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大惡霸卻是歷史最偉大的武將:漢朝竇憲2戰消滅北匈奴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 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7月27日, 內蒙古大學在蒙古國發現了漢朝大將竇憲破北匈奴, 留下的石碑。 這是考古的重大發現,

同時也揭露了一段歷史。 一個大惡霸竇憲的愛國主義道路。 聽薩沙說一說吧。

首先簡單介紹幾句基本概念。

早在秦朝之前200年, 就有匈奴人南下掠奪的記載。 這並非草原民族天生兇暴, 也是為了生存。

當年的草原遊牧民族都已放牧為生。

即便今天, 這種生存模式仍然會有可怕的問題。 一旦遭遇旱災、蝗災(導致草原草場受損)、雪災、瘟疫(牲口大量受損), 匈奴人就會出現巨大的糧食缺口。 為了生存, 他們就必須南下掠奪農耕民族, 不然就要餓死。

在古代, 農耕民族基本都不是遊牧民族的對手。 拋去別的不談, 單單遊牧民族的騎射, 農耕民族就很難對付。 騎射可以說是所有格鬥術中, 最難掌握的技巧。

在賓士的馬上(當年還沒有馬鐙), 想要用強弓射中敵人, 難度可想而知。 一般來說, 普通步兵弓箭手需要1年以上專業訓練才能入門, 3年才能算得上熟練, 精銳弓箭手一般都要5年以上的長期練習。 那麼, 騎射就更誇張了, 除了遊牧民族以外, 其他民族根本訓練出大量士兵。

而擁有了一支一定規模的騎射騎兵, 在古代幾乎就是無敵的。 己方可以高速進退, 打得贏就打, 打不贏就跑, 總之不可能失敗。 而敵人卻要面對高速運動且不斷射出死亡箭雨的騎兵, 根本無法有效對付。 匈奴騎兵蒙古騎兵為什麼橫掃歐亞, 主要就是依靠騎射,

因為別的民族玩不了這個。

匈奴人, 也就是這樣囂張了百年時間。

在漢初, 高祖劉邦都被包圍在白登, 差點完蛋。 漢代歷任統治者臥薪嚐膽, 花費了長達100多年, 終於將匈奴連續擊潰, 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實力。

不過, 最終給予匈奴, 或者說北匈奴致命一擊的, 就是今天的竇憲。

用今天的話來說, 竇憲就是一個失足青年, 一個道德品質惡劣的大惡霸, 壓根就不是個好人。

竇憲出生在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家族竇家:曾祖父是侯爵, 祖父和父親都是駙馬爺。

可惜, 竇家不是讀書人家, 而是武將家庭, 家人都是粗暴好鬥的武夫。 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那種敢說敢做、不計後果的武將。 祖父和父親因此公然得罪過漢明帝, 被賜死。

家庭雖大, 竇憲從小沒有父母。 血統讓他從小就好勇鬥狠, 沒有父親和爺爺的管教, 竇憲更是肆意妄為, 膽子極大, 成為今天的不良少年。

到了成年以後, 竇憲更是越來越壞。

仗著自己妹妹、絕色美女竇皇后的威風, 竇憲擔任了虎賁中郎將(今天的中央警衛團)的職務。 他在朝廷裡非常跋扈,強取豪奪,貪污受賄,欺壓良善,什麼壞事都做過。

漢章帝33歲就死了,兒子漢和帝只有10歲。於是,竇憲的妹妹竇太后開始主政,將哥哥竇憲提拔為中郎將,掌握朝廷大權。這下竇憲更是耀武揚威,甚至多次暗殺敢政敵。一次,他竟然將竇太后親點都鄉侯劉暢暗殺。劉暢是嫡傳的皇族,被人隨便殺了自然是天大的事情。

竇太后查明真相以後非常震驚,深感哥哥無法無天,下令將他軟禁。

血濃於血,讓竇太后殺死哥哥,還是下不了手的。

竇憲這個人兇惡霸道,做了很多壞事,但是個聰明伶俐、非常有能力的人。

正好遇到大漢的宿敵北匈奴遭遇自然災害的內部叛亂,南匈奴建議聯合出兵。

竇憲立即向竇太后請求戴罪立功,遠征北匈奴。

此時匈奴還是分為南北,南匈奴向大漢稱臣,北匈奴和大漢為敵。經過長達百年的戰爭,此時北匈奴已經不是漢初時候的樣子。北匈奴實力大減,內部混亂,人心浮動。除了漢和南匈奴以外,崛起的鮮卑也是北匈奴的大敵。

