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要斬殺壯士!行刑時,死囚犯話音未畢,一人叫道:刀下留人

眾所周知, 劉邦與韓信的相遇, 離不開“大媒人”蕭何的牽線搭橋。 一曲月夜追韓信流傳千古, 是為佳話。

當年, 劉邦還是個整天無所事事、東打西鬧的流氓時, 蕭何就因為他一臉“龍相”而非常器重他, 先是給他弄了個小小的幹部來當, 後來又追隨他參加了革命。

劉邦這個小小的鄉級幹部身後, 總是跟著一個身份和地位都高他很多的縣級幹部蕭何, 這讓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從一個小混混到亭長, 再到扯大旗拿大刀參加革命, 西征入關, 成為實力僅次於項羽的漢王, 劉邦用實力證明, 追隨他的蕭何獨具慧眼。

也正是因為如此, 劉邦對蕭何格外器重。 來到漢中後, 他便封蕭何為丞相, 擁有僅次於自己的權力, 所有的行政官吏都由蕭何委派。 投桃報李, 蕭何當年的投資換回了豐厚的回報。

而蕭何也不負丞相一職。 當年破咸陽城時, 別人都是去搶金銀珠寶、綾羅綢緞, 唯他對皇室裡的那些破書爛籍情有獨鍾。 如今, 他在咸陽收集的幾大筐典章簿籍發揮作用了。 蕭何引章摘句, 參照舊法, 辦起事來胸有成竹, 有條不紊, 根本就不用劉邦再操心了。

蕭何雖然為劉邦分了不少憂, 但劉邦的日子卻並不好過。 因為到漢中不久之後, 軍中就出現了士兵逃離的情況。

士兵們之所以逃離, 並不是因為項羽或是誰打過來了不得不逃命, 而是因為忍受不了這窮鄉僻壤的艱辛和身在異鄉的孤寂。

是啊, 月是故鄉明, 水是故鄉甜。 士兵們背井離鄉來到這人不見人、鬼不見鬼的地方, 本來以為只是劉邦的權宜之計, 很快又能打回去;但是, 幾個月過去了, 劉邦雖然命樊噲、周勃、夏侯嬰等將領招兵買馬, 日夜操練, 卻絲毫沒有東歸之意。

思鄉之情很快就像瘟疫一樣在軍中彌漫開來, 造成士兵大批逃離。 當然, 如果我們從大浪淘沙的角度來看, 能夠忍住寂寞留下來同甘共苦的士兵, 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這無疑又算是件好事。

看著士兵逃離, 劉邦無計可施, 只得聽之任之。 但是, 如果逃的是良臣猛將, 那對求賢若渴的劉邦來說, 無疑像是被割了心頭肉一樣難受。

一天早上, 劉邦剛從夢中醒來,

一個衛士上氣不接下氣地闖進來:“報告漢王, 蕭丞相不見了!”

“你說丞相怎麼了?不見了?”劉邦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雙眼瞪得比銅鑼還大。

“有人見丞相天還沒亮就一人一騎匆匆跑了……”

“快派人去找!”

如果連蕭何也逃了, 那劉邦就真的完了, 他還能指望誰來幫自己東山再起呢?

第一天晚上, 尋找的人都回來了, 他們個個垂頭喪氣, 臉上的表情就已經告訴了劉邦結果——沒找到。 這一天, 劉邦有度日如年之感。

第二天晚上, 尋找的人都回來了, 他們個個還是垂頭喪氣, 還是沒找到。 這一天, 劉邦有如隔三秋之感。

第三天黃昏時, 尋找的人還是沒有消息, 劉邦差不多要絕望了。 這時, 蕭何出現了, 他不僅自己回來了, 還帶回來了一個人。

此人正是韓信。

韓信幹革命後, 選擇的第一個老闆是項梁。

當時的革命春風正濃, 韓信滿懷希望地來到了項氏集團, 投靠了項梁。 然而, 當時的項梁並沒有發現韓信這個人才, 因此, 直到項梁戰死, 韓信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

隨後, 韓信選擇了自己的第二個老闆——項羽。

項梁死後, 項羽接任, 韓信的仕途之路終於有了一點起色, 被升為了郎中。 不過, 韓信被提升不是因為項羽慧眼識珠發現了他, 而是因為另一個人——項羽手下第一悍將鐘離眛。

鐘離眛雖然只是一員武將, 但卻與韓信一見如故, 惺惺相惜。 如果項羽聽從鐘離眛的推薦, 重用韓信, 那麼這一文一武“絕代雙驕”定然會助力項羽雄霸天下。 然而, 面對鐘離眛的舉薦,

