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左宗棠受賄下屬鎮國之寶輕易贈與他人之後險些被日本人搶走

好一個大孟鼎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又稱廿三祀盂鼎, 西周炊器。 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 即李家村)。 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 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

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孟鼎

鼎高101.9釐米, 口徑77.8釐米, 重153.5千克。 銘文291字, 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

輾轉反側國寶倖免

1、大盂鼎清道光年間(西元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 即李家村), 出土後便被販賣至文物市場。

陝西郿縣禮村

3、因為器形巨大, 十分引人矚目, 鼎很快被岐山縣令周庚盛強行霸佔。

4、為了私欲周庚盛把鼎又轉賣給了北京的古董商人。

5、宋金鑒在考中翰林後又從古董商人那裡出價3000兩白銀購得了寶鼎, 在他去世後, 不肖子孫以700兩白銀賣給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

6、袁深知左宗棠酷愛文玩, 得寶鼎後不敢專美, 旋即將大盂鼎獻給上司以表獻媚之意。

左宗棠

7、左宗棠得大盂鼎後遂以相贈潘祖蔭, 潘乃當時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 以謝當年搭救之恩。

潘祖蔭

8、至潘祖蔭故, 其弟潘祖年將大盂鼎連同其它珍玩一起, 由水路從北京運回蘇州老家。 光緒之末, 金石大家端方任兩江總督。 曾一度挖空心思, 想據大盂鼎為己有。 均為祖年所拒。 但端方之欲始終為潘家所患。 直至辛亥年, 革命暴發, 端方被殺。 潘家和大鼎才真正逃過端方之難。 民國初年, 曾有美籍人士專程來華找潘氏商談求讓大鼎, 出價達數百兩黃金之巨。 但終為潘家所回絕。 1937年日軍侵華時, 蘇州很快淪陷。 潘祖蔭的侄孫潘承厚、潘景鄭等商定將大鼎及全部珍玩入土保全。 經反復遴選, 決定將寶物藏於二進院落的堂屋。 這是一間久無人居的閒房, 積塵很厚, 不會引人注目。 潘家人苦幹兩天兩夜才將全部寶物入藏地下。

日本鬼子侵略

9、在歷經十餘年戰亂之後, 中國解放了。 潘家後人見人民政府極為重視對文物的保護, 認為只有這樣的政府才可託付先人的珍藏。 全家商議後, 由潘祖蔭的孫媳潘達于執筆, 於1951年7月6日寫信給華東文化部, 希望將大盂鼎和大克鼎捐獻給國家。同時也希望將兩件大鼎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7月26日,文管會派專員在潘家後人的陪同下赴蘇州,大鼎得以重見天日。為表彰潘達於的獻寶壯舉,華東文化部於10月9日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大孟鼎到底記載了什麼東西?

這麼牛逼的一個大鼎,這麼輾轉的身世,這個鼎上到底記錄了什麼東西呢?

鼎上文字托片

這只鼎上面一共記載了三件事,對研究西周的一些具體情況很有用。第一就是康王對盂講述西周開國的經驗,說他的祖先文王、武王滅商有天命的原因,就是因辦事和祭祀的時候都不敢酗酒,恭敬而認真。殷商之所以亡國,在於沉湎於酒。他自己願意以文王為典範,告誡盂也要以其祖父南公為榜樣。第二就是康王命盂幫助他掌管軍事和統治人民,並且賞賜給盂香酒、禮服、車馬、儀仗和奴隸1726個,並叮囑盂要恭敬辦事,不要廢棄王命。第三就是盂為什麼造這個鼎,就是說我得了周王的賞,我得把這件事告訴我爺爺南公。這只鼎在清朝中期出土,據說一共大小兩隻,只不過大盂鼎還留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而小盂鼎現在不見了,只有拓片存在,而打鬼方這件事,則記載在小盂鼎裡。

希望將大盂鼎和大克鼎捐獻給國家。同時也希望將兩件大鼎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7月26日,文管會派專員在潘家後人的陪同下赴蘇州,大鼎得以重見天日。為表彰潘達於的獻寶壯舉,華東文化部於10月9日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大孟鼎到底記載了什麼東西?

這麼牛逼的一個大鼎,這麼輾轉的身世,這個鼎上到底記錄了什麼東西呢?

鼎上文字托片

這只鼎上面一共記載了三件事,對研究西周的一些具體情況很有用。第一就是康王對盂講述西周開國的經驗,說他的祖先文王、武王滅商有天命的原因,就是因辦事和祭祀的時候都不敢酗酒,恭敬而認真。殷商之所以亡國,在於沉湎於酒。他自己願意以文王為典範,告誡盂也要以其祖父南公為榜樣。第二就是康王命盂幫助他掌管軍事和統治人民,並且賞賜給盂香酒、禮服、車馬、儀仗和奴隸1726個,並叮囑盂要恭敬辦事,不要廢棄王命。第三就是盂為什麼造這個鼎,就是說我得了周王的賞,我得把這件事告訴我爺爺南公。這只鼎在清朝中期出土,據說一共大小兩隻,只不過大盂鼎還留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而小盂鼎現在不見了,只有拓片存在,而打鬼方這件事,則記載在小盂鼎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