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臥薪嚐膽30載,一生奉獻給藍天的他,終於讓國人可以揚眉吐氣

很少有人知道, 前幾天, 3月23日, 是一位老人的生日, 但這個生日是這位老人自己改的, 他真正的生日是今天, 3月26日。

所有國人應該記住的是, 3月23號, 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的十九歲生日。

而這位元老人, 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航空航太月桂獎終身奉獻獎獲得者, 殲-10戰鬥機總設計師, 被譽為中國“殲-10之父”的宋文驄。

宋文驄於1930年出生于雲南昆明, 我們都知道, 那是一個動亂不堪的年代, 戰爭的炮火響徹在中華大地上。 從小就經歷了戰亂的宋文驄深深意識到, 只有祖國的強大, 才能夠保衛家園不遭敵寇所侵襲。

1949年, 在宋文驄19歲那年, 他就正式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成為了中國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的一名偵察員。 在從軍的過程中宋文驄日益意識到一個問題:

中國的戰鬥機實在太落後了!

在美國和日本的戰鬥機面前, 中國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制空權, 在戰爭中就是不能移動的靶子。

滿心急切和拳拳報國之情的他在新中國成立後加入長春空軍第二航校, 成為第一期學員, 只用了一年時間, 他就提前畢業, 參加到了抗美援朝的空軍部隊中。

深感所學不夠的宋文驄在1954再次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飛機、發動機專業, 他發誓, 他要親手造一台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讓美國和日本從此不敢再看輕中國!

宋文驄也沒有想到, 他的這個夢想, 足足用了他三十年時間才得以實現。

宋文驄從1958年開始參加東風專案, 1964年, 宋文驄作為協助人員參與了中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超聲速殲擊機殲-8飛機的研製。

到了20 世紀80 年代初期, 國際形勢風雲突變, 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已經開始服役, 而我國空軍的裝備甚至還未達到第二代戰鬥機的水準, 這時候的中國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戰爭打起來了, 中國人拿什麼守衛自己的藍天?

1982年的新型戰鬥機研製會議上, 宋文驄力排眾議斬釘截鐵地說:要搞, 就要搞一架像樣的飛機, 搞一架能在未來10年或20年都不落後於世界的飛機!

有人嘲笑宋文驄是異想天開,

中國當時的科研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撐第三代戰鬥機的研製。

但宋文驄卻一直咬牙堅持, 始終沒有放棄。 終於, 殲-10正式得到了國家的支援, 當時已經56歲的宋文驄, 被國防科工委正式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

在殲-10專案開展之初有人問宋文驄說, 設計一架飛機少則十年, 多則二三十年, 你有把握這架飛機最終能在你手上定型嗎?

宋文驄笑著說:我老宋還能活多少年, 這架飛機能不能在我手裡定型, 我說了不算。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通過這架飛機的研製, 中國將會有一大批現代飛機設計研製方面的人才成長起來!我們只要為他們鋪好路, 到時候我老宋在不在沒關係, 自然會有比我更高明的人接著幹。

經過了十幾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後,

1998年3月23日, 搭載了宋文驄全部心血的殲-10飛機終於成功實現首飛, 奠定了中國戰鬥機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當時已經68歲的宋文驄喜極而泣, 他哭著說我們中國人終於也有自己的戰鬥機了, 為了紀念這一天, 宋文驄把自己的生日從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2006年12月29日, 新華社對外宣佈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殲-10戰鬥機已成建制裝備部隊, 形成作戰能力。 至此, 我國最為神秘傳奇的殲-10飛機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 首次對外公開。

2009年10月1日, 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 殲-10戰鬥機以5機編隊飛躍天安門廣場, 接受檢閱。

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藍天的宋文驄院士, 于2016年3月22逝世, 享年86歲。

願國人永遠記住這位用生命對祖國航空事業深情表白和熱情禮贊的老人,

是他, 讓我們終於可以在世界上揚眉吐氣!

最後, 讓我們向這位老人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