項羽只給了韓信區區郎中這個職位, 並未重用。

長此以往, 韓信不幹了。 他覺得與其這樣沉默下去, 不如主動出擊, 或許會贏來柳暗花明的一天。 於是, 他試嘗給項羽獻計。

獻計是一項技術活, 如果成功了, 可以引起主子的注意。 然而, 當時的項羽對韓信的金玉良言並不感興趣, 總把他的話當成耳邊風。

韓信一次獻計, 項羽不置可否。

韓信兩次獻計, 項羽不屑一顧。

韓信三次獻計, 項羽不聞不問。

長此以往, 韓信的心終於寒了, 明白跟著這樣的主子, 自己是永無出頭之日的。

出人頭地, 是大部分人都夢寐以求的;光宗耀祖, 是大家普遍嚮往的。 眼看再待下去也只是浪費青春, 韓信沒有再等待, 他終於決定另謀高就, 於是主動炒了項羽的魷魚。

韓信為自己選擇的第三個老闆是劉邦。

俗話說事不過三,選擇劉邦是韓信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他通過對劉邦多方位的考察,判斷此人成熟、名聲好、愛人才,於是果斷決定讓他做自己的主子。

然而,韓信很快就被潑了一盆冷水。面試過後,劉邦對他說道:“你先在軍中做連敖吧。”“連敖”這個官職,說白了就是招呼客人的接待員。

韓信本以為憑自己的才華,肯定會得到劉邦的重用,但沒想到就討了個端茶倒水的活兒幹,還不如從前呢。對此,韓信當然不滿意了。但是,不滿歸不滿,因為剛剛才跳槽過來,他也只好忍氣吞聲地先幹著再說。

雖然決定幹了,但韓信一點工作的積極性都沒有。為了消除心中的苦悶,他開始放蕩不羈起來,結果很快就犯下了罪行,還倒楣地被判了死刑。

就在行刑這天,韓信突然清醒過來,意識到過了今天自己就人頭落地了,所有的遠大夢想便就此煙消雲散了。

“不,我不能死。我不能就這樣平白無故地死去,不能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去。”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湧上了韓信的心頭。

眼看著死囚犯一個個被砍掉了腦袋,一眨眼已有若干人頭掉落于地,劊子手的刀很快便對準了韓信。那雪亮刺眼的刀閃出一道冰冷的光,深深刺痛著韓信。韓信知道如果再沉默、再猶豫,自己便再無機會了。

於是,在這關鍵時刻,他昂首挺胸,大聲喊道:“你們漢王難道不想奪天下了嗎?你們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呢!”

可能是他聲音太大,那個劊子手被震住了,呆了幾秒。等劊子手反應過來,準備再次運氣揮刀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且慢,刀下留人。”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監斬官終於發話了。

“你叫什麼名字?”監斬官問。

“坐不改姓,行不更名,韓信是也!”韓信傲然答。

“哦,你就是那個甘願鑽人家褲襠的韓信啊。”監斬官繼續問。

“我不但善於鑽人家的褲襠,還善於在百萬軍中取敵將之首級。”韓信淡定說道。

“哦,你有什麼計謀可以幫助漢王打敗項羽,奪取天下嗎?”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謂計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韓信依然淡淡地說道。

就這樣,韓信獲得了一次難得的保釋機會,受到了監斬官夏侯嬰的格外接待。

我們都知道,夏侯嬰跟劉邦是鐵哥們兒。劉邦在當亭長時,他就在縣裡當公務員。因為兩人關係鐵,所以經常在一起比試刀劍。

有一次,在論劍中,劉邦無意傷到了夏侯嬰,不巧被小人發現,還告了官。秦朝的刑法極為嚴酷,於是劉邦很快被官府抓起來審問。但是,有情有義的夏侯嬰死活不承認自己身上的劍傷是劉邦所為,最後劉邦被無罪釋放,而夏侯嬰因包庇罪蹲了一年多的大牢。

後來,劉邦斬白蛇革命後,夏侯嬰成了他的擁護者。因為戰功卓著,夏侯嬰被劉邦封為“太僕”,也就是劉邦的專職司機。

按照現在的說法,老闆身邊最紅的人莫過於秘書和司機了。劉邦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把夏侯嬰當作了自己的親信。要知道,陳勝就是因為沒有找對司機,才丟了身家性命。

話說過來,夏侯嬰把韓信帶回去後,與他進行了一番交談。結果就是這一談,讓他發現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他馬上向劉邦推薦了韓信,並給出了評價極高的推薦詞: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有定國安邦之策。

夏侯嬰都出馬了,劉邦不得不重視。他大手一揮,說道:“那就提升他為治粟都尉吧。”

治粟都尉相當於管糧食的倉庫管理員,屬於中高級的官職了。韓信能一下子被提到這個位置,已經算是破格了,但對有足夠野心的韓信來說,這個職位還遠遠不夠。於是,他決定主動出擊,在劉邦面前展露自己的才華。

