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肌肉沒有泵感?你那很可能做了一次無效鍛煉!

很多人健身完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訓練之後, 只覺得累

但是目標肌肉一點感覺沒有?”

這裡說的“感覺”

就是“泵感”

所謂泵感

就是目標肌肉

在相當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後

大量的血液湧入

肌肉產生膨脹的感覺

它是衡量訓練是否有效的一個標誌

可以說

沒有泵感, 就沒有效果!

健美明星們對“泵感”都情有獨鍾

這裡不得不提

阿諾德·施瓦辛格

他也相信“多組數、多次數”

而且是

從不同的角度刺激目標肌肉

如此訓練

能給他帶來不可思議的“泵感”

肌肉也瘋狂的生長

關於泵感

常見的問題有如下

NO.1 我是初學者

有許多人, 健身的第一天

是在健身房度過的

以臥推為例

男生們會模仿著完成

但是練後

疲勞感很快消失

胸肌沒有任何反應

這是由於

初學者的肌肉維度太小

力量基礎太差

動作尚未熟悉時

就盲目使用過大的重量

無法使用孤立肌肉完成動作

更多的時候

是借力勉強完成

注意:

能推起來的重量

不代表合適

能按標準規範完成的重量

能自由控制上下的重量

才是合適的

NO.2 尋求泵感的方法

1.從徒手動作開始, 如俯臥撐

引體向上, 深蹲等動作

提升力量基礎, 培養肌肉感覺

2.從組合器械開始, 選擇自由度低的

如器械推胸

器械彎舉

這些組合器械,運動軌跡固定

自由度低

只需要調節座椅高低

到舒適位置

就能保證你的發力路徑正確

對於初學者來說

效果無疑要好很多!

NO.3 助力法則

需要一個訓練夥伴

當你在某個動作

進行到最後一次力竭的時候

由訓練夥伴在動作關鍵位置

進行幫助一下

使你繼續幾次動作的方法

NO. 4 欺騙法則

雖然經常講動作的標準置關重要

但在最後幾次動作可以適當突破一下

這也是獲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用標準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

用不標準的動作

借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

做多幾次

NO. 5 間歇訓練

當一個動作力竭的時

保持姿勢不變

停留3-4秒

調整呼吸繼續多做幾次

NO.6 半程法則

對於一些能做半程的動作

當不能做到全程動作時

可以用半程動作多做幾次

例如啞鈴彎舉動作

NO.7 遞減重量法則

當一個重量的動作

做到力竭的時候

減少重量繼續到到力竭

繼續減少重量

例如20KG、15KG、10KG

這麼多方法

總有一種適合你!

很多人健身完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訓練之後,只覺得累

但是目標肌肉一點感覺沒有?”

這裡說的“感覺”

就是“泵感”

所謂泵感

就是目標肌肉

在相當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後

大量的血液湧入

肌肉產生膨脹的感覺

它是衡量訓練是否有效的一個標誌

可以說

沒有泵感,就沒有效果!

健美明星們對“泵感”都情有獨鍾

這裡不得不提

阿諾德·施瓦辛格

他也相信“多組數、多次數”

而且是

從不同的角度刺激目標肌肉

如此訓練

能給他帶來不可思議的“泵感”

肌肉也瘋狂的生長

關於泵感

常見的問題有如下

NO.1 我是初學者

有許多人,健身的第一天

是在健身房度過的

以臥推為例

男生們會模仿著完成

但是練後

疲勞感很快消失

胸肌沒有任何反應

這是由於

初學者的肌肉維度太小

力量基礎太差

動作尚未熟悉時

就盲目使用過大的重量

無法使用孤立肌肉完成動作

更多的時候

是借力勉強完成

注意:

能推起來的重量

不代表合適

能按標準規範完成的重量

能自由控制上下的重量

才是合適的

NO.2 尋求泵感的方法

1.從徒手動作開始,如俯臥撐

引體向上,深蹲等動作

提升力量基礎,培養肌肉感覺

2.從組合器械開始,選擇自由度低的

如器械推胸

器械彎舉

這些組合器械,運動軌跡固定

自由度低

只需要調節座椅高低

到舒適位置

就能保證你的發力路徑正確

對於初學者來說

效果無疑要好很多!

NO.3 助力法則

需要一個訓練夥伴

當你在某個動作

進行到最後一次力竭的時候

由訓練夥伴在動作關鍵位置

進行幫助一下

使你繼續幾次動作的方法

NO. 4 欺騙法則

雖然經常講動作的標準置關重要

但在最後幾次動作可以適當突破一下

這也是獲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用標準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

用不標準的動作

借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

做多幾次

NO. 5 間歇訓練

當一個動作力竭的時

保持姿勢不變

停留3-4秒

調整呼吸繼續多做幾次

NO.6 半程法則

對於一些能做半程的動作

當不能做到全程動作時

可以用半程動作多做幾次

例如啞鈴彎舉動作

NO.7 遞減重量法則

當一個重量的動作

做到力竭的時候

減少重量繼續到到力竭

繼續減少重量

例如20KG、15KG、10KG

這麼多方法

總有一種適合你!

