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拜爾萊茵和隆美爾談論二戰後期德軍裝備和指導水準已經跟不上

拜爾萊茵是隆美爾非洲軍團參謀長, 離開非洲後又參加了東線的戰役。

1944年5月17日, 我自己和隆美爾在他的司令部中, 曾經有過一次長談,

專門討論到東線戰場方面的將領和在非洲有作戰經驗的人之間的差異問題。 當我們一同在公園中散步的時候, 隆美爾曾經很不客氣地發表了下列的意見:“我們那些從東線方面來的朋友, 很難想像這裡的情況:敵人並不是一群用人海戰術向我們的戰線狂沖的烏合之眾。 我們在這裡遭遇到的敵人具有高度的民族智慧, 善於運用他們在戰術方面的優點, 他們是一點都不肯浪費物資, 每次作戰時他們都好像是事先經過反復的演習, 一切井井有條、毫無破綻。 拜爾萊因, 在今天還只靠匹夫之勇, 就再也不能成為一個標準軍人了;他一定要有充分的智慧, 足以使他的戰爭機器的效率發揮得淋漓盡致。 敵人們似乎已有這樣的本領,
我們在非洲戰爭中, 就曾發現了這個事實。 ”

以我最近在東線戰場方面所獲得的經驗來看, 我對他所說的一切, 表示絕對的贊同。 我們在東線戰場方面與蘇聯人苦戰的結果, 已經使我們感到自卑。 其原因是我們的裝備實在太惡劣, 同時國防軍對於戰爭的指導也實在太不夠水準, 使部隊一再受到無益而慘重的犧牲。 此外, 德國士兵又都害怕被蘇軍俘虜, 受到非人的待遇。 在非洲的戰場上則完全不然, 在那裡是一個鬥智的場所, 而不是無目的的死拼。

我還記得隆美爾曾經這樣說過:“拜爾萊因, 你還不知道, 要說服這些人, 那才真是困難呢!他們迷戀的就是運動戰的形式, 他們硬想不惜一切的代價來追求它。

可是今天我們在西歐早已喪失運動的自由, 而他們仍然窮追這個幻影。 事實上, 只要敵人一腳踏上陸地, 他們就會以最快的速度, 把所有的戰防炮和戰車都送入橋頭陣地之內, 而讓我們一頭撞在上面, 直到頭破血流為止——這正是他們在非洲梅德寧之戰時所採用的伎倆。 要想突破這種防線, 你一定要在大量炮兵的掩護下, 實行遲緩而有組織的攻擊, 可是由於盟軍擁有空中優勢, 我們當然辦不到。 像戰爭初期那樣使用戰車橫衝直撞的時代早已過去了——連東線方面也慢慢地不再使用這樣的作戰方式了。 ”

這段時間, 隆美爾正在盡最大的努力, 使當局採納他的意見。 但是大本營方面還是猶豫不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