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種大炮曾是清軍的作戰利器現在僅存一尊被珍藏在國家博物館

我們知道在近代史上清朝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 僅僅從軍事裝備上看就能發現當時大清帝國和西方國家的差距。 當時為了救亡圖存清朝掀起了學習西方的練兵和製造武器裝備技術的風潮, 史稱“洋務運動”, 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時候的清朝才是學習西方技術的開始。 其實早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 當時清朝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技術了, 而且在康熙的支援下製造出了當時威力極強的大炮, 該炮鑄成之後被稱命名為“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長達310公分, 重量為5噸, 口徑為12.5 公分, 其炮彈重達20斤, 在當時世界可以說是最優秀的大炮之一。 該炮是由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奉康熙之名鑄造的。 當時為了平定“三藩之亂”, 康熙皇帝決定就火力威猛的大炮投入了戰場上去, 然而當時清朝製作大炮的水準有限不過幸好有像南懷仁這樣的西方傳教士在,

他們這些人掌握了當時製造大炮的技術, 因此康熙帝十分看重這些外來的教士。

據歷史記載在康熙十四年至六十年間, 清朝總共製造了大小銅炮數量達905門之多, 其中大多數的大炮是由南懷仁設計製造的, 而其中的佼佼者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僅僅鑄造了61尊。

這些大炮為康熙穩定江山立下了赫赫功勞。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不僅威力強而且其炮身還可有精美的銘文可以說稱得上是藝術品, 後來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之後, 德國人將一部分精美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帶回了柏林, 這些被擄走的大炮有的被德國人融化作為製造火炮的材料, 有的落入了英國和美國人的手中, 而現在除了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一尊“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和《中國火器史》載日本的箱崎八幡宮也藏有一尊外, 其餘大炮皆下落不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