都派人來買魚, 三輪車小卡車擠在一起, 嘈雜又有活力。

20世紀70年代江漲橋是杭州運河邊最古老的魚市, 天濛濛亮, 住在河邊的人們可以聽到搖船的槳聲和挑擔聲, 那是集市將散。

富義倉還沒有被整修過, 仍能看出天下糧倉的氣勢, 那時這裡被作為民生倉庫分庫, 後來又被部分改為軍區家屬宿舍和杭州造船廠職工宿舍。

登雲橋上來往的行人、車輛不少。

拱宸橋西的雖然還是棚戶區,但是都能聞到家家戶戶飄出的飯菜香,也別有滋味。

八十年代的湖墅南路,還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滿街的販賣聲,略顯破舊的建築卻讓人無比懷念。

那時的運河邊的還沒有各種游步道,晚飯後的消遣就是坐在一起聊聊天。

偶爾去個拱宸老菜館,是一種幸福的奢侈。

拱宸橋東的大眾電影院,剛剛興起,約上三兩好友,去看場電影是時尚青年的追求。

拱宸橋邊集市小巷,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人聲鼎沸的場景,這裡雖然沒有現在的超市整潔、安靜,卻比超市跟多一絲人情味。

小河直街上林立著米店、繭行、布莊、孵坊、醬園等各種店鋪,是重要的運河商埠文化發源地。

當年的浙江麻紡織廠,是拱墅地區的第一大廠,也是全國解放後新建的第一個最大的麻紡織企業,多少人的青春在這揮灑。

杭絲聯,曾經的“地方國營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興建的萬人大廠,那時候只要有國外元首來杭州,國家領導就會陪同一起來廠參觀。

當年張小泉剪刀廠的產品還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區。當時的人,家家戶戶都得有把張小泉,據說全中國平均每二個人就擁有一把“張小泉”剪刀。

杭州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青春時代都在紅雷絲織廠裡度過,這個有近50年建廠史的大型絲綢生產企業是杭州絲綢工業輝煌歷史的重要見證物。

沒有網紅的年代,那時的美女還是純天然的,那時用的相機還不叫單反,叫美能達。

當年很時尚很神奇的彩色擴印,如今早已經被數碼相機替代了。

那時候的樂趣很簡單,小人書攤前永遠能找到晚歸的小孩子們。

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街頭套磚的遊戲才是童年回憶。

那時候玩摸獎(彩票)的樂趣一定不亞於現在的迪士尼樂園吧。

街頭書信攤代寫書信,是寄託思念的方式。

石惠/攝

那時的人們擠公交,也是一門技術活。

沒有所謂的綜合體,要買東西都得去食雜鋪。

一份報紙是瞭解國家大事的唯一途徑,那時的人們比現在更鍾愛看報紙,報紙攤前能排長龍。

電冰箱還是個稀罕物,惹得市民通宵排隊爭購。

擁有“四大件”是件多麼奢侈的事情。

環衛工人也沒有現在這麼多工具,搖著鈴鐺,走街串戶收垃圾,遠遠的聽到鈴鐺聲,大家便自覺地把垃圾放在門口。

胡志祥攝/1980年

那時的春節還是街坊鄰里的聚會,大家一起表演節目嘮嘮嗑吃團圓飯,好不熱鬧。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大城市裡

我們懷念往日的拱墅

亦是懷念已經流逝的悠悠歲月

和人與人之間那份溫熱的情感

但同樣期待拱墅的未來

期待的是一日千里的華麗轉身

生活更多的

則是此時此刻

在享受新生與變化中成長

拱宸橋西的雖然還是棚戶區,但是都能聞到家家戶戶飄出的飯菜香,也別有滋味。

八十年代的湖墅南路,還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滿街的販賣聲,略顯破舊的建築卻讓人無比懷念。

那時的運河邊的還沒有各種游步道,晚飯後的消遣就是坐在一起聊聊天。

偶爾去個拱宸老菜館,是一種幸福的奢侈。

拱宸橋東的大眾電影院,剛剛興起,約上三兩好友,去看場電影是時尚青年的追求。

拱宸橋邊集市小巷,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人聲鼎沸的場景,這裡雖然沒有現在的超市整潔、安靜,卻比超市跟多一絲人情味。

小河直街上林立著米店、繭行、布莊、孵坊、醬園等各種店鋪,是重要的運河商埠文化發源地。

當年的浙江麻紡織廠,是拱墅地區的第一大廠,也是全國解放後新建的第一個最大的麻紡織企業,多少人的青春在這揮灑。

杭絲聯,曾經的“地方國營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興建的萬人大廠,那時候只要有國外元首來杭州,國家領導就會陪同一起來廠參觀。

當年張小泉剪刀廠的產品還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區。當時的人,家家戶戶都得有把張小泉,據說全中國平均每二個人就擁有一把“張小泉”剪刀。

杭州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青春時代都在紅雷絲織廠裡度過,這個有近50年建廠史的大型絲綢生產企業是杭州絲綢工業輝煌歷史的重要見證物。

沒有網紅的年代,那時的美女還是純天然的,那時用的相機還不叫單反,叫美能達。

當年很時尚很神奇的彩色擴印,如今早已經被數碼相機替代了。

那時候的樂趣很簡單,小人書攤前永遠能找到晚歸的小孩子們。

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沒有電子設備的年代,街頭套磚的遊戲才是童年回憶。

那時候玩摸獎(彩票)的樂趣一定不亞於現在的迪士尼樂園吧。

街頭書信攤代寫書信,是寄託思念的方式。

石惠/攝

那時的人們擠公交,也是一門技術活。

沒有所謂的綜合體,要買東西都得去食雜鋪。

一份報紙是瞭解國家大事的唯一途徑,那時的人們比現在更鍾愛看報紙,報紙攤前能排長龍。

電冰箱還是個稀罕物,惹得市民通宵排隊爭購。

擁有“四大件”是件多麼奢侈的事情。

環衛工人也沒有現在這麼多工具,搖著鈴鐺,走街串戶收垃圾,遠遠的聽到鈴鐺聲,大家便自覺地把垃圾放在門口。

胡志祥攝/1980年

那時的春節還是街坊鄰里的聚會,大家一起表演節目嘮嘮嗑吃團圓飯,好不熱鬧。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大城市裡

我們懷念往日的拱墅

亦是懷念已經流逝的悠悠歲月

和人與人之間那份溫熱的情感

但同樣期待拱墅的未來

期待的是一日千里的華麗轉身

生活更多的

則是此時此刻

在享受新生與變化中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