見竇憲主動請戰,竇太后順水推舟,任命他為車騎將軍,率領大漢鐵騎,由羌胡兵配合北上。

要說,竇憲是個很會打仗的人。同漢武帝時期,動輒出動幾萬人在大漠四處搜索匈奴人來決戰不同。竇憲採用了情報第一,作戰以奇襲為主的戰略。

竇憲認為,北匈奴採用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度。一旦開戰不利,各部落不是一起遠遠的逃竄,就是分散躲避。漢軍因糧食補給原因,不可能長期停留在草原,只能速戰速決。

一旦四處圍殲卻找不到匈奴人主力,漢軍就必須撤退,勞而無功。

等到漢軍撤退,匈奴人立即又會聚合起來。採用這種打發,漢軍不可能徹底擊潰匈奴。

所以,攻擊匈奴應該以打蛇打頭的方法,先消滅單于本人,讓他們群龍無首。然後再採用恩威並施的方法,將北匈奴各部落瓦解,徹底消滅這個敵人。

西元88年,竇先在完全掌握北匈奴動向以後,突然出動猛攻。竇憲率領近萬大漢鐵騎,配合南匈奴、羌胡等數萬騎兵分三路,突襲稽落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

匈奴人以驍勇善戰著稱,竇憲是抱著打硬仗的準備來的。

誰知道,兩軍一交手,匈奴人很快不是對手。

士氣低落、各懷鬼胎的北匈奴各部落措手不及,被打的全線崩潰。

單于自己中箭,率一部主力拼死逃走。

所謂窮寇莫追,但竇憲判斷形勢,認為北匈奴單于連窮寇都算不上,立即追趕。

一直追擊到蒙古境內烏布蘇諾爾湖,北匈奴人潰不成軍,四散奔逃,漢軍大獲全勝。

此戰堪稱漢和匈奴戰爭中,最輝煌的勝利之一。

竇憲大軍斬殺北匈奴官兵1萬3000多人,俘獲騾馬牛羊等百萬頭。更重要的是,北匈奴由此出現內部大分裂,先後有81個部落20多萬部族投靠漢朝。

以往漢朝對匈奴大勝仗,不過俘虜幾萬人而已,此次堪稱絕無僅有的大勝利。

竇憲隨即登燕然山,立石碑,記載此次征戰的豐功偉績,振大漢之天威。

這就是今天發現的石碑!

石碑寫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戳海外,複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地載兮振萬世。

打垮北匈奴主力以後,單于仍然有幾萬殘部,苟延殘喘。

竇憲仍然採用計謀加武力的方法。他一方面招降北匈奴其他部族和單于本人,一方面率領大軍返回今天的內蒙古,繼續準備下一輪進攻。這樣,沒多久又招降了1萬多人。

北匈奴單于見竇憲大軍已經撤退,不願意由此臣服,派出使者進行拖延,同時繼續收攏部下準備頑抗。

竇憲知道單于的心思,於2年後的西元91年再次出兵攻擊。

這次突襲到阿爾泰山,再次抓住了北匈奴單于主力。此時單于已經不是對手,激戰一通就狼狽潰逃。竇憲斬殺北匈奴官兵5000多人,活捉了單于的母親。單于弟弟見大勢已去,率領數千殘部投降。

單于本人逃到西域腹地,從此不知去向。

由此,北匈奴已經滅亡。

歸屬大漢的北匈奴20多萬後來叛變,又被漢軍迎頭痛擊,殘部拼死逃到西域。後西漢滅亡,北匈奴乘著東漢放棄西域,又迴光返照了一段時間。只是,匈奴已經沒有什麼實力,掀不起大浪。

