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我覺得很OK,搶先試駕馬自達新一代CX

馬自達 CX-5車系之于馬自達, 重要度當然不用說。 2011年發表的首代CX-5, 正是馬自達 Skyactiv 技術的首款量產車型, 就原廠的而言, 是它, 讓脫離福特集團聯盟體系的馬自達, 得以站穩第1步, 在產品世代內, 成功扛下品牌約1/4銷售占比, 也揭開後續馬自達 Skyactiv眾新軍的風光序幕。 正因如此, 全球各地對新一代CX-5車系的問世, 給予高度關注, 尤其, 如同一個迴圈, 馬自達新一代CX-5的推出, Skyactiv技術也演進第2代。 所以, 趁著試駕的機會, 正好看看新一代CX-5車系會帶來哪些新體驗?

新造型更流暢動感, 細節仍看到傳承

重點講我實際看完新一代CX-5的外觀造型,

很明顯的, 這是馬自達新一代的造型設計風格, 但仍然看得到上一代CX-5的影子。 全車來看的新感受, 可以發現新款CX-5的車身線條, 更為簡潔與流暢, 一體性提高的, 風格也更成熟了, 不若舊款刻意運用較多的折線來訴求躍動感, 設計師特別強調的日式減法美學, 的確落實到新造型上。

少了上代車型那般亟欲表現的複雜折線與立體線條, 新一代CX-5的身形, 感受到簡化與流暢的成熟減法美學。

雖然仍看得到舊款CX-5的許多韻味, 但原廠運用薄型化燈組與更細的霧燈邊框與後保險杠設計, 帶來不同的造型風格。

其次, 「細長」, 則是我感受的最強烈的元素。 水平面來看, 在前後燈組、前進氣口與前霧燈組的更細寬化, 搭配水箱護罩鍍鉻魂動飛翼元素的翼展延伸, 讓造型的視覺重心更為下移。 加上, A柱後移35mm且前懸距增加100mm的設計手法, 讓新款CX-5即使整體尺碼未大幅變動, 但風格卻脫離傳統SUV的樣貌, 更朝多幾分跨界轎跑光譜邁進。

這個角度, 最能看到魂動之翼的線條, 仍透過薄型LED頭燈的燈條造型, 做出相同線條特徵的延續。

伴隨車頭盾型水箱護罩更趨水準化的設計改變, 魂動之翼的翼展視覺也更往兩側展翅延伸。

我覺得在跨界正夯的消費口味下, 馬自達原廠設計師這一手, 的確有其巧思, 也別具效果。 加上新一代照明美學的LED頭燈與導光條燈組運用, 水箱護罩的深色星芒網格與車身鍍鉻飾條的設計, 確實也替外觀增添不少豪華質感。

車側窗框下緣的鍍鉻飾條, 一路由前車門窗延續到尾柱,形成另一道醒目的車側視覺焦點。

造型延伸到後擋兩側的後擾流尾翼,是CX-5車系的招牌設計之一,新款CX-5也沿用相同的設計,成為世代承襲的重要連結。

不過,細節也能觀察到,設計師仍保留CX-5原有的特殊風格。上一代讓人印象深刻,整個尾翼造型延續到後擋兩側的包覆式尾翼,新一代也獲得沿用。 另外,色彩的連結印象也是重點,馬自達讓車主掏錢加價購的「魂動紅」塗裝,這一代也進化到塗裝技術更進步的的「晶豔魂動紅」,光影折射與亮彩變幻的視覺效果確實出色,讓CX-5開到陽光下更具生命力,不過,加價購行情也漲價就是了。

