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如何與陌生人相處?|著名育兒專家鄭玉巧說夏季寶寶安全攻略

《國際雙行線》強勢推出

新《國際雙行線》於2017年6月26日在全國唯一的青年頻道BTV青年頻道嶄新亮相。 《國際雙行線》以青年化、國際化為定位, 以大型青年節目帶形式, 以敘事化、訪談化方式立體呈現都市青年風貌, 掀起思想秀、情感秀及線上教育青春正能量風潮。

《國際雙行線-天才父母》

你可以不是天才

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

《天才父母》以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為核心, 以多元化視角, 以專業、專注精神打造科學、理性、快樂教育平臺。

《國際雙行線-天才父母》

每週一 BTV青年播出

著名育兒專家鄭玉巧

鄭玉巧, 著名兒科專家,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特需專家, 兒科主任醫師, 在兒科危急重症、婦產科合併內科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著有《鄭玉巧育兒經》, 其科學翔實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深受眾多媽媽的好評。

年輕辣媽魏禎一家

年輕辣媽魏禎有兩個混血孩子, 大女兒小K 2歲半, 小兒子Louis 10個月;就孩子喝熱水還是涼水, 能不能喝涼的牛奶, 她和德國老公還總“打架”;結果, 先生勝利了, 那麼孩子可以喝冰水嗎?

孩子喝冰水涼水沒有絕對的可與不可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喝冰水對身體有危害。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孩子都是直接喝涼水或冰水, 也沒有看到哪個權威醫學機構提醒說孩子不能喝冰水。 喝的冰水進了胃腸, 會先經過口腔和食道的溫暖, 到了胃裡也不會那麼冷了, 哪怕有點冷也不至於造成傷害, 如果會造成傷害, 也是口腔和食道更容易受到傷害, 但目前沒有發現任何冷水會對口腔或食道造成傷害的證據。 鄭玉巧也承認, 大多數中國寶寶不適應喝涼水, 冰水, 這和體質及習慣養成有關係, 也跟多少代人代代相傳的生活習慣有關係, 沒有絕對的可與不可。

涼水、冰水、溫水、純淨水、礦泉水、維生素水哪種好?

對於中國寶寶, 溫水, 可能是絕大多數媽媽的貼心選擇。 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 小寶寶喝純淨水, 大寶寶適合喝礦泉水;純淨水去掉了礦物質, 接近於蒸餾水;礦泉水有鈣、磷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不建議寶寶喝維生素水, 一般的維生素水都有色素, 此外,如維生素c,酸性很大,對寶寶的乳牙有腐蝕傷害,如果需要維生素,可以補充高濃度的滴劑。

孩子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

多大的孩子可以自己獨自在家?

在美國、加拿大等國,12歲以下的小孩是絕對不允許獨自在家的,如果被發現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家長很有可能會被告上法庭,輕則罰款、重則坐牢,甚至被取消對孩子的監護權。鄭玉巧認為,雖然我國沒有明確規定,不過為了孩子的安全,從道德義務上說,10歲以下的孩子儘量不要讓其單獨在家。

孩子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

鄭玉巧認為,為了培養孩子的防範意識,應教導孩子遇到陌生人尋求幫助或者給予一些好處,應當拒絕。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教導的情況下,陌生人給予一點好處,比如糖果,玩具,他們很容易就被陌生人收買了。所以,一定告訴孩子陌生人的東西是不能要的。現場對小K的測試就給家長提了個醒,帶口罩的“陌生人”僅靠一根棒棒糖就把她引走了,讓魏禎心裡“拔涼拔涼”的。

鄭玉巧的寶寶安全防範建議

父母要告誡寶寶絕對不可給陌生人開門,大一點的小孩父母可以給列一個單子,哪些人來了可以開門的,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透過貓眼看清楚後,是可以開門的。不妨把這個單子貼在門上,對孩子是一個提醒,也是一個警告。

孩子講條件 爸媽建規則

孩子開始和父母講條件,那正是孩子動腦想辦法爭取權利的表現,也是他的智力在快速發育的表現,這樣的現象在孩子三四歲的時侯就會有苗頭出現,到了5歲後更加具體和突出。隨著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對他人心理的猜測能力以及自我權利意識都會隨之增長。於是,和爸爸媽媽鬥智鬥勇地講條件會讓他覺得有成就感。

正確的做法

爸媽提要求時,不附帶許諾;孩子講條件時,父母不接招;為常規事項制定基本規則;鼓勵孩子的自覺、自律行為;大人之間不在孩子面前講條件。這一點上,鄭玉巧讚賞年輕媽媽魏禎的做法:不是跟孩子講條件,說孩子完成什麼就給什麼獎勵,而是跟孩子理性地講道理。

延伸理論介紹——雷珀實驗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雷珀實驗”,心理學家雷珀挑了些愛繪畫的孩子分為A、B兩組。A組孩子得到許諾:畫得好,就給獎品;B組孩子則只被告之“我很喜歡你們畫畫,我想看看你們畫的畫”。

