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蕪湖名人」劉希平:愛晚亭下春光遲

【大江粉絲福利】

回復關鍵字“大浦”

抽取每張價值50元的大浦鄉村世界門票

蕪湖百年名人

劉希平:愛晚亭下春光遲

文/唐玉霞

赭山,

位於蕪湖的市中心。 這座平原之中隆起的山峰蜿蜒柔美, 凸顯出清秀的江南氣質。 清秀這個詞特別適合冬季的蕪湖, 適合這座在冬季裡深淺著綠色的山。 因為是黃山餘脈, 土色呈赭紅, 所以叫做赭山。 赭山是並立的兩座山丘, 劉希平墓在大赭山之巔舒天閣東北角。 極目楚天之下, 靜臥一座墳塋, 墓壙四周一圈欄杆, 墓前有一石雕呈展開的書頁形, 上面刻有“一九二四年秋友人學生暨家屬葬先生于此”。 這裡有著5年的時間出入。 1924年, 51歲的劉希平去世, 但真正入土為安, 卻在1929年。

(劉希平)

墓碑仿南朝陵墓神道柱, 石榜上四面刻有劉希平六安同鄉、北大教授高一涵撰寫、祁門方紹武所書《劉希平先生墓碑》。

劉希平的一生和蕪湖有著不解之緣。

只是同時代, 和蕪湖有著不解之緣的風雲人物何止一二, 陳獨秀、蘇曼殊、李克農、阿英等, 但是他們來了, 又走了, 只有劉希平留在蕪湖, 最終埋骨赭山, 長眠於此。

劉希平, 生於1873年, 原名畹蘅, 字蘭香, 號希平, 六安施家橋人。 作為官宦子弟, 劉希平的教育經歷和同時代的多數人一樣, 從就讀私塾開始, 後入六安中學堂。 和很多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一樣, 1906年, 劉希平東渡扶桑, 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 畢業後, 考入明治大學法政經濟系, 獲法學士學位。 留學時期的劉希平就表現出踴躍的革命意識, 他與朱儉之、朱蘊山等人發起天足會, 並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1911年劉希平回國, 時值辛亥革命成功後的國民政府, 安徽省府擬委任他為司法籌備處處長兼高等檢察廳廳廳長,

劉希平以“吾矢志教育, 功名利祿非所願”為由堅辭不就。 他著手與光明甫等人創辦安徽江淮大學, 自任教授, 開始了一位平民教育家的歷程。

劉希平雖然傾心於教育, 但是作為同盟會員, 革命的激情始終激蕩於心。 1913年, “二次革命”爆發, 安徽都督柏文蔚舉兵討伐袁世凱, 劉希平積極參與組織討袁軍, 事敗後潛居上海。 1916年, 安徽巡按使韓國鈞邀請劉希平任政務廳長, 劉希平只表示願意以私人之誼幫助韓國鈞出謀劃策。 劉希平到安慶擔任韓國鈞顧問, 韓國鈞以師長之禮相待, 稱劉希平為“安徽聖人”。 1916年底, 袁世凱稱帝, 劉希平力勸韓國鈞掛冠而去, 他本人則與朱蘊山轉赴上海寓居。

1917年, 蕪湖皖江中學更名為蕪湖第五中學, 即著名的省立五中。 校長潘光祖聘請劉希平教授國文和修身課, 同時在這裡的還有蔣光慈、李克農與阿英等人, 一時之間, 蕪湖人文薈萃、風起雲湧。 1919年, “五四”運動消息傳到安徽, 劉希平率先回應, 積極聯繫召開蕪湖各中學師生聯席會議, 分別成立“蕪湖學生聯合會”“蕪湖教職員聯合會”, 發動全市罷課、罷工、罷市, 示威遊行, 並通電全國, 支持北京學生愛國行動。 劉希平站在風口浪尖之上, 將“五四”與蕪湖緊密聯繫在一起。 是年秋, 劉希平出任五中校長, 為進一步向青年學生宣傳革命思想, 他兩次邀請惲代英到蕪湖五中、省立第二甲種農業學校講演“反帝反封建鬥爭”和“青年運動道路”等問題。

高語罕、蕭楚女等人也紛紛前來, 一種嶄新的希望和力量在這裡凝聚爆發, 省立五中成為安徽新文化運動策源地, 時人稱“五中”是蕪湖的“北大”。

陳獨秀在離開蕪湖之際, 曾對劉希平說, 我去搞全國性運動, 你們就在安徽搞反軍閥活動。 劉希平在蕪湖堅守開啟民智的初衷, 傳播“五四”精神。 他與高語罕一起力革舊弊, 宣導民主。 提倡新文化, 傳播新思想, 抨擊舊文化, 反對舊禮教, 成為社會改革的中堅, “以一身維繫全省社會運動中心者殆數載”。 他在教育方面大搞革新, 以“財務公開、校務公開”原則, 組織學生成立自治會。 與高語罕等先後創辦商業學校、工讀學校、平民夜校。 後又辦公立職業學校, 設紡織、機械、木工、藤科、漆科等學科, 分別招收青年店員、工人子弟、失學青年、貧苦人家子弟入學,不僅實現了一個教育家有教無類的主張,也實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對全省教育界影響很大,在安徽教育史上也是首創。當時的劉希平,一一實踐著一個教育家的夢想,成為教育界風雲人物。