內飾質感這次下足功夫,讓新CX-5足以挑戰豪華級別

接著到座艙部分,若曾經有接觸過首代CX-5車系的人,肯定會對新一代CX-5在座艙質感的進步,有很明顯地感覺。

中控台借由中央水平線做區隔,上下半部的操控介面也更為簡化,原廠設計師說明更為簡潔的中控模組設計,有助於讓駕駛視覺的專注度與降低壓迫感。

馬自達招牌的MZD Connect資訊整合系統,同樣是新款CX-5中控系統的核心,新一代的設計也將7寸螢幕改到中控臺上方,而非舊款的中控台內嵌設計。

我這樣說,並不代表初代CX-5座艙很遜色,畢竟它該有的軟塑膠、真皮包覆座椅、鋼琴烤漆與鍍鉻飾板處理,也是該級別的水準之上。但是,這次原廠對於新CX-5內飾處理與用料,我認為已經到豪華車級別的水準。

時下流行的軟塑膠縫線包覆處理,搭配金屬質感飾條與金屬木紋飾板的運用,都大幅提升座艙的豪華感。

全車大面積的軟質塑膠與鋁質金屬飾件,被運用到中控台模組與前後車門,出風口與手把等處,帶來更好的觸摸質感,同時,軟塑膠也特別施加縫線處理,而不是仿縫線的壓紋處理,不僅如此,座艙水平線加入的金屬木紋飾板,也非常出色討喜。這些細節的進步,是舊款CX-5車系所沒有的。

不僅僅是造型設計的功力,新款CX-5車系在座艙的細節確實有下功夫,也能讓駕駛輕易借由視覺感受與觸摸質感,具體認知到質感的進步幅度。

我記得舊款CX-5後座車門上半部仍是采硬塑膠處理,頂棚材質則是仿織布的壓印塑膠處理,這次改為觸感更佳的織布處理頂棚包覆。另外,國內消費口味偏好的全車皮質包覆座椅,新一代也帶來新樣式的設計變化。 老實說,這些細節是我用來判斷一款車的座艙內飾,是否真正具備質感的關鍵指標,而新款CX-5很容易地在這個面向,凸顯出精進的幅度。

布質車頂棚內飾也是我觀察座艙質感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汽柴油的旗艦車型,另外標配支援10具喇叭的Bose音響系統,A柱位置的高音喇叭罩,造型設計也絲毫'不含糊。

提升豪華質感之餘,新款不忘補強原有舒適與機能的不足

除質感的提升之外,新一代CX-5也改善了舊款CX-5的不足,尤其是座艙舒適性與彈性機能的不足之處。這部分的改善,我覺得對消費者最重要的有幾項:全車乘員座椅舒適度提升,以及後座成員有感的椅背傾角可調與後座出風口,至於承載機能部分,則是新增電動尾門與行李箱空間進步等,這些,可以說是上一代CX-5較受批評的弱點,這次也成為產品革新的重點。

全車採用真皮包覆座椅,前座椅部分,8項調整功能支援駕駛座與電動腰靠,至於副駕駛座則是手動設計。

現在,我也依序來做試駕體驗與評論。 座椅舒適度部分,延續先前主流SUV集體評測時的印象,雖然上一代CX-5在車身尺碼設定並非同級別較大者,但拜2,700mm較長軸距設定與座艙空間設計得宜,反而在座艙的乘坐空間與承載機能的表現頗為出色。 不過,原廠仍在CX-5原有基礎上,針對新一代CX-5作出設計調整。首先,初時坐入時會感覺椅墊泡棉的軟硬設定與釋壓表現,比起舊款更好,當然,關乎疲勞感關鍵的座椅震動幅度更是降低,這部分我認為跟全車NVH減振降噪技術奏效有絕對關係,不單單只有座椅設計改變就能畢竟其功,至於行路感與NVH表現則容後續再介紹,這邊先不多提。

駕駛座椅實際乘坐的支撐性與舒適性都很不錯,在試駕過程不會隨時扭身找尋合適安定地坐姿,對於降低駕駛疲勞有正面的幫助。

至於後座部分的舒適性改善,原廠應該是有聽到車主們的抱怨。上一代CX-5在U-CAR首次試駕體驗時,就已經清楚指出後座椅背傾斜角度過小 (僅22度) 與固定角度的設計,是影響後座長途乘坐舒適性的主因。這一代終於進行修改,椅背標準模式為傾斜24度,也可透過椅背上方的調整把手,加大傾斜角度到28度,雖然還不到3段以上的更多段可調功能,但已直接解決舊款設計的不足處。

