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把承德講給世界聽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尋蹤」系列報導之十二——月色江聲:月夜寂靜的詩意之景

導語

夜幕悄然來臨, 月亮像一隻碩大的銀盤, 漫遊在逐漸暗淡的天幕中, 一點點沿著避暑山莊的城牆浮升。 她那柔和清澈的光輝掠過湖面, 湖水拍打著岸邊, 也拍打著耳畔, 那聲音, 在寂靜的夜空下顯得格外空靈清逸, 是那樣的清脆、悅耳……

孫樹峰/攝

沿著水心榭向北行走, 過橋, 在澄湖、上湖、下湖的環抱之中, 有一座地勢平坦的橢圓形島嶼, 名為月色江聲。 這座島嶼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是在避暑山莊肇建之初即開始經營的一組建築, 當年曾是康熙駐蹕之處。

月色江聲賞夜月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幾百年前, 康熙皇帝不知在多少天朗氣清的夜晚, 設坐于月色江聲之上, 看著遠處深山如黛,近水鳴吟,眼前面對滿池的紅荷, 四周碧波蕩漾的湖水, 望著傾斜而下的月光。 微風徐度, 一陣荷香襲來, 伴隨著耳畔傳來嘩啦嘩啦的水聲, 好不愜意。

《前赤壁賦》有雲:“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于鬥牛之間。 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盡, 用之不竭”。 《後赤壁賦》亦雲:“江流有聲, 斷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山莊之內, 月上中天之時,

溶溶月色彌漫於湖面之上, 亦有“白露橫湖、水光接天”之景。 風過處, 見波搖碎影, 四圍之內萬籟俱寂, 唯聞湖水微瀾拍岸之聲, 此情此境, 比起東坡赤壁, 雖然少了豪壯之概, 卻更富溫文爾雅的詩情畫意。 這也是月色江聲名字的來源。

孫樹峰/攝

“月色江聲”, 康熙題額,

意為月色皎潔, 江流有聲, 真實地“描寫”了這座小島的自然環境。 每當明月從磬錘峰上升起時, 朗朗的月色映照在溶溶的水面上, 銀光閃閃, 顯得十分幽靜。 此時, 上湖與下湖夾著芝徑雲堤, 動盪的湖水拍岸擊石, 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站在康熙題名的“月色江聲”門殿前, 仿佛像是赤壁泛舟, 充滿了詩情畫意。

然而, 對於“江聲”二字, 除了湖泊拍岸、水心榭八孔閘泄水之外, 亦有其他說法。 有記載, 當年月色江聲一景旁邊便是宮牆, 宮牆外就是武烈河(當時稱為熱河), 那時的武烈河還沒有河壩, 河床寬闊, 水勢頗大, 可走大船。 因此, 也有傳言, 當時月色下聽到的“江聲”, 也可能是武烈河的濤聲。

可無論“江聲”來源於何處, 試想二三百年前,

當月初東山之時, 一輪皓月當空, 月華如水, 避暑山莊一片銀輝, 清帝攜後妃在這裡賞月, 萬籟俱靜, 聽“江”有聲, 腦海中一幅帝后賞月圖的畫面, 便油然而生。

詩情畫意讀古今

圖片來源於網路

“樹坪近岸潺湍聲, 月朗山高淙水溶。

畫意詩情人幻想, 置身赤壁最巔峰。 ”

月色江聲島三面臨湖,其西可隔水眺望主島如意洲,綠樹濃蔭之中殿宇掩映;其南隔著下湖可遠眺水心榭美景,如夢如幻;其北則為山莊主景、高聳入雲的金山閣。置身月色江聲,避暑山莊湖區的精華景觀幾乎盡入眼簾,這裡不僅有山有水,環境更是清靜優雅,整個島嶼處處都營造出一種遠離人間煩憂、休閒安靜的氛圍,是山莊裡可以沉入文學的一處典型建築。

康熙皇帝大抵是個浪漫又文藝之人,這在月色江聲的選址、佈局和其為月色江聲島上的建築所題的匾額及楹聯中便可看出。

在月色江聲島面南,有四進大體上對稱均衡的四合院式建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一重門殿五間,康熙提名“月色江聲”。如今,康熙提的抱柱楹聯依舊掛在門柱上,聯曰:“雄筆振清詞,追賞得煙雲之趣;佳辰逢盛世,承間探丘壑之奇。”康熙借助李白的語言讚美蘇軾,充分表現了他對蘇軾及《赤壁賦》中描寫佳辰美月的喜愛。朗朗的月色,潺潺的流水,確實令人陶醉。但是,他又不以賞月度佳辰為滿足,認為探尋深山峽谷之奇特,勝於欣賞月色之美。

