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5歲孩子幼稚園死亡,讓人心疼,夏季午睡要小心這事!

夏天到了, 一波波高溫來襲, 天氣越來越熱, 大人們都覺得犯困需要睡午覺了, 更不要說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

讓孩子睡午覺時, 家長一定要注意別讓孩子吃太飽....不然後悔都來不及。

5歲的小萬在當地的幼稚園上學, 早上吃了媽媽買的糯米雞, 還喝了一杯牛奶。

到了午飯的時候, 本來小萬說吃不下, 可聽老師的話不浪費糧食, 也把中午飯吃光。

12:10分的時候, 林老師讓小朋友們都去睡覺了, 但是小萬還在玩, 說肚子飽飽的, 睡不著。

可林老師卻強迫他一定要睡, 說小朋友一定要睡午覺, 不然不會長高, 面對老師的要求, 小萬趴著枕頭最終進入睡眠。

然後, 悲劇發生了, 到了2:30, 大部分小朋友都醒了, 林老師看小萬還沒醒, 沒有叫醒他。 20分鐘後, 林老師終於忍不住去叫小萬, 發現怎麼叫都沒反應了...

摸摸小萬的額頭, 才發現孩子嘴唇發黑, 嘴巴鼻子都有黑色汙物,

已經停止了呼吸。 老師連忙把小萬送去醫院搶救, 遺憾的是, 孩子已經搶救不回來了。

小萬媽媽在醫院嚎啕大哭差點暈過去, 早上還親自把活蹦亂跳的小萬送到幼稚園, 下午睡一覺孩子就沒了, 這樣的喪子之痛誰承受得住?

醫生診斷出造成孩子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孩子午餐時吃撐了,

還沒消化就直接入睡, 導致小孩子因食物倒流, 堵塞氣管致死。

醫生的話直接讓林老師癱倒在地。 最終園方還是承擔相應的責任, 林老師也因此被解雇還要賠償。

但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嗎?孩子只有一個, 無論老師受到多嚴厲的處罰, 家長得到多少賠償都換不回來, 從悲痛的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出這些經驗教訓:

1、相信孩子的感受

早飯吃的不容易消化, 中午小萬吃不下午飯, 老師讓小萬吃完;小萬吃多了睡不著, 老師強行讓小萬睡覺。 老師不顧孩子的感受, 這才是悲劇的根源!

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感受, 不要總認為他們是在胡鬧, 只不過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 他們沒有話語權, 有口難言, 大人一定要多點耐心來對待孩子。

2、吃飽後別強迫孩子睡覺

不僅是孩子, 大人也別一吃完飯就睡覺, 很容易引起食物反流, 使胃液刺激食道, 輕則引起不適, 重則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或致死。

吃完飯可以讓食物消化一陣在午睡, 把孩子午睡時間推遲幾分鐘,

允許他們疊紙、看圖書等。

3、提高警惕, 防患未然

孩子午睡時, 大人一定要在旁邊來回檢查下, 做到“一聽”、“二看”、“三摸”、“四做”:

“一聽”是聽聽孩子的呼吸是否正常;

“二看”就是看看孩子的神態, 嚴密注視幼兒的舉動有無異常, 發現問題, 及時處理;

“三摸”就是摸摸孩子的額頭的溫度;

“四做”就是對個別踢被子的孩子要親自為其蓋好。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食物倒流嘔吐的情況,要馬上將孩子打側身,儘量將孩子頭朝下,用手指清空孩子口腔的嘔吐物,並拍打背協助孩子將嘔吐物吐出。

孩子窒息危險時刻急救法

孩子清醒時:

先把孩子放在前臂上,臉朝下,手托住孩子的下巴,保持頭低位。

在孩子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較重地拍打3~5下,少量食物可自行流出。

拍打背部後,父母馬上檢查孩子的口腔,並用手清除殘留在口腔內的異物。

上述急救法可使90%以上的孩子窒息得到解除,缺氧症狀迅速緩解。

孩子不清醒或停止呼吸時:

用一隻手的拇指放在下牙床上,其他四指放於下頜抬高下巴,看孩子喉嚨後部有何異物堵塞,如果發現較大異物,則用另一隻手小指沿孩子兩頰部的一側伸入,到達舌根部,把異物取出。

人工呼吸。將孩子頭後仰30度,張大口覆蓋孩子口鼻,均勻吸氣後平緩吹氣,見到其胸廓起伏即可。再抬頭放開口鼻,使氣體隨胸廓回縮而排出。如此反復,頻率為12~20次/分鐘。注意用力要適度,不能過猛,以防胸腔壓力過高影響救治成功率。

如果空氣不能吹入孩子肺部,可將孩子仰臥,中、無名指併攏垂直下壓其胸骨下部4~5下,使胸廓變形壓迫肺部,氣體逆流沖出將異物排出。如不奏效,可行背部拍打。

“四做”就是對個別踢被子的孩子要親自為其蓋好。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食物倒流嘔吐的情況,要馬上將孩子打側身,儘量將孩子頭朝下,用手指清空孩子口腔的嘔吐物,並拍打背協助孩子將嘔吐物吐出。

孩子窒息危險時刻急救法

孩子清醒時:

先把孩子放在前臂上,臉朝下,手托住孩子的下巴,保持頭低位。

在孩子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較重地拍打3~5下,少量食物可自行流出。

拍打背部後,父母馬上檢查孩子的口腔,並用手清除殘留在口腔內的異物。

上述急救法可使90%以上的孩子窒息得到解除,缺氧症狀迅速緩解。

孩子不清醒或停止呼吸時:

用一隻手的拇指放在下牙床上,其他四指放於下頜抬高下巴,看孩子喉嚨後部有何異物堵塞,如果發現較大異物,則用另一隻手小指沿孩子兩頰部的一側伸入,到達舌根部,把異物取出。

人工呼吸。將孩子頭後仰30度,張大口覆蓋孩子口鼻,均勻吸氣後平緩吹氣,見到其胸廓起伏即可。再抬頭放開口鼻,使氣體隨胸廓回縮而排出。如此反復,頻率為12~20次/分鐘。注意用力要適度,不能過猛,以防胸腔壓力過高影響救治成功率。

如果空氣不能吹入孩子肺部,可將孩子仰臥,中、無名指併攏垂直下壓其胸骨下部4~5下,使胸廓變形壓迫肺部,氣體逆流沖出將異物排出。如不奏效,可行背部拍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