雖然畫面的視覺差異感不大,但24度與28度的座椅傾角可調,以比起上一代較筆直的22度,在長途乘坐地坐姿放鬆度改善許多。

另外一項關鍵的進步,是後座出風口的導入,雖然,此時試駕天氣是陰雨天,較難感受差異,但後座出風口對於盛夏時節,的確對於座艙空調效應有正面的幫助,也是舒適性提升的重點。

後座空調出風口也是新款CX-5座艙的新配備,對於夏季炎熱的臺灣區環境,會是實用的配備。

後座中央扶手也支援2個USD插槽,可支援後座成員進行手機與3C用品的充電。

CX-5後座中央座位的乘坐空間與舒適度問題,這一代看來改善幅度相對較小,CX-5的座艙設計仍是偏向4人乘坐為主,後座中央地板受到中央傳動軸機械空間的影響,多少犧牲腳部的餘裕空間,不過,後座出風口、後座椅面有考量中央成員腿部空間的立體剪裁設計,多少有幫忙爭取些空間,另外,若中央沒有乘員的話,椅背的隱藏式中央扶手,新設計也多了2個USB插槽,對於手機充電等使用機能也算是有所貢獻。

在車身尺碼幾乎不變下,新一代CX-5行李容積仍透過細節設計的改變,由舊款的403~1560公升進步到615~1,620公升。

關乎日常承載機能的行李箱容積部分,舊款CX-5標準與後座已完全放倒的帳面資料,分別為403~1560公升,新一代CX-5則進步到615~1,620公升,以兩代CX-5車身尺碼差異不大的條件,新一代CX-5車長僅增加10mm,車高反而降低20mm,卻能創造出更大的行李箱空間。 就筆者比對新舊款CX-5,推測有幾項因素應該是關鍵,包括降低底板高度、取消備胎設計(改補胎劑)與縮小行李箱後輪拱凸出體積,讓行李箱容積提升至580公升,再計算隔板下的35公升收納空間,讓標準行李箱容積總計達到615公升。 至於需要更多的行李箱容積的話,也可以利用行李箱兩側的後座椅快傾手把,運用可4/2/4分離傾倒的Karakuri分離式後座椅,變換所需的彈性承載模式。

後座椅背快速傾倒裝置,左側可以透過雙層式拉把,控制左側後座椅與中央後座位傾倒,另一邊則是控制右側後座椅快速傾倒。

車系首度導入電動尾門,柴油旗艦版另獨有電動天窗

最後,關於機能設計還有兩項配備值得一提。CX-5車系首度導入的電動尾門配備,也讓CX-5車系得以在電動尾門這項豪華配備,補齊舊款的配備空窗。

在原有的Keyless基礎,新一代CX-5在汽柴油旗艦車型新增車系首見的電動尾門,讓這項豪華配備不再是車系的空缺。

新款CX-5搭載的這套電動尾門,採用左右兩支氣壓挺杆作為開啟機構,不過,系統並不支援腳部感應開啟,也無法由遙控器來單獨開啟 (遙控器支援電動尾門解鎖功能),屬於較單純的電動尾門設計,但是仍可支援無段式尾門開啟角度設定,以對應不同身高與開啟角度需求的車主。此外,上一代CX-5車系就採用的Karakuri卷軸式行李箱遮版,我認為是別具巧思與實用性的配備,新一代也沿用相同的設計,在整體造型設計感與創意度很值得肯定。

電動尾門可以搭配舊款就採用的Karakuri卷軸式行李箱遮版,可以將掛勾掛在後擋內側下緣,隨尾門開啟連動,不僅實用,整體設計感也很不錯。

透過特寫鏡頭,可以看到電動尾門採用氣壓式挺杆結構。

另外,Smart Keyless免持鑰匙系統也支援車系第2等級的Sky-G 2WD車型以上標配,搭配全車系標配的Push Start引擎啟動鍵,使用上十分便利。而對於電動天窗有偏好的消費者,這次試駕的柴油頂級車型,則是全車系唯一列為標配的車型,這是新款CX-5車型配備編成的差異化策略。

若喜歡天窗的消費者得注意,新一代CX-5車系僅有柴油旗艦車型才提供標配。

管它是不是All New?日常實用的感覺才是最重要!