幾十年後,西域匈奴人不是被漢軍殲滅,就是被鮮卑人打垮,被迫放棄西域繼續西進。

有意思的事,竇憲也沒想到,他的兩次戰役還掀起了世界歷史的蝴蝶效應。

隨後長達300年的時間內,由西逃的匈奴人推動,導致世界很多民族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匈奴騎兵對付不了大漢,對付當時中亞、亞洲、歐洲的其他遊牧民族和小國還是綽綽有餘的。在匈奴人的威脅下,眾多其他民族放棄自己領土西遷,導致世界進程出現重大變化。最終,西元400年,匈奴大帝阿提拉殺到了羅馬帝國面前。這個有著上帝之鞭恐怖外號的阿提拉,差點消滅了羅馬帝國。

至於竇憲本人怎麼樣了呢?可笑的是,他卻沒有好下場。

大師金庸的《鹿鼎記》中曾經借韋小寶的嘴巴,說出做臣子的第一秘訣,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居功自傲。鼇拜自認為赤膽忠心為主子,就是這樣掛掉了。

竇憲也是一樣。

此戰之後,竇憲認為功勞極大,又把之前那套肆無忌憚的囂張作風拿了出來。他一度把持朝政,部下更是無惡不作,貪污索賄甚至強搶民女。

這邊漢和帝歲數漸長,對於竇憲越來越厭惡,只是畏懼竇太后掌握實權。

幾年以後,漢和帝有了一定實力,突然發難。他將竇太后軟禁,隨後將竇憲抓捕監禁。

考慮到竇憲功勞很大,漢和帝只是暗中賜死,還是保留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於是,竇憲就這樣死掉了。

中國人都喜歡高大全的人,其實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高大全的英雄。

竇憲不是個好人,卻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

歷史人物好也罷壞也罷,自有歷史去評定!

歷史是公正的。

他在朝廷裡非常跋扈,強取豪奪,貪污受賄,欺壓良善,什麼壞事都做過。

漢章帝33歲就死了,兒子漢和帝只有10歲。於是,竇憲的妹妹竇太后開始主政,將哥哥竇憲提拔為中郎將,掌握朝廷大權。這下竇憲更是耀武揚威,甚至多次暗殺敢政敵。一次,他竟然將竇太后親點都鄉侯劉暢暗殺。劉暢是嫡傳的皇族,被人隨便殺了自然是天大的事情。

竇太后查明真相以後非常震驚,深感哥哥無法無天,下令將他軟禁。

血濃於血,讓竇太后殺死哥哥,還是下不了手的。

竇憲這個人兇惡霸道,做了很多壞事,但是個聰明伶俐、非常有能力的人。

正好遇到大漢的宿敵北匈奴遭遇自然災害的內部叛亂,南匈奴建議聯合出兵。

竇憲立即向竇太后請求戴罪立功,遠征北匈奴。

此時匈奴還是分為南北,南匈奴向大漢稱臣,北匈奴和大漢為敵。經過長達百年的戰爭,此時北匈奴已經不是漢初時候的樣子。北匈奴實力大減,內部混亂,人心浮動。除了漢和南匈奴以外,崛起的鮮卑也是北匈奴的大敵。

見竇憲主動請戰,竇太后順水推舟,任命他為車騎將軍,率領大漢鐵騎,由羌胡兵配合北上。

要說,竇憲是個很會打仗的人。同漢武帝時期,動輒出動幾萬人在大漠四處搜索匈奴人來決戰不同。竇憲採用了情報第一,作戰以奇襲為主的戰略。

竇憲認為,北匈奴採用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度。一旦開戰不利,各部落不是一起遠遠的逃竄,就是分散躲避。漢軍因糧食補給原因,不可能長期停留在草原,只能速戰速決。

一旦四處圍殲卻找不到匈奴人主力,漢軍就必須撤退,勞而無功。

等到漢軍撤退,匈奴人立即又會聚合起來。採用這種打發,漢軍不可能徹底擊潰匈奴。

所以,攻擊匈奴應該以打蛇打頭的方法,先消滅單于本人,讓他們群龍無首。然後再採用恩威並施的方法,將北匈奴各部落瓦解,徹底消滅這個敵人。

西元88年,竇先在完全掌握北匈奴動向以後,突然出動猛攻。竇憲率領近萬大漢鐵騎,配合南匈奴、羌胡等數萬騎兵分三路,突襲稽落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

