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人駕駛真能行嗎?AI能打敗李世石卻為何難解城市交通問題

無人駕駛已經成為當前汽車業界、互聯網業界的一個風口, 但當各界大佬們都開始投入造無人汽車時, 一個問題仍需回答:它究竟能給城市交通帶來什麼。 造車者普遍深信並大力宣揚無人駕駛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終極答案, 這會是正確答案嗎?

我個人稍微研究過一些城市交通, 可以負責任地說——AI+無人駕駛即便技術爐火純青, 但離城市交通問題的解決還差四荒八野呢, 首先它就無法撞破當斯定律!其次……, 就先談當斯定律, 這個很好玩。

當斯老先生在1962年提出了當斯定律, 它大致含義是:人類交通總需求總是大於總供給。

也就是說:甭管用什麼辦法, 城市交通這事就是沒戲了。 當斯先生很武斷, 但他的武斷準確預測往後的55年, 至今, 當斯定律已經被大夥叫做魔咒。

當斯魔咒就是一條惡龍, 期間有無數的英雄試圖打破它, 我們建高架, 修地鐵, 各種的折騰啊……不過即便地鐵修了十幾條, 但惡龍依舊, 因為毒龍有三件寶貝。

1、人均道路面積有限。

2、人性無限趨向於小車交通。

3、速密反比。

簡單介紹下第一件寶物:

1、 人均道路面積有限。

城市是人類的密集聚集區, 人口可以多, 但土地就這麼多, 還要多蓋房子(原因你懂的), 所以交通用地就很少了, 我們大概可以瞭解一個數值——超大型城市的道路占比很少超過20%, 上海、北京市區的占比不超過5%。

而另外一個我們需要知道的數值是——開小車比乘坐公交要多消耗17倍的土地資源。 要說AI無人駕駛拯救交通, 如果道路真暢通後, 更多的人從公交轉到開小汽車, 那好, 先把17倍這個坑給填了。

很快還有了第二個坑:2、人們無限的想開小汽車。

有人說地鐵蠻好, 開車還堵。 但如果不堵呢?橫穿個上海那不跟玩似的, 以人類目前掌握的速度技術來說, 任何城市的直徑都構不成困難。 只要不堵, 30分鐘你就可以到魔都的任意一地了;所以道路條件合適, 人性自然選擇的話, 誰不喜歡這種招手即來, 私密空間, 點到點服務的交通工具, 於是人們就一茬接一茬的買車, 直到把路堵的乾乾淨淨。

舉個例子吧:上海市區的人口密度高於1萬,

休士頓人口密度低於1千, 但休士頓依舊會擁堵, 因為90%的休士頓人選擇開小車。

所以堵這個問題, 人均路少是誘因, 大家愛開小汽車才是成因, 如果再配上小汽車特耗土地這一點, 得, 惡龍三件寶貝湊齊。

3、速密反比。

小車是坐著公交是擠著, 除此之外, 小車特耗土地還因為:你車一開, 就霸佔一大塊土地, 速度越快, 霸佔的地就越大。

車快時, 必須遠離前一輛車, 必須遠離後一輛車, 否則, 一個變化, 不是你追尾就是你被追尾;所以車開快了, 真的拉風, 一切物體不能近身啊;所以道路上的車與車之間形成速度與密度的反比關係:提高密度就必須降低速度, 提高速度就必須降低密度;這個速密反比從整個道路的角度就悲催了,

把道路總量直接給限住了——無法用提速來提升交通總量, 總量有限, 道路擁堵!

那無人駕駛能打敗速密反比嗎?深度學習的AI無人駕駛, 透過不斷的學習, 掌握了所有的駕駛技術——前一輛車刹車, AI同時刹車;前一輛車起步, AI同時起步;AI消除了所有人類的延遲反應速度, 棒!但它無法消除物理定律, 刹車需要距離, 速度越快, 這個物理距離越長;而且事實上, 即便我們無比精巧的在極高速下把車刹住(類似於汽車直接撞牆), 車廂裡的是人承受的住嗎?

所以神奇的AI無人駕駛只是一種技術的進步, 它可以減少交通事故, 適當縮短車間距, 部分消除紅綠燈的阻塞效應;以及些許共用。 但它一定無法用提速的方法來提升道路交通量, 於是這就好像手握一把無敵的屠龍刀,

對手卻是一條河流一樣, 或者這樣這樣的感受像極了坐在百公里加速只需1.8秒車頭頂著一隻狂野牛的蘭博基尼卻被一望無垠的各色車輛擠在當中的感受, 也許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稍稍平復我們焦躁的內心——惡龍, 一直都在, 一視同仁, 無視AI, 也不照顧豪車!

這才夠得上魔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