新一代CX-5車系的導入,由於傳動系統架構沿用上一代所採用的2.0 Skyactiv-G與2.2 Skyactiv-D汽柴油引擎,變速箱也延續使用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讓外界對於第2代CX-5到底屬不屬於All New有所質疑? 而開始媒體試駕行程前,這議題也被提出來詢問原廠開發主管,原廠承認第2代CX-5的確在傳動系統與基礎架構元件上,約近半比例沿用首代CX-5的設計,但整車仍然進行大幅度改款與再優化工程,包括傳動反應優化、NVH靜肅性、造型設計與座艙質感等等。 但,老實說,我認為這項議題,並不急著下定論,因為,只有經過實際的試駕體驗,模擬預想日常各層面的實用需求與感受,才是評斷這一代CX-5有無精進的關鍵,我管它是All New還是百分之幾的New? 同樣的思維脈絡,後續的試駕篇章,我們就來看第2代CX-5,在動態操控與行路的表現。

一路由前車門窗延續到尾柱,形成另一道醒目的車側視覺焦點。

造型延伸到後擋兩側的後擾流尾翼,是CX-5車系的招牌設計之一,新款CX-5也沿用相同的設計,成為世代承襲的重要連結。

不過,細節也能觀察到,設計師仍保留CX-5原有的特殊風格。上一代讓人印象深刻,整個尾翼造型延續到後擋兩側的包覆式尾翼,新一代也獲得沿用。 另外,色彩的連結印象也是重點,馬自達讓車主掏錢加價購的「魂動紅」塗裝,這一代也進化到塗裝技術更進步的的「晶豔魂動紅」,光影折射與亮彩變幻的視覺效果確實出色,讓CX-5開到陽光下更具生命力,不過,加價購行情也漲價就是了。

內飾質感這次下足功夫,讓新CX-5足以挑戰豪華級別

接著到座艙部分,若曾經有接觸過首代CX-5車系的人,肯定會對新一代CX-5在座艙質感的進步,有很明顯地感覺。

中控台借由中央水平線做區隔,上下半部的操控介面也更為簡化,原廠設計師說明更為簡潔的中控模組設計,有助於讓駕駛視覺的專注度與降低壓迫感。

馬自達招牌的MZD Connect資訊整合系統,同樣是新款CX-5中控系統的核心,新一代的設計也將7寸螢幕改到中控臺上方,而非舊款的中控台內嵌設計。

我這樣說,並不代表初代CX-5座艙很遜色,畢竟它該有的軟塑膠、真皮包覆座椅、鋼琴烤漆與鍍鉻飾板處理,也是該級別的水準之上。但是,這次原廠對於新CX-5內飾處理與用料,我認為已經到豪華車級別的水準。

時下流行的軟塑膠縫線包覆處理,搭配金屬質感飾條與金屬木紋飾板的運用,都大幅提升座艙的豪華感。

全車大面積的軟質塑膠與鋁質金屬飾件,被運用到中控台模組與前後車門,出風口與手把等處,帶來更好的觸摸質感,同時,軟塑膠也特別施加縫線處理,而不是仿縫線的壓紋處理,不僅如此,座艙水平線加入的金屬木紋飾板,也非常出色討喜。這些細節的進步,是舊款CX-5車系所沒有的。