很多人健身完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訓練之後,只覺得累

但是目標肌肉一點感覺沒有?”

這裡說的“感覺”

就是“泵感”

所謂泵感

就是目標肌肉

在相當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後

大量的血液湧入

肌肉產生膨脹的感覺

它是衡量訓練是否有效的一個標誌

可以說

沒有泵感,就沒有效果!

健美明星們對“泵感”都情有獨鍾

這裡不得不提

阿諾德·施瓦辛格

他也相信“多組數、多次數”

而且是

從不同的角度刺激目標肌肉

如此訓練

能給他帶來不可思議的“泵感”

肌肉也瘋狂的生長

關於泵感

常見的問題有如下

NO.1 我是初學者

有許多人,健身的第一天

是在健身房度過的

以臥推為例

男生們會模仿著完成

但是練後

疲勞感很快消失

胸肌沒有任何反應

這是由於

初學者的肌肉維度太小

力量基礎太差

動作尚未熟悉時

就盲目使用過大的重量

無法使用孤立肌肉完成動作

更多的時候

是借力勉強完成

注意:

能推起來的重量

不代表合適

能按標準規範完成的重量

能自由控制上下的重量

才是合適的

NO.2 尋求泵感的方法

1.從徒手動作開始,如俯臥撐

引體向上,深蹲等動作

提升力量基礎,培養肌肉感覺

2.從組合器械開始,選擇自由度低的

如器械推胸

器械彎舉

這些組合器械,運動軌跡固定

自由度低

只需要調節座椅高低

到舒適位置

就能保證你的發力路徑正確

對於初學者來說

效果無疑要好很多!

NO.3 助力法則

需要一個訓練夥伴

當你在某個動作

進行到最後一次力竭的時候

由訓練夥伴在動作關鍵位置

進行幫助一下

使你繼續幾次動作的方法

NO. 4 欺騙法則

雖然經常講動作的標準置關重要

但在最後幾次動作可以適當突破一下

這也是獲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用標準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

用不標準的動作

借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

做多幾次

NO. 5 間歇訓練

當一個動作力竭的時

保持姿勢不變

停留3-4秒

調整呼吸繼續多做幾次

NO.6 半程法則

對於一些能做半程的動作

當不能做到全程動作時

可以用半程動作多做幾次

例如啞鈴彎舉動作

NO.7 遞減重量法則

當一個重量的動作

做到力竭的時候

減少重量繼續到到力竭

繼續減少重量

例如20KG、15KG、10KG

這麼多方法

總有一種適合你!

喜歡健身健美,想從事健身教練工作,不安於現狀,在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朋友 ,

可以加我:18664978667

不管是關於考健身教練證問題,還是諮詢健身專業問題,有問必答!

這些組合器械,運動軌跡固定

自由度低

只需要調節座椅高低

到舒適位置

就能保證你的發力路徑正確

對於初學者來說

效果無疑要好很多!

NO.3 助力法則

需要一個訓練夥伴

當你在某個動作

進行到最後一次力竭的時候

由訓練夥伴在動作關鍵位置

進行幫助一下

使你繼續幾次動作的方法

NO. 4 欺騙法則

雖然經常講動作的標準置關重要

但在最後幾次動作可以適當突破一下

這也是獲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用標準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

用不標準的動作

借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

做多幾次

NO. 5 間歇訓練

當一個動作力竭的時

保持姿勢不變

停留3-4秒

調整呼吸繼續多做幾次

NO.6 半程法則

對於一些能做半程的動作

當不能做到全程動作時

可以用半程動作多做幾次

例如啞鈴彎舉動作

NO.7 遞減重量法則

當一個重量的動作

做到力竭的時候

減少重量繼續到到力竭

繼續減少重量

例如20KG、15KG、10KG

這麼多方法

總有一種適合你!

很多人健身完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訓練之後,只覺得累

但是目標肌肉一點感覺沒有?”

這裡說的“感覺”

就是“泵感”

所謂泵感

就是目標肌肉

在相當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後

大量的血液湧入

肌肉產生膨脹的感覺

它是衡量訓練是否有效的一個標誌

可以說

沒有泵感,就沒有效果!