靜寄山房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二重是面闊七間的“靜寄山房”,前後帶廊,康熙、乾隆都曾在此讀書。康熙認為,安然地住在這山房之中,感到十分幽靜。即便古人多用“靜寄”一詞表現獨居無聊之感,然而康熙所表達的卻不是如此。《熱河志》說:“山房宛在水中,而旁環萬峰,以‘寄靜’名者,歸動於靜,合之於仁也。”可見,康熙把幽靜的齋舍,視為仁者養其性情的好地方,並沒有孤寂之感。湖水隨著清風吹拂,清晰悅耳,而寂靜的書房裡,大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況味。這座建築物的奇妙之處在於,整座大殿的所有立柱都向內傾斜,成為這座皇家園林建築中的一個奇觀。

瑩心堂 孫樹峰/攝

第三重門殿則是“瑩心堂”,也是皇帝的書齋。康熙曾在這裡博覽眾書,他以《招隱》一詩中的“前有賽泉山,聊可瑩心神。”中的“瑩心”來為書齋題額,他認為在寂靜的書齋裡讀書,有利於“三省吾身”。

在靜寄山房後的第四重為一處四合院,名為“湖山罨畫”,該處假山、古松、灌木、花卉兼而有之,這些配置給小巧玲瓏的院落增添了無窮的韻味,使整處建築充滿了詩情畫意。在“湖山罨畫”門外,曾經還有一處魚池,據說當年皇帝得閒時,還會在此臨磯垂釣。傳說乾隆皇帝曾在此處專心研究《易經》,還在這裡賞荷釣魚後留下詩句:“得魚固佳否亦可,意在山青與水碧”。

湖山罨畫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月色江聲的西配殿五間為“峽琴軒”,是清帝彈琴弄笛、欣賞音樂的地方。然而,在此景觀處,可以聽到陣陣松濤和湖水拍岸之聲交相呼應,這也是此景的真正取義。置身此景,邊欣賞美景,邊聽樂遐想,別有一番風味。

峽琴軒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乾隆皇帝對月色江聲也同樣喜歡,並在原有的建築基礎上,增添一景,便是乾隆禦題的三十六景之第十二景“冷香亭”。據《熱河志》記載:“靜寂山房之側,臨水東向,曰‘冷香亭’。山莊荷花,秋深未落,與晚菊同韻。伏讀禦制諸什,始知品異凡葩也。”此處,是欣賞山莊荷花的最佳處之一,而冷香亭也宛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點綴在碧波綠湖之上。

冷香亭 圖片來源於網路

康熙不是寄情山水的田園詩人,也不是馳騁沙場的邊塞詩人,他是萬人之上、勞神于朝政卻能樂在其中的帝王,他會為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而喜悅振奮,他也會為年少喪妻、九子奪嫡而黯然神傷。他是一國之君,更是個會有喜怒哀樂的活生生的人,當需要排解心中情緒、抒發一腔感慨的時候,他也會將這種種情緒融于詩文創作之中。月色江聲島是康熙讀書賞景的地方,也是日理萬機的皇帝難得偷閒安心獨處的好地方。在這裡,他可以寄身園林,寫詩撰文。

只是,當年皇帝朗朗的讀書聲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被市民們吹拉彈唱的樂器聲取代。可即便如此,“月道中天如皓盤,橫江白鷺水接天。聲情並茂荷光嵌,湖水拍磯聲響連。”……“月色無聲響,江流卻有聲。詩情同畫意,融匯在圖中。”等一首首對月色江聲絕美景色和獨特的意境讚美的詩詞卻相傳至今。

康乾于月色江聲

圖片來源於網路

現今,再次踏入月色江聲,雖然建築內的擺設早已變了樣,這裡也不再是皇帝專屬的讀書場所,可當年院內的黃石假山在歷經風霜後,依舊佇立著,院落中的花草樹木也在經過無數個四季輪回後,長得依舊茂盛。同時,康熙和乾隆發生在這座建築中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也依舊流傳至今。

所謂避暑山莊,顧名思義,康熙修建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避暑,但很少有人知道,康熙在寒冬臘月,也曾多次來到避暑山莊。

孫樹峰/攝

據記載,當年康熙曾在寒冬臘月來過7次避暑山莊,與蒙古族一起在山莊塞湖上搞冰嬉比賽,目的是為了練兵習武團結蒙古,並且每次都會住在湖水罨畫。當時,滿蒙將士各千人,一隊身穿黃色軍服,一隊身穿紅色軍服,列隊似游龍般入場。比賽項目有滑冰,以滑到皇帝面前的龍旗下排名。另一種是花樣滑冰表演,稱走冰,參賽人員在冰上展示金雞獨立、童子拜觀音、朝天蹬等動作。除此以外,還有“轉龍射球”和冰上搶球之類的運動,場面甚為壯觀。