兩組孩子都高興地畫了自己喜愛的畫。A組孩子得到了獎品,B組孩子只得到了具體的點評。三個星期後,心理學家發現,A組孩子大多不主動去繪畫,他們繪畫的興趣也明顯降低,而B組孩子則仍和以前一樣愉快地繪畫。後來,心理學家又把這個實驗在不同國度,不同興趣組做多次論證,結果是一樣的。

從這個實驗可以發現,用物質獎勵很難維持孩子做事的持續性。

用適當的理性溝通讓孩子放棄不合理要求

鄭玉巧給年輕父母的專業指導:當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比如多要玩具,比如不肯吃飯,父母不應該只是著急或者拒絕,可以跟孩子進行理性溝通:比如說媽媽除了照顧你吃飯還要去工作,比如一年12個月,你可以擁有多少個玩具,合適的玩具購物時間是春節或耶誕節,那麼你現在的行為對嗎?孩子在合理的誘導下會放棄純粹的欲望要求,變得有“責任”起來,也會不再無理取鬧。

今晚,集三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國內外的前沿育兒理念的鄭玉巧與魏禎一家、國際青年觀察團一起分享寶寶的幼兒成長指南, 解答寶寶夏季安全專業事項及早教等各種年輕媽媽的疑問和困惑~BTV青年 6:00-7:00~敬請留意~

此外,如維生素c,酸性很大,對寶寶的乳牙有腐蝕傷害,如果需要維生素,可以補充高濃度的滴劑。

孩子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

多大的孩子可以自己獨自在家?

在美國、加拿大等國,12歲以下的小孩是絕對不允許獨自在家的,如果被發現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家長很有可能會被告上法庭,輕則罰款、重則坐牢,甚至被取消對孩子的監護權。鄭玉巧認為,雖然我國沒有明確規定,不過為了孩子的安全,從道德義務上說,10歲以下的孩子儘量不要讓其單獨在家。

孩子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

鄭玉巧認為,為了培養孩子的防範意識,應教導孩子遇到陌生人尋求幫助或者給予一些好處,應當拒絕。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教導的情況下,陌生人給予一點好處,比如糖果,玩具,他們很容易就被陌生人收買了。所以,一定告訴孩子陌生人的東西是不能要的。現場對小K的測試就給家長提了個醒,帶口罩的“陌生人”僅靠一根棒棒糖就把她引走了,讓魏禎心裡“拔涼拔涼”的。

鄭玉巧的寶寶安全防範建議

父母要告誡寶寶絕對不可給陌生人開門,大一點的小孩父母可以給列一個單子,哪些人來了可以開門的,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透過貓眼看清楚後,是可以開門的。不妨把這個單子貼在門上,對孩子是一個提醒,也是一個警告。

孩子講條件 爸媽建規則

孩子開始和父母講條件,那正是孩子動腦想辦法爭取權利的表現,也是他的智力在快速發育的表現,這樣的現象在孩子三四歲的時侯就會有苗頭出現,到了5歲後更加具體和突出。隨著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對他人心理的猜測能力以及自我權利意識都會隨之增長。於是,和爸爸媽媽鬥智鬥勇地講條件會讓他覺得有成就感。

正確的做法

爸媽提要求時,不附帶許諾;孩子講條件時,父母不接招;為常規事項制定基本規則;鼓勵孩子的自覺、自律行為;大人之間不在孩子面前講條件。這一點上,鄭玉巧讚賞年輕媽媽魏禎的做法:不是跟孩子講條件,說孩子完成什麼就給什麼獎勵,而是跟孩子理性地講道理。

延伸理論介紹——雷珀實驗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雷珀實驗”,心理學家雷珀挑了些愛繪畫的孩子分為A、B兩組。A組孩子得到許諾:畫得好,就給獎品;B組孩子則只被告之“我很喜歡你們畫畫,我想看看你們畫的畫”。

兩組孩子都高興地畫了自己喜愛的畫。A組孩子得到了獎品,B組孩子只得到了具體的點評。三個星期後,心理學家發現,A組孩子大多不主動去繪畫,他們繪畫的興趣也明顯降低,而B組孩子則仍和以前一樣愉快地繪畫。後來,心理學家又把這個實驗在不同國度,不同興趣組做多次論證,結果是一樣的。

從這個實驗可以發現,用物質獎勵很難維持孩子做事的持續性。

用適當的理性溝通讓孩子放棄不合理要求

鄭玉巧給年輕父母的專業指導:當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比如多要玩具,比如不肯吃飯,父母不應該只是著急或者拒絕,可以跟孩子進行理性溝通:比如說媽媽除了照顧你吃飯還要去工作,比如一年12個月,你可以擁有多少個玩具,合適的玩具購物時間是春節或耶誕節,那麼你現在的行為對嗎?孩子在合理的誘導下會放棄純粹的欲望要求,變得有“責任”起來,也會不再無理取鬧。

今晚,集三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國內外的前沿育兒理念的鄭玉巧與魏禎一家、國際青年觀察團一起分享寶寶的幼兒成長指南, 解答寶寶夏季安全專業事項及早教等各種年輕媽媽的疑問和困惑~BTV青年 6:00-7:00~敬請留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