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鹿晗給佳能相機做宣傳的廣告圖作假了,佳能M6沒那麼大!

根據佳能2017年的中報披露, 佳能在2017年度“無反相機”銷售量取得了70%的超高增長, 而其中最大的貢獻來自於目前最當紅的機型——佳能EOS M6!

究竟佳能M6有何“能耐”能得市場如此青睞?

懷著好奇心, 耗子哥走去深圳的華強北賣場體驗了一番。

眾所周知, 相比佳能的M5, M6是一款簡化型的產品。 但其實簡化的不僅僅是EVF(電子取景器), 更重要的是佳能M6整體的設計更趨小型化, 用於操作的轉盤、按鍵也有一定程度的精簡及降級。

當然, 由此換來的是比M5更為低廉的價格, 這也是目前市場上M6受到用戶追捧的最關鍵原因。

不過在初次上手試用的時候, 我便發現一個問題, 這款機器非常小, 比較適合女性用戶, 而對男性用戶而言, 操作體驗的感覺實在不佳。 最直觀的就是機身太小了, 握持的手感相當差, 使用的時候, 等於就是靠3根手指鉗住機身的感覺。

這給我很大的困惑, 怎麼回事?——佳能的微單怎麼會這麼小?

我打開佳能的官方網站查看——佳能M6的三維尺寸為:112×68×44.5毫米

顯然, 鹿晗的這張宣傳照作假了!

因為按照比例, 鹿晗的額頭到下巴才只有一個M6機身的長度, 也就是大約13cm左右, 還沒有一根丁丁長, 這顯然是極不合理的。

那麼正常的比例是什麼樣子呢?

下面是耗子哥的手持圖, 從圖片大家可以看到, 這款機器對男性用戶而言, 真是太小了!

根本就不可能像宣傳圖那樣, 小指、無名指都舒舒服服的貼在手柄上。

其次, 佳能M6的按鍵都非常小, 而且按鍵的行程非常短, 這就帶來兩個問題。

首先是意外的磕碰很容易引起誤操作, 其次就是操作的時候, 手指比較大的用戶容易誤按旁邊的按鍵。

當然, 這款產品屬於入門級的產品, 可能我的要求對它來說太苛刻了點。

其次, 另一點需要攝友注意的是, 佳能M6的螢幕比入門級的單反差, 顯示圖片的時候,

不如單反相機螢幕色彩飽滿的感覺。 不過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是佳能偷工減料, 而是因為微單相機的螢幕在使用的時候需要長期點亮, 因此微單相機的螢幕需要比單反相機的螢幕更省電, 更長壽麵。 ——而目前螢幕的背光組裡面, 高顯色性跟高光效是不可兼得的。

以上的問題, 其實就算是索尼售價將近3萬塊的a9微單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些問題。

佳能M6的螢幕支援觸摸操控,可以通過觸控式螢幕選擇功能表、對焦點、調節參數、觸屏拍攝等等,這點確實非常方便,即使是新手用戶,也可以像手機拍圖一樣的使用佳能M6。不過這塊螢幕只可以翻折,不可以翻轉,使用的自由度略受限制。

對焦方面,M6支援“雙圖元對焦”技術,但試用的時候,搭配佳能22mm F2.0 stm餅乾鏡頭,我並沒有感覺對焦速度有多快,但突然有個感覺,這機器配合22餅的感覺,非常非常像好幾年前松下熱銷的M43微單型號GF2+20餅乾鏡。特別是對焦速度方面,感覺很接近。

當然,松下的老M43相機是反差對焦模式,拍靜止的物體還行,運動抓拍就捉瞎了。而佳能的雙圖元對焦技術在視頻追焦及運動抓拍方面,還是有比較大優勢的。

佳能M6另一個比較出彩的功能就是“數碼五軸防抖”技術了。

其實這個功能的原理跟索尼、奧林巴斯的五軸防抖原理有點類似,都是通過陀螺儀記錄機身的運動軌跡,不同的是,奧林巴斯、索尼的產品上,為CMOS設計了一套移動結構,影像處理器控制CMOS進行相反位移來補償機身的抖動。而佳能的電子防抖沒有這個結構,主要是通過自動對齊+邊緣裁剪的方式來實現防抖。