圖片來源於網路

還有傳說,乾隆曾在月色江聲賜五歲小童為秀才。相傳當年在西大街安定裡胡同,住著翰林院大學士胡安邦,他的五兒子小五年方五歲時,在其嫂子出完上聯“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後,對出“三更三點三嫂想三哥”的下聯,於是,五歲小神童之名便傳了出去。康熙聽聞後,將其召至靜寄山房,可伴隨著一聲“萬歲駕到”,乾隆朝大殿走來,十分威嚴,出於害怕,小五鑽到桌子底下,直到乾隆起身要走時,桌底傳來一聲“老頭子走了嗎?”乾隆將小五叫出笑著問道,為何叫他老頭子,小五答曰:“老之將至,德高望重,謂之老;億萬臣民之首謂之頭,皇天之子謂之子。故稱萬歲老頭子。”乾隆聽後心中非常歡喜。於是出上聯“承德府童兒五歲”,小五立即對出下聯,“大清國天子萬年”。乾隆大喜,賜其秀才頂戴。據說,後來小五被召進皇宮伴讀太子,20歲就進了翰林院。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此之外,相傳,乾隆還曾在瑩心堂觀龍舟競渡,也曾命人在冷香亭前采荷露烹茶……

如今,作為皇家園林避暑山莊風景線的重要組成部門,再次走過月色江聲島,仿佛經過一次心靈的洗禮。月光和“江聲”見證著這座建築一點一滴的變化,也見證著熱河這片土地變遷。

本報記者:婁麗雙 通訊員:李暉

編輯:建安

月色江聲島三面臨湖,其西可隔水眺望主島如意洲,綠樹濃蔭之中殿宇掩映;其南隔著下湖可遠眺水心榭美景,如夢如幻;其北則為山莊主景、高聳入雲的金山閣。置身月色江聲,避暑山莊湖區的精華景觀幾乎盡入眼簾,這裡不僅有山有水,環境更是清靜優雅,整個島嶼處處都營造出一種遠離人間煩憂、休閒安靜的氛圍,是山莊裡可以沉入文學的一處典型建築。

康熙皇帝大抵是個浪漫又文藝之人,這在月色江聲的選址、佈局和其為月色江聲島上的建築所題的匾額及楹聯中便可看出。

在月色江聲島面南,有四進大體上對稱均衡的四合院式建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一重門殿五間,康熙提名“月色江聲”。如今,康熙提的抱柱楹聯依舊掛在門柱上,聯曰:“雄筆振清詞,追賞得煙雲之趣;佳辰逢盛世,承間探丘壑之奇。”康熙借助李白的語言讚美蘇軾,充分表現了他對蘇軾及《赤壁賦》中描寫佳辰美月的喜愛。朗朗的月色,潺潺的流水,確實令人陶醉。但是,他又不以賞月度佳辰為滿足,認為探尋深山峽谷之奇特,勝於欣賞月色之美。

靜寄山房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二重是面闊七間的“靜寄山房”,前後帶廊,康熙、乾隆都曾在此讀書。康熙認為,安然地住在這山房之中,感到十分幽靜。即便古人多用“靜寄”一詞表現獨居無聊之感,然而康熙所表達的卻不是如此。《熱河志》說:“山房宛在水中,而旁環萬峰,以‘寄靜’名者,歸動於靜,合之於仁也。”可見,康熙把幽靜的齋舍,視為仁者養其性情的好地方,並沒有孤寂之感。湖水隨著清風吹拂,清晰悅耳,而寂靜的書房裡,大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況味。這座建築物的奇妙之處在於,整座大殿的所有立柱都向內傾斜,成為這座皇家園林建築中的一個奇觀。

瑩心堂 孫樹峰/攝

第三重門殿則是“瑩心堂”,也是皇帝的書齋。康熙曾在這裡博覽眾書,他以《招隱》一詩中的“前有賽泉山,聊可瑩心神。”中的“瑩心”來為書齋題額,他認為在寂靜的書齋裡讀書,有利於“三省吾身”。

在靜寄山房後的第四重為一處四合院,名為“湖山罨畫”,該處假山、古松、灌木、花卉兼而有之,這些配置給小巧玲瓏的院落增添了無窮的韻味,使整處建築充滿了詩情畫意。在“湖山罨畫”門外,曾經還有一處魚池,據說當年皇帝得閒時,還會在此臨磯垂釣。傳說乾隆皇帝曾在此處專心研究《易經》,還在這裡賞荷釣魚後留下詩句:“得魚固佳否亦可,意在山青與水碧”。

