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冒戰火牢記使命 克艱險力護同胞—駐中非使館撤僑親歷記(上)

(圖片來自網路)

近期熱映的《戰狼2》不知您看過了沒有?現實的撤僑行動中, 可能會有一騎當千的超級英雄, 更多的則是普通人默默的努力與堅守,

是他們以祖國為堅強後盾的團隊協作, 為海外中國公民鋪就一條“回家的路”。

今後我們還將連續發佈多篇由一線領事官員親歷並撰寫的領事保護工作紀實, 為您展現那些比電影更真實感人的細節。 敬請關注!

引言

2010年2月, 我在結束外交部新幹部入職培訓後, 被分配到我駐中非共和國大使館政治處工作, 在距離祖國上萬公里以外的非洲大陸, 開啟了為期4年的首任常駐生活。 迎接我的是未知與新奇、艱險與挑戰。

中非共和國地處非洲中部, 是被查德、蘇丹、南蘇丹、剛果(金)、剛果(布)、喀麥隆六國包圍的內陸國家, 領土面積62.3萬平方公里, 人口450萬, 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被譽為“非洲心臟”。 首都班基坐落於西南部,

因臨烏班基河而得名, 常住人口近百萬, 是一座非洲特點濃郁的中型城市。

與許多非洲國家沙漠連天、乾旱少雨、土地貧瘠的景象不同, 中非的自然環境堪稱世外桃源。 這裡熱帶雨林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 森林覆蓋率超過60%, 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 河流縱橫, 光照充足, 土地肥沃, 農林牧漁業發展條件優越, 動植物和礦產資源豐富。

然而, 大自然的恩賜卻未能給中非帶來富足與安寧, 連年戰亂令百姓苦不堪言。 自1960年獨立至今, 國內外非法武裝橫行作亂, 平均10年發生一次軍事政變, 政權更替頻繁且多以非正常方式進行, 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 使中非長期徘徊於聯合國機構評定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行列。

2012年底, “塞雷卡”叛軍自中非北部起事,

2013年3月武裝奪權, 引發了中非獨立後持續時間段最長、破壞衝擊力最強、社會撕裂度最高的動盪局面。 我與同事在使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 在外交一線經受了戰火動亂的洗禮和艱難困苦的考驗, 三次成功組織撤僑, 圓滿完成了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圖片來自網路)

叛軍聯盟逼近圍困, 一度撤僑十萬火急

時光倒回至2012年8月一天的早晨, 我照常翻閱當地報紙, 瞭解中非每日時事。 《中非晨報》上一則關於叛軍在東北部地區作亂的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是一支剛剛成立的非法武裝, 自稱“塞雷卡”(Séléka, 在當地桑戈語中意為“聯盟”), 由中非國內四支老牌叛軍和外國雇傭兵組成, 揚言推翻時任總統博齊澤統治。 我第一時間聯絡中非政府和軍方人士, 確認該消息屬實, 但中非亂局久拖不決已使其本國民眾日漸麻木, 對在外省發生的燒殺搶掠有些習以為常。 我迅速將有關情況向孫海潮大使做了詳細彙報。 作為一名有30多年工作經驗、長期從事國際形勢戰略調研的資深外交官,

孫大使清醒、敏感地認識到, 中非安全局勢脆弱不堪, 多股叛軍媾和來者不善, 值得高度警惕, 要求我密切關注追蹤。

不久, 孫大使的判斷便得到了印證。 2012年12月初, 當班基民眾開始採買聖誕禮物, 沉浸于新年的喜慶氛圍時, “塞雷卡”武裝接連攻陷數座重鎮,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半數以上國土, 政府軍聞風遠遁, 毫無招架還手之力。 當局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上下人心惶惶。 叛軍攻勢不斷趨於淩厲, 由北向南進逼, 24日停駐距離首都70公里的達馬拉市, 危局一觸即發。 美國決定關閉駐中非使館, 聯合國開始撤離在中非的非必要工作人員, 法國要求僑民減少外出。

當時, 中非有20多家中資企業和10多戶華僑, 一旦形勢失控,我約350名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遭受重大損失。許多常年旅居中非的華僑回想起2003年政變分子進城的可怕情景,至今心有餘悸。“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維護我公民在海外的安全與利益始終是使館工作的重中之重。

12月24日下午,孫大使召開中資機構和華僑華人安全工作會議,通報局勢近況,要求大家做好安全防範和緊急撤離的準備。當晚,孫大使主持會議,周密研判形勢,反復商討對策,決定報請國內同意撤僑。國務院和外交部領導十分關心我在中非人員安危,及時發出指示,為使館行動指明了方向。

12月25日,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撤僑行動全面展開。

中非政府各部門已陷入癱瘓,首都班基社會秩序十分混亂,街道遍佈政府軍、民兵架設的路障、崗哨。囿于安全形勢惡化,法國航空和衣索比亞航空均已取消班基航線,只剩下肯亞航空有不定期航班。為在最短時間內撤離,避免出現“想走走不了”的情況,使館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是儘量安排乘坐可靠的商業航班離境,二是租用當地小型包機飛往鄰國。使館各部門協調配合,安排專人聯絡中非國防部、交通部辦理包機飛行申請,奔赴有關國家駐中非使館辦理特急簽證,到航空公司辦票加票。為保證撤離人員安全抵達機場並登機,使館外交官分批護送,現場協助辦理出關手續。孫海潮大使、王旭東政務參贊、劉寶義經商參贊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靠前指揮,親赴機場組織協調,使317名同胞順利返回祖國或前往周邊國家暫避。

整整7天的連續奮戰,使館辦公樓的燈光幾乎從未熄滅,大家顧不上休息,更將個人安危拋在腦後,因為我們始終牢記誓言:同胞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便會義無反顧地沖在最前面!

(未完待續)

一旦形勢失控,我約350名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遭受重大損失。許多常年旅居中非的華僑回想起2003年政變分子進城的可怕情景,至今心有餘悸。“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維護我公民在海外的安全與利益始終是使館工作的重中之重。

12月24日下午,孫大使召開中資機構和華僑華人安全工作會議,通報局勢近況,要求大家做好安全防範和緊急撤離的準備。當晚,孫大使主持會議,周密研判形勢,反復商討對策,決定報請國內同意撤僑。國務院和外交部領導十分關心我在中非人員安危,及時發出指示,為使館行動指明了方向。

12月25日,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撤僑行動全面展開。

中非政府各部門已陷入癱瘓,首都班基社會秩序十分混亂,街道遍佈政府軍、民兵架設的路障、崗哨。囿于安全形勢惡化,法國航空和衣索比亞航空均已取消班基航線,只剩下肯亞航空有不定期航班。為在最短時間內撤離,避免出現“想走走不了”的情況,使館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是儘量安排乘坐可靠的商業航班離境,二是租用當地小型包機飛往鄰國。使館各部門協調配合,安排專人聯絡中非國防部、交通部辦理包機飛行申請,奔赴有關國家駐中非使館辦理特急簽證,到航空公司辦票加票。為保證撤離人員安全抵達機場並登機,使館外交官分批護送,現場協助辦理出關手續。孫海潮大使、王旭東政務參贊、劉寶義經商參贊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靠前指揮,親赴機場組織協調,使317名同胞順利返回祖國或前往周邊國家暫避。

整整7天的連續奮戰,使館辦公樓的燈光幾乎從未熄滅,大家顧不上休息,更將個人安危拋在腦後,因為我們始終牢記誓言:同胞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便會義無反顧地沖在最前面!

(未完待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