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文帝之懼

漢文帝之懼

宋志堅

漢文帝臨終遺詔, 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是“朕既不敏, 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 惟年之久長, 懼於不終”。

漢文帝之“懼”,使他善於自省, 嚴於自律。 剛登帝位, 便有人進獻千里馬, 漢文帝說, 我出行之時, 前有鸞旗, 後有屬車, 日行不過三五十裡, 這千里馬用不著啊。 還因此下詔, 說“朕不受獻也。 其令四方毋求來獻”, 及時制止這種進獻拍馬之風。 聽說祭祀祈禱, 祠官祝釐, 皆歸福於帝, 不為百姓, 他感到甚是慚愧, 說“以朕之不德, 而專饗獨美其福, 百姓不與焉, 是重吾不德”, 明確告誡祠官以後在祭祀之時,

不要再為他個人祈禱。 漢文帝曾想修一露臺, 合計成本需有百金, 便說:“百金, 中人十家之產也。 吾奉先帝宮室, 常恐羞之, 何以台為!”立馬放棄這個念頭。 他當皇帝二十三年, “宮室、苑囿、車騎、服禦, 無所增益”, 身穿黑色的粗絲衣服, 帷帳不繡花紋, “以示敦樸, 為天下先”。 而民“有不便”, 或修正律法, 或減免賦稅, “輒馳以利民”。

漢文帝之“懼”,使他敢於納諫, 接受他律。 漢文帝曾下詔, 要求群臣“悉思”他的“過失”以及他的“知見之所不及”, 並毫無保留地告訴他, 要求群臣舉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正、彌補他的過失。 為了廣開言路, 使人無所顧忌地批評朝政, 還專門下詔, 廢除了“誹謗罪”與“妖言罪”。

潁陰侯灌嬰的騎從賈山, 曾上書文帝, 論述犯顏直諫之難,

說君主的威嚴, 遠遠超過雷霆;君主的權力, 遠遠不止萬鈞, 即使君主“開道而求諫, 和顏色而受之, 用其言而顯其身”, 當臣子的尚且“猶恐懼而不敢自盡”, 何況君主“縱欲恣暴、惡聞其過”?然而, 君主“不得聞其過, 社稷危矣”。 明知犯顏直諫之難的賈山又直抒己見, 指陳即位之後“節用愛民, 平獄緩刑”而使“天下莫不說喜”的漢文帝之過失, 批評他剛有良好的開局, 就與“豪俊之臣, 方正之士……日日獵射, 擊兔、伐狐, 以傷大業, 絕天下之望”, 他為此感到痛心;還說如此這般, 使有關臣子“修之於家”的品行“壞之于天子之廷”, 他為此感到惋惜。 賈山在漢文帝的政聲如日中天之時, 向他提出了如此尖銳的批評, 確乎觸犯了“天顏”, 但他沒有惱羞成怒,
“上嘉納其言”, 跨越了這一道很容易“掛不住臉”的坎。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稱, 文帝每次上朝, 碰到有人進呈奏疏, 都停下輦車接受。 奏疏所說, 擇善而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 漢文帝之“懼”正是成就文景之治的一個重要元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