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捲土重來未可知啊!兵臨城下之時,崇禎為什麼不逃跑?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西元1644年4月25日),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之前的文章中, 國史君曾經與大家討論過為什麼歷史上不承認南明是明朝的延續)明思宗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 那麼很多人問, 為什麼崇禎不能先保全性命, 然後圖個東山再起呢?實際上, 崇禎不是沒想過逃跑, 而是他根本逃不了。

試圖南遷

其實崇禎是曾經有過“戰略轉移”的打算的, 在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 崇禎皇帝就曾經與朝臣商議, 國家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 到底應該怎麼辦?但是所有的大臣沒有一個正面回答問題的,

拐彎抹角就一句話“您是老大, 您說了算”。

也曾經有人勸說崇禎遷都南京, 畢竟明朝的南京一直作為陪都, 儲備了大量的軍事物資, 如果南遷的話, 最起碼可以緩解一下緊張的局勢。 但是明朝的大臣們是“最有骨氣”的, 鐵骨錚錚的大臣們沒有人同意這個逃跑計畫, 在輿論壓力下, 崇禎最終放棄了南遷計畫。 (可笑的是, 當李自成攻入北京, 最先頭像的正是這些鐵骨錚錚的漢子們。 )

僥倖心理

崇禎在位期間, 後金軍曾經有過幾次試探性攻擊, 雖然京城幾次被圍, 但是最終都能夠轉危為安。 有了前幾次的經驗, 崇禎覺得這次固守京城, 趕走流寇應該也不是什麼問題, 於是就心存僥倖, 一邊等待援軍, 一邊和大臣吵架。

沒時間了

但是這次李自成對北京展開的攻擊可不像後金一樣,

他們面對全國性的勝利, 就差這一哆嗦了, 於是卯足了勁拼命攻城。 大順軍從三月十七日開始展開全面攻勢, 但是京城的守衛有很多不戰而降的情況, 於是李自成順利進京。

三月十九日淩晨, 在砍死砍傷自己的愛女, 催促張惶後自盡之後, 崇禎皇帝自縊身亡。 臨死前他仍然在抱怨“諸臣誤朕”, 並說:“任賊分裂朕屍, 勿傷百姓一人。 ”

國史君認為, 雖然崇禎皇帝也犯有一些不可挽回的錯誤, 但是在兵臨城下之時, 確實被晚明的士風所誤, 如果能夠順利遷都的話, 則“捲土重來未可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