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福建省漳州市的由來

漳州具有悠久的歷史。 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 這個地方還沒有建制。 秦漢時只在閩粵通道的盤陀嶺設蒲葵關;晉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綏安縣;梁天監(502-519年)年間在荊城(今靖城)建蘭水縣;梁大同六年(西元504年)在九龍江畔建置龍溪縣;隋開皇十二年(西元592年), 並綏安, 蘭水入龍溪縣。

唐高宗總章(668-760年)年間, 閩粵一帶少數民族常連結一起反抗唐王朝。 至儀鳳(676-679年)年間, 高宗詔令玉鈴衛翌府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 率府兵二千多入閩, 並統領嶺南行軍奮力征戰。 陳政死後, 其子陳元光繼承父志, 率領其眾, 平定了閩粵邊境,

在雲霄縣的漳水之北且耕且。 唐垂拱二年(西元686年), 陳元光經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間設置一州, 州治最初設在雲霄縣的西林, 因旁有一水叫"漳江", 所以叫"漳州"。 同時, 在綏安故地設置漳浦縣。 開元四年(西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縣城), 到貞元二年(西元786年), 又遷往龍溪(今漳州薌城區), 改稱漳州郡。 元代改稱漳州路, 明清兩代稱漳州府;民國初年並為汀漳龍道;1934年改為福建省第五行政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改為福建省第六行政區, 又叫龍溪專區;1969年改為龍溪地區。 1985年7月實行"地改市、市管縣"行政體制, 原來的龍溪地區改為漳州市。

漳州建置後, 沿革多變, 管轄範圍和縣份不一。 唐垂拱時, 分出泉州所轄龍溪縣一部分隸漳州,

分置漳浦和懷恩兩縣;開元二十九年(西元741年), 廢懷恩縣, 割龍溪縣來屬;宋乾德(963-968年)時, 領縣除龍溪、漳浦外, 還有龍岩、長泰, 共四縣;元時增設南勝縣(後改為南靖縣);明成化(1465-1487年)年間, 增加漳平縣;明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析出平和縣;嘉靖九年(西元1734年)龍岩分出升為直隸州, 並管轄漳平、寧洋兩個縣, 漳州府範圍剩下七個縣。 民國以後, 從漳浦分出了雲霄縣, 劃漳浦和詔安的一部分建置東山縣, 複從龍溪縣分出了華安縣, 這時管轄又增加為十個縣了。 1951年6月1日, 在行政專員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 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併為龍海市;1985年7月原龍溪地區改為漳州市, 原漳州市又改為薌城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