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北伐中原為何不願分重兵給魏延

魏延是蜀國後期有名的戰將, 不過他的下場卻很悲慘, 在諸葛亮死後不僅便被楊儀等人陷害至死。 魏延作戰驍勇在劉備活著的時候一直將其視為心腹將領重用, 然而到了諸葛亮執政北伐的時候魏延的地位雖高手上的實權卻很小,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諸葛亮給魏延的兵馬應該不會超過一萬人, 甚至在街亭之戰的時候諸葛亮寧願選著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帶著數萬人馬鎮守街亭也沒有選著魏延,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願意分重兵給魏延呢?

首先我認為魏延用兵的主張和諸葛亮的戰略相違背, 這裡我們可以從史籍裡的記載看出, 原來諸葛亮的策略是並處祁山逐步吞併曹魏的邊境城池步步為營, 這種做法就是用兵穩, 即使軍隊遭遇失敗也能全然退入蜀地。 但是弊端就是這樣的策略無異於就是在和曹魏打消耗戰, 我們知道曹魏的人力 物力和經濟實力都遠在蜀國之上,

所以用這個方法平定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魏延作為一個老將當然深知其中的道理, 於是他曾向諸葛亮建議分給他士兵萬余人, 由他帶著從別的道路進軍, 他和諸葛亮各打各的, 然後約定兩軍在潼關會師。 諸葛亮認為魏延的這種做法風險太高於是就沒有准許, 史籍記載魏延“延常謂亮為怯, 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這裡的意思就是魏延認為諸葛亮用兵太膽小謹慎, 歎息自己的才能不能充分發揮。

延每隨亮出, 輒欲請兵萬人, 與亮異道會於潼關, 如韓信故事, 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 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三國志 魏延傳》

我們說諸葛亮和魏延有了這次戰略上的分歧, 諸葛亮就對魏延有了“防範”。 在正史上魏延的確是個驍勇善戰的猛將, 而且諸葛亮北伐時打的幾場漂亮的戰役基本都是魏延打的。 諸葛亮雖然重用他, 但是卻不給予重兵。 因為魏延這個人的確是不好駕馭的, 給他的兵少或許他會按照諸葛亮的戰略了,

如果給他數萬兵馬那他最後還能不能服從諸葛亮穩紮穩打的策略這個還真不好說。 所以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始終沒有給魏延超過一萬人的人馬, 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範魏延不聽話, 從史籍裡看諸葛亮也確實看重魏延, 但是魏延曾和楊儀不和, 諸葛亮在中只能維持這兩個人不翻臉, 並沒有化解這兩人的矛盾,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對魏延的駕馭能力還是有限的。 從後來諸葛亮病逝時交待讓魏延斷後, 他又擔心魏延不會聽話, 於是就又留了另一個指示, 那就是魏延如果不服從命令, 就不用管他了。 綜合上面所述我們就知道諸葛亮為什麼不願意分兵給魏延了, 首先魏延的用兵主張和諸葛亮相違背,
其次魏延的確也不好駕馭(不是能乖乖服從命令的將軍)。

延既善養士卒, 勇猛過人, 又性矜高, 當時皆避下之。 《三國志 魏延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