匈奴人以驍勇善戰著稱,竇憲是抱著打硬仗的準備來的。

誰知道,兩軍一交手,匈奴人很快不是對手。

士氣低落、各懷鬼胎的北匈奴各部落措手不及,被打的全線崩潰。

單于自己中箭,率一部主力拼死逃走。

所謂窮寇莫追,但竇憲判斷形勢,認為北匈奴單于連窮寇都算不上,立即追趕。

一直追擊到蒙古境內烏布蘇諾爾湖,北匈奴人潰不成軍,四散奔逃,漢軍大獲全勝。

此戰堪稱漢和匈奴戰爭中,最輝煌的勝利之一。

竇憲大軍斬殺北匈奴官兵1萬3000多人,俘獲騾馬牛羊等百萬頭。更重要的是,北匈奴由此出現內部大分裂,先後有81個部落20多萬部族投靠漢朝。

以往漢朝對匈奴大勝仗,不過俘虜幾萬人而已,此次堪稱絕無僅有的大勝利。

竇憲隨即登燕然山,立石碑,記載此次征戰的豐功偉績,振大漢之天威。

這就是今天發現的石碑!

石碑寫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戳海外,複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地載兮振萬世。

打垮北匈奴主力以後,單于仍然有幾萬殘部,苟延殘喘。

竇憲仍然採用計謀加武力的方法。他一方面招降北匈奴其他部族和單于本人,一方面率領大軍返回今天的內蒙古,繼續準備下一輪進攻。這樣,沒多久又招降了1萬多人。

北匈奴單于見竇憲大軍已經撤退,不願意由此臣服,派出使者進行拖延,同時繼續收攏部下準備頑抗。

竇憲知道單于的心思,於2年後的西元91年再次出兵攻擊。

這次突襲到阿爾泰山,再次抓住了北匈奴單于主力。此時單于已經不是對手,激戰一通就狼狽潰逃。竇憲斬殺北匈奴官兵5000多人,活捉了單于的母親。單于弟弟見大勢已去,率領數千殘部投降。

單于本人逃到西域腹地,從此不知去向。

由此,北匈奴已經滅亡。

歸屬大漢的北匈奴20多萬後來叛變,又被漢軍迎頭痛擊,殘部拼死逃到西域。後西漢滅亡,北匈奴乘著東漢放棄西域,又迴光返照了一段時間。只是,匈奴已經沒有什麼實力,掀不起大浪。

幾十年後,西域匈奴人不是被漢軍殲滅,就是被鮮卑人打垮,被迫放棄西域繼續西進。

有意思的事,竇憲也沒想到,他的兩次戰役還掀起了世界歷史的蝴蝶效應。

隨後長達300年的時間內,由西逃的匈奴人推動,導致世界很多民族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匈奴騎兵對付不了大漢,對付當時中亞、亞洲、歐洲的其他遊牧民族和小國還是綽綽有餘的。在匈奴人的威脅下,眾多其他民族放棄自己領土西遷,導致世界進程出現重大變化。最終,西元400年,匈奴大帝阿提拉殺到了羅馬帝國面前。這個有著上帝之鞭恐怖外號的阿提拉,差點消滅了羅馬帝國。

至於竇憲本人怎麼樣了呢?可笑的是,他卻沒有好下場。

大師金庸的《鹿鼎記》中曾經借韋小寶的嘴巴,說出做臣子的第一秘訣,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居功自傲。鼇拜自認為赤膽忠心為主子,就是這樣掛掉了。

竇憲也是一樣。

此戰之後,竇憲認為功勞極大,又把之前那套肆無忌憚的囂張作風拿了出來。他一度把持朝政,部下更是無惡不作,貪污索賄甚至強搶民女。

這邊漢和帝歲數漸長,對於竇憲越來越厭惡,只是畏懼竇太后掌握實權。

幾年以後,漢和帝有了一定實力,突然發難。他將竇太后軟禁,隨後將竇憲抓捕監禁。

考慮到竇憲功勞很大,漢和帝只是暗中賜死,還是保留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於是,竇憲就這樣死掉了。

中國人都喜歡高大全的人,其實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高大全的英雄。

竇憲不是個好人,卻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

歷史人物好也罷壞也罷,自有歷史去評定!

歷史是公正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