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阿拉伯世界恨透了以色列,為何以軍中還有大量阿拉伯士兵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過,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其實是兄弟民族, 都發源於中東閃族。 半個多世紀以來, 兩個本該相親相愛的民族卻因為土地問題打得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以及周邊國家長期處於敵對狀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以色列軍隊中居然有一支阿拉伯人組成的部隊。

1947年, 聯合國頒佈第181號決議, 巴勒斯坦被一分為二。 猶太人為保衛新生的國家與鄰國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戰爭加深了兩個民族的仇恨, 生活在以色列版圖內的阿拉伯人紛紛逃亡, 可還有十幾萬阿拉伯人不願離開故土, 於是他們成了以色列的少數民族。

以色列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 但政府並不強制阿拉伯人服兵役, 這一點受到了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團體的支持, 但還是有大量阿拉伯人青年走進軍營。

阿拉伯世界並不是鐵板一塊, 留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 按照信仰可以分成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德魯茲三大陣營。

德魯茲人是11世紀從伊斯蘭教什葉派分離出來的一個宗教團體, 他們雖然也是穆斯林, 但因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 而且人數少, 最終淪為被迫害和打壓的異端民族。

猶太人在歐洲飽受歧視,

從19世紀末開始, 猶太人大量湧入巴勒斯坦。 他們帶著複國的目的而來,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是不會對他們有好臉色的。

中國有句話叫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猶太人與德魯茲人都因宗教問題, 在歷史上飽受壓迫。 相同的經歷讓他們對阿拉伯林世界有了同仇敵愾的感覺。

德魯茲人在宗教和政治上並沒有特殊的要求, 雖然同情猶太人, 也曾給過他們很多幫助, 但畢竟還是穆斯林, 所以在阿以衝突的前期, 德魯茲人一直保持中立。

隨著猶太人捷報頻傳, 很多德魯茲年輕人開始加入以軍, 隨後又成立了德魯茲營, 並在許多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

1956年, 以色列與埃及陷入軍備競賽, 雙方劍拔弩張, 隨時都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以色列此時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他們不缺裝備, 更不缺經費, 唯獨缺少兵源。

德魯茲人這時雪中送炭, 主動向國會遞交申請, 要求國家的義務兵制度適用于德魯茲青年。 這一請求是以色列求之不得的, 而德魯茲人也因此徹底融入以色列。

除了德魯茲人以外, 以色列軍中還有少部分阿拉伯人志願軍。 因為是個人行為, 他們參軍的目的不盡相同, 但最主要的還是“物質”上的考量。

參軍意味著他們接受這個國家,所以以色列對阿拉伯士兵非常重視。退役的阿拉伯軍人可以申請無息貸款、宅基地甚至是一些阿拉伯人無法從事的職業,如員警、獄警等。阿拉伯青年常這樣說:國家利用我3年,而我卻可以利用國家一輩子。

總的來說,加入軍隊讓生活正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以色列軍政各界都出現了阿拉伯人。

不過,他們也陷入了一個尷尬處境,阿拉伯世界認為他們是賤賣自己的叛徒,並禁止他們去麥加朝聖。

參軍意味著他們接受這個國家,所以以色列對阿拉伯士兵非常重視。退役的阿拉伯軍人可以申請無息貸款、宅基地甚至是一些阿拉伯人無法從事的職業,如員警、獄警等。阿拉伯青年常這樣說:國家利用我3年,而我卻可以利用國家一輩子。

總的來說,加入軍隊讓生活正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以色列軍政各界都出現了阿拉伯人。

不過,他們也陷入了一個尷尬處境,阿拉伯世界認為他們是賤賣自己的叛徒,並禁止他們去麥加朝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