1921年,安徽發生“六二”學潮,安慶進步知識份子和學生為反對軍閥侵吞,爭取教育經費獨立,發動大規模鬥爭,遭到軍閥鎮壓,兩人死亡,五十多人受傷,又稱“六二”慘案。消息傳來,劉希平挺身而出,發起組織安徽“六二”慘案後援會,安徽各地進步師生立即起而回應,示威遊行,罷工、罷課、罷市聲援,終於取得鬥爭的勝利。同年秋,安徽第二屆議會選舉,賄賂盛行,醜聞傳出,安慶學生首先罷課,後又發動全市罷工、罷市,反對賄選,劉希平率領蕪湖學生代表到安慶支援。政務廳廳長王淮琛籌召賄選會議,劉希平聞訊趕到王宅,拍案力爭,劉希平平時並非口若懸河,但關鍵時刻侃侃而言,義正詞嚴,他聲稱:“如果不顧安徽三千萬人民公意而召集,我倆私交今晚斷絕,明日即為仇敵。”迫使王淮琛掛冠辭職而去,劉希平一時名噪江淮。

革命如火如荼的時代,也是風雨如晦的時刻。1923年,劉希平遭到反動軍閥馬聯甲通緝,被迫離開蕪湖。1924年春到南京,劉希平秉持初衷,籌辦新民中學,自任校長。白手辦教育,談何容易,劉希平典當私產,多方籌集辦學資金。歷年的奔波,加上“體素文弱”,劉希平積勞成疾,終於病倒,病情日益加重。同年8月,劉希平返回蕪湖,17日與世長辭。臨終前依然念念不忘教育,說:“方寸亂矣,奈校事何!”

劉希平一生樂於助人,傾囊教育,家中清貧如洗。逝世後,家人連安葬的費用都拿不出來,靈柩長期厝於蕪湖法華庵。直到1929年春,在友人和學生們的資助下,才得以安葬於蕪湖赭山。這裡是五中的校址。當年,蕪湖各處被強佔,或修領事館、教會醫院,或建官邸,劉希平保全赭山全境作為學校。春日遲遲,也許這遲來的春光能夠慰藉一位革命者、一位教育家篳路藍縷的奮鬥。1932年,墓側建紀念亭,名為“愛晚亭”,取“哀挽”之音,也意在劉希平一生愛護晚輩、培育人才。亭兩邊柱子上有一副對聯:“朝霞菲微枯草泣,秋風搖落故人稀。”滿滿悵惘之情。

本文出自蕪湖市黨史和地方誌辦公室編撰出版的《江靜聽潮聲——蕪湖近現代百年人物》

鳴謝:蕪湖市黨史和地方誌辦公室

蕪湖人文網

分別招收青年店員、工人子弟、失學青年、貧苦人家子弟入學,不僅實現了一個教育家有教無類的主張,也實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對全省教育界影響很大,在安徽教育史上也是首創。當時的劉希平,一一實踐著一個教育家的夢想,成為教育界風雲人物。

1921年,安徽發生“六二”學潮,安慶進步知識份子和學生為反對軍閥侵吞,爭取教育經費獨立,發動大規模鬥爭,遭到軍閥鎮壓,兩人死亡,五十多人受傷,又稱“六二”慘案。消息傳來,劉希平挺身而出,發起組織安徽“六二”慘案後援會,安徽各地進步師生立即起而回應,示威遊行,罷工、罷課、罷市聲援,終於取得鬥爭的勝利。同年秋,安徽第二屆議會選舉,賄賂盛行,醜聞傳出,安慶學生首先罷課,後又發動全市罷工、罷市,反對賄選,劉希平率領蕪湖學生代表到安慶支援。政務廳廳長王淮琛籌召賄選會議,劉希平聞訊趕到王宅,拍案力爭,劉希平平時並非口若懸河,但關鍵時刻侃侃而言,義正詞嚴,他聲稱:“如果不顧安徽三千萬人民公意而召集,我倆私交今晚斷絕,明日即為仇敵。”迫使王淮琛掛冠辭職而去,劉希平一時名噪江淮。

革命如火如荼的時代,也是風雨如晦的時刻。1923年,劉希平遭到反動軍閥馬聯甲通緝,被迫離開蕪湖。1924年春到南京,劉希平秉持初衷,籌辦新民中學,自任校長。白手辦教育,談何容易,劉希平典當私產,多方籌集辦學資金。歷年的奔波,加上“體素文弱”,劉希平積勞成疾,終於病倒,病情日益加重。同年8月,劉希平返回蕪湖,17日與世長辭。臨終前依然念念不忘教育,說:“方寸亂矣,奈校事何!”

劉希平一生樂於助人,傾囊教育,家中清貧如洗。逝世後,家人連安葬的費用都拿不出來,靈柩長期厝於蕪湖法華庵。直到1929年春,在友人和學生們的資助下,才得以安葬於蕪湖赭山。這裡是五中的校址。當年,蕪湖各處被強佔,或修領事館、教會醫院,或建官邸,劉希平保全赭山全境作為學校。春日遲遲,也許這遲來的春光能夠慰藉一位革命者、一位教育家篳路藍縷的奮鬥。1932年,墓側建紀念亭,名為“愛晚亭”,取“哀挽”之音,也意在劉希平一生愛護晚輩、培育人才。亭兩邊柱子上有一副對聯:“朝霞菲微枯草泣,秋風搖落故人稀。”滿滿悵惘之情。

本文出自蕪湖市黨史和地方誌辦公室編撰出版的《江靜聽潮聲——蕪湖近現代百年人物》

鳴謝:蕪湖市黨史和地方誌辦公室

蕪湖人文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