但是,韓信所作的各種“秀”,都沒能讓劉邦對自己另眼相看。不過,這倒是引起了蕭何的注意。

蕭何此時已被劉邦提拔為丞相,可以說是當仁不讓的最紅人物。他發現韓信的曠世之才後,馬上向劉邦進行了推薦。

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對蕭何言聽計從的劉邦,這次一反常態,直接婉拒了:“韓信這個人野心太大,剛剛才提升他為治粟都尉,現在還沒幹出成績來呢,再提拔不妥,回頭再議吧。”

“拜託,這是哪跟哪啊,專業不對口啊,我的才華可不是用來管倉庫的,是用來打仗的。”韓信聽了很失望。

蕭何為了安慰他,承諾道:“兄弟,你再等等,我一定說服漢王回心轉意,儘快提拔你。”

然而,過了好久,韓信苦等的好消息一直沒有到來。終於,他原本火熱的心再次變涼了。他已經飽受了風霜,受盡了冷落,太需要陽光,太需要溫暖了。

“罷了,罷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長歎一聲,決定再次炒了老闆的魷魚另謀高就。

於是,在一個月光如水的月夜,韓信提起自己的行囊,默默地看著身邊的營地,良久,收回自己的目光,心裡說了句:“別了夏侯嬰,別了蕭何,別了劉邦,別了漢中,別了……”然後飄然而去。

當蕭何聽到韓信不辭而別的消息後,大驚失色。隨後,他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策馬去追韓信。

因為事先沒有向劉邦打請假報告,所以消息傳到劉邦耳朵裡時便成了“丞相蕭何也逃了”。

當蕭何終於回來,把一切解釋清楚時,劉邦更是氣憤:“就為追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吏,顛簸三天三夜,值得嗎?”

“值得。”蕭何堅定地說,“我的才華只能幫大王治理天下,想打天下,就必須要重用韓信。”

在劉邦眼裡,蕭何可是他劉氏集團的頂樑柱、主心骨啊,丟了誰都可以,走了誰都可以,唯獨蕭何不能走。而在蕭何眼裡也是這樣,丟了誰都可以,走了誰都可以,唯獨韓信不能走。

“好吧,看在你這麼執著的份上,我就封他為將軍吧。”劉邦妥協了。哪知蕭何聽了,頭搖得像撥浪鼓:“只封個將軍,他肯定還是不會留下來。”

“不當將軍,難道一定要封他個大將軍嗎?”劉邦說這話時已經帶有情緒了。哪知蕭何毫不客氣地就應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大漢就有希望了。”

就這樣,在上演了“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戲碼後,被震撼到的劉邦最終選擇了妥協,聽從了蕭何的金玉良言,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的人生終於就此改變,迎來了燦爛的豔陽天。

韓信為自己選擇的第三個老闆是劉邦。

俗話說事不過三,選擇劉邦是韓信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他通過對劉邦多方位的考察,判斷此人成熟、名聲好、愛人才,於是果斷決定讓他做自己的主子。

然而,韓信很快就被潑了一盆冷水。面試過後,劉邦對他說道:“你先在軍中做連敖吧。”“連敖”這個官職,說白了就是招呼客人的接待員。

韓信本以為憑自己的才華,肯定會得到劉邦的重用,但沒想到就討了個端茶倒水的活兒幹,還不如從前呢。對此,韓信當然不滿意了。但是,不滿歸不滿,因為剛剛才跳槽過來,他也只好忍氣吞聲地先幹著再說。

雖然決定幹了,但韓信一點工作的積極性都沒有。為了消除心中的苦悶,他開始放蕩不羈起來,結果很快就犯下了罪行,還倒楣地被判了死刑。

就在行刑這天,韓信突然清醒過來,意識到過了今天自己就人頭落地了,所有的遠大夢想便就此煙消雲散了。

“不,我不能死。我不能就這樣平白無故地死去,不能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去。”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湧上了韓信的心頭。

眼看著死囚犯一個個被砍掉了腦袋,一眨眼已有若干人頭掉落于地,劊子手的刀很快便對準了韓信。那雪亮刺眼的刀閃出一道冰冷的光,深深刺痛著韓信。韓信知道如果再沉默、再猶豫,自己便再無機會了。

於是,在這關鍵時刻,他昂首挺胸,大聲喊道:“你們漢王難道不想奪天下了嗎?你們為什麼要斬殺壯士呢!”

