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起養殖水質中溶氧不足的原因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養魚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質好壞的主要指標, 所有地球陸生動物、海洋水產動物都必須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生存繁衍, 如果缺氧就要死亡。 在池塘養魚中水體缺氧可使魚蝦浮頭, 嚴重時泛池窒息死亡, 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經水產業者在長期的養殖實踐中總結, 一般池塘水體的溶解氧應保持在5毫克/升~8毫克/升, 最低也要保持3毫克/升, 低於此值就會發生魚蝦泛塘死亡。

在養殖中, 水質輕度缺氧雖不致魚蝦死亡, 但也嚴重影響其生長速度, 使餌料係數提高, 生產成本增加, 養殖效益下降。

有人測定以草魚為例, 草魚在主要生長期內要求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或飽和度大於70%為正常範圍, 最低為2毫克/升, 0.4毫克/升為致死點。 2毫克/升時草魚開始浮頭。

草魚在溶氧量為2.72毫克/升的情況下比在5.56毫克/升的情況下, 其生長速度降低98%,

飼料係數提高4倍。 其它魚蝦也大致一樣。

氧氣在水中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如在一個大氣壓下, 水溫由10℃上升到35℃時, 空氣中的氧在純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 高溫會引起溶氧降低。

此外, 魚類和其它生物在高溫時因攝食運動量加大耗氧多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養魚一味追求高產量, 苗種畝放養量過大, 超出正常放養量。 這樣, 魚類和水中生物活動呼吸作用加大, 耗氧量當然也加大。

大量的有機物的分解作用, 造成細菌活動大, 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氣, 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養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會發生氧化作用,

導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其實, 池塘淤泥過深過肥也是消耗水體溶氧的一大因素。 據有人測驗, 水中溶解氧主要消耗因素不是魚類和水生生物, 而是水中與底泥中的有機物質氧化作用的消耗, 一般魚類消耗12%~15%, 而淤泥耗氧量占到40%以上。 因此, 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 不可等閒視之。

輕度缺氧時, 魚蝦出現煩躁, 從水面明顯看出魚蝦遊動的波浪, 個別魚蝦頭部浮出水面, 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時, 大量魚蝦會浮頭, 甚至死亡。

魚類長期處於溶氧1毫克/升~3毫克/升時, 基本停止攝食,生長速度減慢,抗病能力下降,發生魚病和死亡。

保持水中足夠的溶氧量,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質的化學反應,轉化或降低有毒物質(如氨、亞硝酸樸和硫化氫)的含量。

例如:水中有機物(糞便、殘餌、屍體等)產生的氨和硫化氫,在充足的溶氧條件下,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氨會轉化為亞硝酸鹽,再轉化成硝酸鹽。

硫化氫則被轉化成硫酸鹽,均產生無毒的最終產品,並被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因此,水中保持足夠的溶氧對水產養殖非常重要。假如缺氧的話,這些有毒物質極易迅速達到危害的程度。

據測定,當水中溶氧1.54毫克/升提高到2.2毫克/升時,NH3的含量由0.4毫克/升降到0.2毫克/升,亞硝酸鹽可由0.04毫克/升降到0.01毫克/升。

基本停止攝食,生長速度減慢,抗病能力下降,發生魚病和死亡。

保持水中足夠的溶氧量,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質的化學反應,轉化或降低有毒物質(如氨、亞硝酸樸和硫化氫)的含量。

例如:水中有機物(糞便、殘餌、屍體等)產生的氨和硫化氫,在充足的溶氧條件下,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氨會轉化為亞硝酸鹽,再轉化成硝酸鹽。

硫化氫則被轉化成硫酸鹽,均產生無毒的最終產品,並被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因此,水中保持足夠的溶氧對水產養殖非常重要。假如缺氧的話,這些有毒物質極易迅速達到危害的程度。

據測定,當水中溶氧1.54毫克/升提高到2.2毫克/升時,NH3的含量由0.4毫克/升降到0.2毫克/升,亞硝酸鹽可由0.04毫克/升降到0.01毫克/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