湖山罨畫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月色江聲的西配殿五間為“峽琴軒”,是清帝彈琴弄笛、欣賞音樂的地方。然而,在此景觀處,可以聽到陣陣松濤和湖水拍岸之聲交相呼應,這也是此景的真正取義。置身此景,邊欣賞美景,邊聽樂遐想,別有一番風味。

峽琴軒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乾隆皇帝對月色江聲也同樣喜歡,並在原有的建築基礎上,增添一景,便是乾隆禦題的三十六景之第十二景“冷香亭”。據《熱河志》記載:“靜寂山房之側,臨水東向,曰‘冷香亭’。山莊荷花,秋深未落,與晚菊同韻。伏讀禦制諸什,始知品異凡葩也。”此處,是欣賞山莊荷花的最佳處之一,而冷香亭也宛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點綴在碧波綠湖之上。

冷香亭 圖片來源於網路

康熙不是寄情山水的田園詩人,也不是馳騁沙場的邊塞詩人,他是萬人之上、勞神于朝政卻能樂在其中的帝王,他會為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而喜悅振奮,他也會為年少喪妻、九子奪嫡而黯然神傷。他是一國之君,更是個會有喜怒哀樂的活生生的人,當需要排解心中情緒、抒發一腔感慨的時候,他也會將這種種情緒融于詩文創作之中。月色江聲島是康熙讀書賞景的地方,也是日理萬機的皇帝難得偷閒安心獨處的好地方。在這裡,他可以寄身園林,寫詩撰文。

只是,當年皇帝朗朗的讀書聲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被市民們吹拉彈唱的樂器聲取代。可即便如此,“月道中天如皓盤,橫江白鷺水接天。聲情並茂荷光嵌,湖水拍磯聲響連。”……“月色無聲響,江流卻有聲。詩情同畫意,融匯在圖中。”等一首首對月色江聲絕美景色和獨特的意境讚美的詩詞卻相傳至今。

康乾于月色江聲

圖片來源於網路

現今,再次踏入月色江聲,雖然建築內的擺設早已變了樣,這裡也不再是皇帝專屬的讀書場所,可當年院內的黃石假山在歷經風霜後,依舊佇立著,院落中的花草樹木也在經過無數個四季輪回後,長得依舊茂盛。同時,康熙和乾隆發生在這座建築中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也依舊流傳至今。

所謂避暑山莊,顧名思義,康熙修建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避暑,但很少有人知道,康熙在寒冬臘月,也曾多次來到避暑山莊。

孫樹峰/攝

據記載,當年康熙曾在寒冬臘月來過7次避暑山莊,與蒙古族一起在山莊塞湖上搞冰嬉比賽,目的是為了練兵習武團結蒙古,並且每次都會住在湖水罨畫。當時,滿蒙將士各千人,一隊身穿黃色軍服,一隊身穿紅色軍服,列隊似游龍般入場。比賽項目有滑冰,以滑到皇帝面前的龍旗下排名。另一種是花樣滑冰表演,稱走冰,參賽人員在冰上展示金雞獨立、童子拜觀音、朝天蹬等動作。除此以外,還有“轉龍射球”和冰上搶球之類的運動,場面甚為壯觀。

圖片來源於網路

還有傳說,乾隆曾在月色江聲賜五歲小童為秀才。相傳當年在西大街安定裡胡同,住著翰林院大學士胡安邦,他的五兒子小五年方五歲時,在其嫂子出完上聯“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後,對出“三更三點三嫂想三哥”的下聯,於是,五歲小神童之名便傳了出去。康熙聽聞後,將其召至靜寄山房,可伴隨著一聲“萬歲駕到”,乾隆朝大殿走來,十分威嚴,出於害怕,小五鑽到桌子底下,直到乾隆起身要走時,桌底傳來一聲“老頭子走了嗎?”乾隆將小五叫出笑著問道,為何叫他老頭子,小五答曰:“老之將至,德高望重,謂之老;億萬臣民之首謂之頭,皇天之子謂之子。故稱萬歲老頭子。”乾隆聽後心中非常歡喜。於是出上聯“承德府童兒五歲”,小五立即對出下聯,“大清國天子萬年”。乾隆大喜,賜其秀才頂戴。據說,後來小五被召進皇宮伴讀太子,20歲就進了翰林院。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此之外,相傳,乾隆還曾在瑩心堂觀龍舟競渡,也曾命人在冷香亭前采荷露烹茶……

如今,作為皇家園林避暑山莊風景線的重要組成部門,再次走過月色江聲島,仿佛經過一次心靈的洗禮。月光和“江聲”見證著這座建築一點一滴的變化,也見證著熱河這片土地變遷。

本報記者:婁麗雙 通訊員:李暉

編輯:建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