可能是他聲音太大,那個劊子手被震住了,呆了幾秒。等劊子手反應過來,準備再次運氣揮刀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且慢,刀下留人。”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監斬官終於發話了。

“你叫什麼名字?”監斬官問。

“坐不改姓,行不更名,韓信是也!”韓信傲然答。

“哦,你就是那個甘願鑽人家褲襠的韓信啊。”監斬官繼續問。

“我不但善於鑽人家的褲襠,還善於在百萬軍中取敵將之首級。”韓信淡定說道。

“哦,你有什麼計謀可以幫助漢王打敗項羽,奪取天下嗎?”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謂計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韓信依然淡淡地說道。

就這樣,韓信獲得了一次難得的保釋機會,受到了監斬官夏侯嬰的格外接待。

我們都知道,夏侯嬰跟劉邦是鐵哥們兒。劉邦在當亭長時,他就在縣裡當公務員。因為兩人關係鐵,所以經常在一起比試刀劍。

有一次,在論劍中,劉邦無意傷到了夏侯嬰,不巧被小人發現,還告了官。秦朝的刑法極為嚴酷,於是劉邦很快被官府抓起來審問。但是,有情有義的夏侯嬰死活不承認自己身上的劍傷是劉邦所為,最後劉邦被無罪釋放,而夏侯嬰因包庇罪蹲了一年多的大牢。

後來,劉邦斬白蛇革命後,夏侯嬰成了他的擁護者。因為戰功卓著,夏侯嬰被劉邦封為“太僕”,也就是劉邦的專職司機。

按照現在的說法,老闆身邊最紅的人莫過於秘書和司機了。劉邦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把夏侯嬰當作了自己的親信。要知道,陳勝就是因為沒有找對司機,才丟了身家性命。

話說過來,夏侯嬰把韓信帶回去後,與他進行了一番交談。結果就是這一談,讓他發現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他馬上向劉邦推薦了韓信,並給出了評價極高的推薦詞: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有定國安邦之策。

夏侯嬰都出馬了,劉邦不得不重視。他大手一揮,說道:“那就提升他為治粟都尉吧。”

治粟都尉相當於管糧食的倉庫管理員,屬於中高級的官職了。韓信能一下子被提到這個位置,已經算是破格了,但對有足夠野心的韓信來說,這個職位還遠遠不夠。於是,他決定主動出擊,在劉邦面前展露自己的才華。

但是,韓信所作的各種“秀”,都沒能讓劉邦對自己另眼相看。不過,這倒是引起了蕭何的注意。

蕭何此時已被劉邦提拔為丞相,可以說是當仁不讓的最紅人物。他發現韓信的曠世之才後,馬上向劉邦進行了推薦。

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對蕭何言聽計從的劉邦,這次一反常態,直接婉拒了:“韓信這個人野心太大,剛剛才提升他為治粟都尉,現在還沒幹出成績來呢,再提拔不妥,回頭再議吧。”

“拜託,這是哪跟哪啊,專業不對口啊,我的才華可不是用來管倉庫的,是用來打仗的。”韓信聽了很失望。

蕭何為了安慰他,承諾道:“兄弟,你再等等,我一定說服漢王回心轉意,儘快提拔你。”

然而,過了好久,韓信苦等的好消息一直沒有到來。終於,他原本火熱的心再次變涼了。他已經飽受了風霜,受盡了冷落,太需要陽光,太需要溫暖了。

“罷了,罷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長歎一聲,決定再次炒了老闆的魷魚另謀高就。

於是,在一個月光如水的月夜,韓信提起自己的行囊,默默地看著身邊的營地,良久,收回自己的目光,心裡說了句:“別了夏侯嬰,別了蕭何,別了劉邦,別了漢中,別了……”然後飄然而去。

當蕭何聽到韓信不辭而別的消息後,大驚失色。隨後,他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策馬去追韓信。

因為事先沒有向劉邦打請假報告,所以消息傳到劉邦耳朵裡時便成了“丞相蕭何也逃了”。

當蕭何終於回來,把一切解釋清楚時,劉邦更是氣憤:“就為追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吏,顛簸三天三夜,值得嗎?”

“值得。”蕭何堅定地說,“我的才華只能幫大王治理天下,想打天下,就必須要重用韓信。”

在劉邦眼裡,蕭何可是他劉氏集團的頂樑柱、主心骨啊,丟了誰都可以,走了誰都可以,唯獨蕭何不能走。而在蕭何眼裡也是這樣,丟了誰都可以,走了誰都可以,唯獨韓信不能走。

“好吧,看在你這麼執著的份上,我就封他為將軍吧。”劉邦妥協了。哪知蕭何聽了,頭搖得像撥浪鼓:“只封個將軍,他肯定還是不會留下來。”

“不當將軍,難道一定要封他個大將軍嗎?”劉邦說這話時已經帶有情緒了。哪知蕭何毫不客氣地就應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大漢就有希望了。”

就這樣,在上演了“蕭何月夜追韓信”的戲碼後,被震撼到的劉邦最終選擇了妥協,聽從了蕭何的金玉良言,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的人生終於就此改變,迎來了燦爛的豔陽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