不僅僅是造型設計的功力,新款CX-5車系在座艙的細節確實有下功夫,也能讓駕駛輕易借由視覺感受與觸摸質感,具體認知到質感的進步幅度。

我記得舊款CX-5後座車門上半部仍是采硬塑膠處理,頂棚材質則是仿織布的壓印塑膠處理,這次改為觸感更佳的織布處理頂棚包覆。另外,國內消費口味偏好的全車皮質包覆座椅,新一代也帶來新樣式的設計變化。 老實說,這些細節是我用來判斷一款車的座艙內飾,是否真正具備質感的關鍵指標,而新款CX-5很容易地在這個面向,凸顯出精進的幅度。

布質車頂棚內飾也是我觀察座艙質感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汽柴油的旗艦車型,另外標配支援10具喇叭的Bose音響系統,A柱位置的高音喇叭罩,造型設計也絲毫'不含糊。

提升豪華質感之餘,新款不忘補強原有舒適與機能的不足

除質感的提升之外,新一代CX-5也改善了舊款CX-5的不足,尤其是座艙舒適性與彈性機能的不足之處。這部分的改善,我覺得對消費者最重要的有幾項:全車乘員座椅舒適度提升,以及後座成員有感的椅背傾角可調與後座出風口,至於承載機能部分,則是新增電動尾門與行李箱空間進步等,這些,可以說是上一代CX-5較受批評的弱點,這次也成為產品革新的重點。

全車採用真皮包覆座椅,前座椅部分,8項調整功能支援駕駛座與電動腰靠,至於副駕駛座則是手動設計。

現在,我也依序來做試駕體驗與評論。 座椅舒適度部分,延續先前主流SUV集體評測時的印象,雖然上一代CX-5在車身尺碼設定並非同級別較大者,但拜2,700mm較長軸距設定與座艙空間設計得宜,反而在座艙的乘坐空間與承載機能的表現頗為出色。 不過,原廠仍在CX-5原有基礎上,針對新一代CX-5作出設計調整。首先,初時坐入時會感覺椅墊泡棉的軟硬設定與釋壓表現,比起舊款更好,當然,關乎疲勞感關鍵的座椅震動幅度更是降低,這部分我認為跟全車NVH減振降噪技術奏效有絕對關係,不單單只有座椅設計改變就能畢竟其功,至於行路感與NVH表現則容後續再介紹,這邊先不多提。

駕駛座椅實際乘坐的支撐性與舒適性都很不錯,在試駕過程不會隨時扭身找尋合適安定地坐姿,對於降低駕駛疲勞有正面的幫助。

至於後座部分的舒適性改善,原廠應該是有聽到車主們的抱怨。上一代CX-5在U-CAR首次試駕體驗時,就已經清楚指出後座椅背傾斜角度過小 (僅22度) 與固定角度的設計,是影響後座長途乘坐舒適性的主因。這一代終於進行修改,椅背標準模式為傾斜24度,也可透過椅背上方的調整把手,加大傾斜角度到28度,雖然還不到3段以上的更多段可調功能,但已直接解決舊款設計的不足處。

雖然畫面的視覺差異感不大,但24度與28度的座椅傾角可調,以比起上一代較筆直的22度,在長途乘坐地坐姿放鬆度改善許多。

另外一項關鍵的進步,是後座出風口的導入,雖然,此時試駕天氣是陰雨天,較難感受差異,但後座出風口對於盛夏時節,的確對於座艙空調效應有正面的幫助,也是舒適性提升的重點。

後座空調出風口也是新款CX-5座艙的新配備,對於夏季炎熱的臺灣區環境,會是實用的配備。

後座中央扶手也支援2個USD插槽,可支援後座成員進行手機與3C用品的充電。

CX-5後座中央座位的乘坐空間與舒適度問題,這一代看來改善幅度相對較小,CX-5的座艙設計仍是偏向4人乘坐為主,後座中央地板受到中央傳動軸機械空間的影響,多少犧牲腳部的餘裕空間,不過,後座出風口、後座椅面有考量中央成員腿部空間的立體剪裁設計,多少有幫忙爭取些空間,另外,若中央沒有乘員的話,椅背的隱藏式中央扶手,新設計也多了2個USB插槽,對於手機充電等使用機能也算是有所貢獻。

