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型虹彩病毒對對蝦養殖有潛在威脅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自1954年Xeros在沼澤大蚊(Tiphoneula paludosa)中發現首例虹彩病毒以來, 人們已經陸續從兩栖類、甲殼類、魚類和爬行類中發現虹彩病毒。 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第九次報告, 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下設五個屬:即虹彩病毒屬(Iridovirus), 綠虹彩病毒屬(Chloriridovirus), 蛙病毒屬(Ranavirus), 淋巴囊腫病毒屬(Lymphocystivirus)和細胞腫大病毒屬(Megalocytivirus), 其中後面三個屬的虹彩病毒可以感染魚類。

虹彩病毒病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水生動物且危害較大的病毒性疾病。 目前, 虹彩病毒成為一些魚類、兩栖類動物的新型病原體, 特別是水產養殖業中的經濟類品種再加上其特殊的生物學特性,

因此越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對蝦感染虹彩病毒, 最早於1993年Lightner 和Redman在靠近厄瓜多爾對蝦養殖場發現了被虹彩病毒感染的原糙對蝦(Protrachypene precipua Burkenroad)。 這是首次報導十足目動物能夠感染虹彩病毒。 對感染虹彩病毒的原糙對蝦組織病理學觀察發現, 表皮上皮細胞(鰓、胃內層甚至遍佈全身)呈現典型的虹彩病毒的感染;造血組織, 觸角腺上皮組織, 以及心臟、肌肉、皮下組織、鰓、肝胰腺中的結締組織細胞和吞噬細胞也被虹彩病毒感染。

1999年苗宏志、童裳亮等對表面看似健康的中國對蝦(Penaeus chinensis)的淋巴器官以及體外培養的淋巴組織細胞進行組織病理學切片觀察, 發現在細胞記憶體在一種有囊膜且直徑大小為136nm的分佈於細胞質中的疑似虹彩病毒的病毒。

2007年Kathy等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斑節對蝦養殖場首次發現櫻花虹彩病毒(Sergestid iridovirus, SIV)引起櫻花科毛對蝦(Acetes erythraeus)大量死亡。 組織病理學檢測發現:瀕臨死亡的毛蝦鰓、附肢、口、胃、上皮等表皮上皮細胞、結締組織、精巢和卵巢組織中都發現了大量的病毒包涵體。

2014年,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福建省漳浦縣一養殖場患病的紅螯螯蝦的組織中分離出一種二十面體胞漿型病毒, 初步鑒定該虹彩病毒是一種新型虹彩病毒, 暫命名為紅螯螯蝦虹彩病毒。

據相關資料報導, 紅螯螯蝦虹彩病毒在實驗室條件下能夠感染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凡納濱對蝦(南美白對蝦)、中華絨毛蟹及粗腿厚紋蟹。 這也暗示著該病毒能夠對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凡納濱對蝦(南美白對蝦)、中華絨毛蟹及粗腿厚紋蟹的養殖存在潛在的威脅。

從自然發病(a)和實驗感染(b)瀕死紅螯螯蝦血淋巴中純化的病毒粒子的電鏡照片

(摘自《Dis Aquat Org》, 作者:Limei Xu等)

轉載聲明

2、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

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 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3、如需轉載本網非原創(獨家)文章, 同樣建議注明該文章的出處和作者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