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國最被低估的君主,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嬴蕩

也許人們對秦國的瞭解最多的也就是秦始皇公子扶蘇, 秦二世胡亥這一時期的歷史, 再多一點秦孝公商鞅變法一些我們比較熟悉的歷史, 其實秦國一直都被東方稱之為蠻夷, 是野蠻的一類人, 其實這個和秦國的起源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周孝王時, 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 就是一個馬官, 得到了上司的賞識, 這種在我們看起來屬於取巧的那種, 出身也不好, 你看看其他的諸侯國不是周朝的宗室就是功臣, 要那麼就是先代貴族, 秦國的老祖先先天不足, 西元前821年, 秦莊公擊敗西戎,

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 再次賜以秦(天水), 連同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陽)之地。 秦國得以成為諸侯在西元前770年, 西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 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 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西元前770年, 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 被封為諸侯, 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秦國作為諸侯國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到了其他三國分別為齊晉楚三國。

在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 開闢國土千餘裡並穩定大後方以後, 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 奪取了河西之地, 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秦國被封鎖在關內, 東出無門, 甚至隨時都有被吞併的危險, 在這個時候秦孝公開始任用商鞅變法,

國力強盛, 開始雄起, 繼任者嬴駟稱王, 成為秦國的第一個王, 可是說從這個時候秦國的君主都有作為(除了秦昭襄王的兒子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死了)一直到秦始皇統一, 這些都是大有為的君主, 但是在這期間的君主有一位被歷史嚴重低估, 他就是秦惠文王長子, 秦昭襄王的長兄, 秦武王嬴蕩。

這位你君主確實有點慘, 在位僅僅四年, 去世年近23歲, 前有父王嬴駟戰國雄主, 秦國的第一位大王, 名聲顯赫, 後面有弟弟秦昭襄王嬴稷, 在位56年, 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 夾在這兩位猛人之間, 嬴蕩的功績完全被掩蓋, 讓人記住的是他舉鼎力竭而死, 其實這位君主在位四年功績也是不容小覷。 這位勇武的秦王如果上天能夠給他多一點時間,

估計秦國統一所用時間會大大縮短

借力打力, 牽制楚國

秦武王元年, 秦武王親自接見越國使者, 越國在勾踐滅吳後成為東南大國, 國力強盛, 此時是僅次於楚國的第二大國。 當然了越國和楚國不對付, 他與越國達成夾擊楚國的密約, 以此制楚國, 保證自己的東南方的穩定,

平定蜀亂, 穩定內部

秦武王元年(西元前310年), 蜀相陳莊作亂, 殺死蜀侯通國 。 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國叛亂, 誅殺陳莊, 成功的穩定了秦國的大後方, 從此內部沒有了後顧之憂, 於是平定蜀亂之後, 他直接派兵攻打義渠。

攻取宜陽

這是秦武王一生最重要的功績, 對秦國來說意義非凡, 宜陽名為縣, 實為郡, 積聚上黨、南陽兩郡財富,

是軍事重鎮。 攻韓、窺周, 是秦國控制中原的戰略目標, 奪取宜陽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的重要步驟。 秦武王三年(前308)派大將甘茂, 實施宜陽計畫。 最終攻下了宜陽, 秦取宜陽, 韓國斷為三, 國力大衰。 對山東各國而言, 宜陽其實也是門戶。 秦得此城, 可以挾二周北攻燕趙, 東伐魏齊, 南伐宛楚, 實施大規模兼併戰爭。 秦對宜陽城進行加固, 成為東擴的橋頭堡。 從此以後, 山東六國轉入戰略防守階段, 直至滅亡。 從這個意義上說, 秦拔宜陽之戰是秦統一六國的里程碑。 秦國東出有了基地, 這是六國噩夢的開始。

秦武王在位時間短, 卻給秦國帶來了東出的要塞, 這也是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可以傲視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希望以後提到秦武王不再是他舉鼎力竭而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