在車身尺碼幾乎不變下,新一代CX-5行李容積仍透過細節設計的改變,由舊款的403~1560公升進步到615~1,620公升。

關乎日常承載機能的行李箱容積部分,舊款CX-5標準與後座已完全放倒的帳面資料,分別為403~1560公升,新一代CX-5則進步到615~1,620公升,以兩代CX-5車身尺碼差異不大的條件,新一代CX-5車長僅增加10mm,車高反而降低20mm,卻能創造出更大的行李箱空間。 就筆者比對新舊款CX-5,推測有幾項因素應該是關鍵,包括降低底板高度、取消備胎設計(改補胎劑)與縮小行李箱後輪拱凸出體積,讓行李箱容積提升至580公升,再計算隔板下的35公升收納空間,讓標準行李箱容積總計達到615公升。 至於需要更多的行李箱容積的話,也可以利用行李箱兩側的後座椅快傾手把,運用可4/2/4分離傾倒的Karakuri分離式後座椅,變換所需的彈性承載模式。

後座椅背快速傾倒裝置,左側可以透過雙層式拉把,控制左側後座椅與中央後座位傾倒,另一邊則是控制右側後座椅快速傾倒。

車系首度導入電動尾門,柴油旗艦版另獨有電動天窗

最後,關於機能設計還有兩項配備值得一提。CX-5車系首度導入的電動尾門配備,也讓CX-5車系得以在電動尾門這項豪華配備,補齊舊款的配備空窗。

在原有的Keyless基礎,新一代CX-5在汽柴油旗艦車型新增車系首見的電動尾門,讓這項豪華配備不再是車系的空缺。

新款CX-5搭載的這套電動尾門,採用左右兩支氣壓挺杆作為開啟機構,不過,系統並不支援腳部感應開啟,也無法由遙控器來單獨開啟 (遙控器支援電動尾門解鎖功能),屬於較單純的電動尾門設計,但是仍可支援無段式尾門開啟角度設定,以對應不同身高與開啟角度需求的車主。此外,上一代CX-5車系就採用的Karakuri卷軸式行李箱遮版,我認為是別具巧思與實用性的配備,新一代也沿用相同的設計,在整體造型設計感與創意度很值得肯定。

電動尾門可以搭配舊款就採用的Karakuri卷軸式行李箱遮版,可以將掛勾掛在後擋內側下緣,隨尾門開啟連動,不僅實用,整體設計感也很不錯。

透過特寫鏡頭,可以看到電動尾門採用氣壓式挺杆結構。

另外,Smart Keyless免持鑰匙系統也支援車系第2等級的Sky-G 2WD車型以上標配,搭配全車系標配的Push Start引擎啟動鍵,使用上十分便利。而對於電動天窗有偏好的消費者,這次試駕的柴油頂級車型,則是全車系唯一列為標配的車型,這是新款CX-5車型配備編成的差異化策略。

若喜歡天窗的消費者得注意,新一代CX-5車系僅有柴油旗艦車型才提供標配。

管它是不是All New?日常實用的感覺才是最重要!

新一代CX-5車系的導入,由於傳動系統架構沿用上一代所採用的2.0 Skyactiv-G與2.2 Skyactiv-D汽柴油引擎,變速箱也延續使用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讓外界對於第2代CX-5到底屬不屬於All New有所質疑? 而開始媒體試駕行程前,這議題也被提出來詢問原廠開發主管,原廠承認第2代CX-5的確在傳動系統與基礎架構元件上,約近半比例沿用首代CX-5的設計,但整車仍然進行大幅度改款與再優化工程,包括傳動反應優化、NVH靜肅性、造型設計與座艙質感等等。 但,老實說,我認為這項議題,並不急著下定論,因為,只有經過實際的試駕體驗,模擬預想日常各層面的實用需求與感受,才是評斷這一代CX-5有無精進的關鍵,我管它是All New還是百分之幾的New? 同樣的思維脈絡,後續的試駕篇章,我們就來看第2代CX-5,在動態操控與行路的表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