因此,佳能的電子防抖技術不能用於靜態的圖片拍攝,只能用於視頻短片錄製。

那麼被裁剪的邊緣大概有多大呢?我簡單比劃了一下,大概是畫幅的1/4左右。從實際的試用來看,佳能的電子防抖技術體驗不錯,大概有等效3~4級的效果。我手持M6錄製了一段時間,手臂輕微的抖動都被補償抵消掉了。但如果手臂的抖動幅度比較大,超過電子防抖的範圍,那就需要上手持雲台之類的輔助設備了。

佳能的產品從100D的時代就支援視頻追焦功能,不過那個時候很不成熟,100D只有配合18-55stm這樣的大景深小光圈鏡頭才能勉強追焦。一旦換上50mm F1.8stm之類的鏡頭,追焦便經常出錯。此次我用佳能M6配合22stm比劃了下,追焦迎面而來的行人,非常穩!

最後總結一下吧!

佳能M6這款產品小巧玲瓏,配合22stm鏡頭,真的彷如M43的經典產品GF2在2017年再現!小鮮肉的偶像號召力+低廉價格+小巧設計,佳能M6作為一款備用機或者女性用機是非常OK的。

但如果是男性用戶購置入門相機的話,耗子哥更建議你們選擇佳能M5或者800D。

最後贊一下佳能配合行銷的這只熱靴小貓咪,很多顧客進店之後,都對這只小玩具投以讚賞的眼光。

佳能M6的螢幕支援觸摸操控,可以通過觸控式螢幕選擇功能表、對焦點、調節參數、觸屏拍攝等等,這點確實非常方便,即使是新手用戶,也可以像手機拍圖一樣的使用佳能M6。不過這塊螢幕只可以翻折,不可以翻轉,使用的自由度略受限制。

對焦方面,M6支援“雙圖元對焦”技術,但試用的時候,搭配佳能22mm F2.0 stm餅乾鏡頭,我並沒有感覺對焦速度有多快,但突然有個感覺,這機器配合22餅的感覺,非常非常像好幾年前松下熱銷的M43微單型號GF2+20餅乾鏡。特別是對焦速度方面,感覺很接近。

當然,松下的老M43相機是反差對焦模式,拍靜止的物體還行,運動抓拍就捉瞎了。而佳能的雙圖元對焦技術在視頻追焦及運動抓拍方面,還是有比較大優勢的。

佳能M6另一個比較出彩的功能就是“數碼五軸防抖”技術了。

其實這個功能的原理跟索尼、奧林巴斯的五軸防抖原理有點類似,都是通過陀螺儀記錄機身的運動軌跡,不同的是,奧林巴斯、索尼的產品上,為CMOS設計了一套移動結構,影像處理器控制CMOS進行相反位移來補償機身的抖動。而佳能的電子防抖沒有這個結構,主要是通過自動對齊+邊緣裁剪的方式來實現防抖。

因此,佳能的電子防抖技術不能用於靜態的圖片拍攝,只能用於視頻短片錄製。

那麼被裁剪的邊緣大概有多大呢?我簡單比劃了一下,大概是畫幅的1/4左右。從實際的試用來看,佳能的電子防抖技術體驗不錯,大概有等效3~4級的效果。我手持M6錄製了一段時間,手臂輕微的抖動都被補償抵消掉了。但如果手臂的抖動幅度比較大,超過電子防抖的範圍,那就需要上手持雲台之類的輔助設備了。

佳能的產品從100D的時代就支援視頻追焦功能,不過那個時候很不成熟,100D只有配合18-55stm這樣的大景深小光圈鏡頭才能勉強追焦。一旦換上50mm F1.8stm之類的鏡頭,追焦便經常出錯。此次我用佳能M6配合22stm比劃了下,追焦迎面而來的行人,非常穩!

最後總結一下吧!

佳能M6這款產品小巧玲瓏,配合22stm鏡頭,真的彷如M43的經典產品GF2在2017年再現!小鮮肉的偶像號召力+低廉價格+小巧設計,佳能M6作為一款備用機或者女性用機是非常OK的。

但如果是男性用戶購置入門相機的話,耗子哥更建議你們選擇佳能M5或者800D。

最後贊一下佳能配合行銷的這只熱靴小貓咪,很多顧客進店之後,都對這只小玩具投以讚賞的眼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