健美明星們對“泵感”都情有獨鍾

這裡不得不提

阿諾德·施瓦辛格

他也相信“多組數、多次數”

而且是

從不同的角度刺激目標肌肉

如此訓練

能給他帶來不可思議的“泵感”

肌肉也瘋狂的生長

關於泵感

常見的問題有如下

NO.1 我是初學者

有許多人,健身的第一天

是在健身房度過的

以臥推為例

男生們會模仿著完成

但是練後

疲勞感很快消失

胸肌沒有任何反應

這是由於

初學者的肌肉維度太小

力量基礎太差

動作尚未熟悉時

就盲目使用過大的重量

無法使用孤立肌肉完成動作

更多的時候

是借力勉強完成

注意:

能推起來的重量

不代表合適

能按標準規範完成的重量

能自由控制上下的重量

才是合適的

NO.2 尋求泵感的方法

1.從徒手動作開始,如俯臥撐

引體向上,深蹲等動作

提升力量基礎,培養肌肉感覺

2.從組合器械開始,選擇自由度低的

如器械推胸

器械彎舉

這些組合器械,運動軌跡固定

自由度低

只需要調節座椅高低

到舒適位置

就能保證你的發力路徑正確

對於初學者來說

效果無疑要好很多!

NO.3 助力法則

需要一個訓練夥伴

當你在某個動作

進行到最後一次力竭的時候

由訓練夥伴在動作關鍵位置

進行幫助一下

使你繼續幾次動作的方法

NO. 4 欺騙法則

雖然經常講動作的標準置關重要

但在最後幾次動作可以適當突破一下

這也是獲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用標準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

用不標準的動作

借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

做多幾次

NO. 5 間歇訓練

當一個動作力竭的時

保持姿勢不變

停留3-4秒

調整呼吸繼續多做幾次

NO.6 半程法則

對於一些能做半程的動作

當不能做到全程動作時

可以用半程動作多做幾次

例如啞鈴彎舉動作

NO.7 遞減重量法則

當一個重量的動作

做到力竭的時候

減少重量繼續到到力竭

繼續減少重量

例如20KG、15KG、10KG

這麼多方法

總有一種適合你!

很多人健身完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訓練之後,只覺得累

但是目標肌肉一點感覺沒有?”

這裡說的“感覺”

就是“泵感”

所謂泵感

就是目標肌肉

在相當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後

大量的血液湧入

肌肉產生膨脹的感覺

它是衡量訓練是否有效的一個標誌

可以說

沒有泵感,就沒有效果!

健美明星們對“泵感”都情有獨鍾

這裡不得不提

阿諾德·施瓦辛格

他也相信“多組數、多次數”

而且是

從不同的角度刺激目標肌肉

如此訓練

能給他帶來不可思議的“泵感”

肌肉也瘋狂的生長

關於泵感

常見的問題有如下

NO.1 我是初學者

有許多人,健身的第一天

是在健身房度過的

以臥推為例

男生們會模仿著完成

但是練後

疲勞感很快消失

胸肌沒有任何反應

這是由於

初學者的肌肉維度太小

力量基礎太差

動作尚未熟悉時

就盲目使用過大的重量

無法使用孤立肌肉完成動作

更多的時候

是借力勉強完成

注意:

能推起來的重量

不代表合適

能按標準規範完成的重量

能自由控制上下的重量

才是合適的

NO.2 尋求泵感的方法

1.從徒手動作開始,如俯臥撐

引體向上,深蹲等動作

提升力量基礎,培養肌肉感覺

2.從組合器械開始,選擇自由度低的

如器械推胸

器械彎舉

這些組合器械,運動軌跡固定

自由度低

只需要調節座椅高低

到舒適位置

就能保證你的發力路徑正確

對於初學者來說

效果無疑要好很多!

NO.3 助力法則

需要一個訓練夥伴

當你在某個動作

進行到最後一次力竭的時候

由訓練夥伴在動作關鍵位置

進行幫助一下

使你繼續幾次動作的方法

NO. 4 欺騙法則

雖然經常講動作的標準置關重要

但在最後幾次動作可以適當突破一下

這也是獲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用標準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

用不標準的動作

借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

做多幾次

NO. 5 間歇訓練

當一個動作力竭的時

保持姿勢不變

停留3-4秒

調整呼吸繼續多做幾次

NO.6 半程法則

對於一些能做半程的動作

當不能做到全程動作時

可以用半程動作多做幾次

例如啞鈴彎舉動作

NO.7 遞減重量法則

當一個重量的動作

做到力竭的時候

減少重量繼續到到力竭

繼續減少重量

例如20KG、15KG、10KG

這麼多方法

總有一種適合你!

喜歡健身健美,想從事健身教練工作,不安於現狀,在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朋友 ,

可以加我:18664978667

不管是關於考健身教練證問題,還是諮詢健身專業問題,有問必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