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晚清重臣有人稱讚他是治國能臣有人罵他是賣國漢奸

李鴻章, 晚清名臣, 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淮軍創始人和統帥, 作為一個近代史中充滿張力與爭議的人物, 這位近代中國外交的締造者身上, 有著無法滿足的野心和貪婪, 也有難以磨滅的愛國主義和忠誠不二。 世人對他評價也是走兩個極端, 愛他的人尊稱他為李中堂, 甚至拿他的善於謀劃、聰明果敢和諸葛亮比肩, 恨他的人罵他是賣國首害, 再世之秦檜。

在李鴻章身上始終有一頂“恥辱”的帽子, 那就是“賣國賊”, 他的一生中簽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 包括《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 臨死前還簽了《辛丑合約》, 就連1979年版的《辭海》都說,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 但其實全民腐敗的晚清又有誰不是賣國呢?他本就是清朝體制最大的受益者, 李家的榮耀與權勢與清朝國運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 即使東南互保時他始終也沒有想過取代清廷。

甲午戰後的輿論說李鴻章賣國是偏頗和不負責的。 鴻章年少時的夢想就是“三千裡外欲封侯”, 曾國藩曾經不客氣的評價李鴻章一心只想升官, 出人頭地, 做人做官太功利。 他辦洋務, 興教育, 練海軍, 建工廠, 根本目的是為了使國家富強, 使國家富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延續清朝的統治, 只有清朝的延續才能保證自己位極人臣, 出將入相, 名留青史, 他也卻確確實實地做到了。 但輿論猛烈抨擊李鴻章誤國是完全實至名歸。

梁啟超先生對李鴻章可以說是比較客觀的。 他批評李鴻章“不學無術”, 未能利用其地位及影響力, 推動歷史潮流, 歎息李氏“為時勢所造之英雄, 非造時勢之英雄也”。 認為李鴻章實不知國務之人也, 不知國家之為何物, 不知國家與政府有若何之關係、不知政府與人民有若何之許可權, 不知大臣當盡之責任。 但梁啟超先生也肯定了“李鴻章固知今日為三千年來一大變局, 固知狃於目前之不可以苟安, 固嘗有意於求後千百年安內制外之方,

固知古方不以醫新症, 固知非變法維新, 則戰守皆不足恃, 固知畛域不化, 故習不除, 則事無一可成, 甚乃知日後乏才, 且有甚於今日, 以中國之大, 而永無自強自立之時”。

李鴻章是一個官場幹才, 典型的現實主義者, 誠如他自己所言, 自己不過是個“糊裱匠”,

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修補清政府這艘四處漏風的屋。 他也許從來就沒有推到房子的念頭, 他從小接受的教育, 他一生所作所為, 都是為了維護這所房子的存在, 他既沒有能力推到這所房子, 也沒有能力再重建房子, 明明知道這所房子會倒塌, 卻又不得不痛苦的接受現實。 從他所接受的傳統精英教育來看, 讓清朝在自己手中滅亡無異於是一種屈辱——成為“亡國之臣”。 當把他睜眼看世界, 以實際行動興辦洋務, 舉辦工業, 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了自己應盡的職責, 很多事情雖然他也身不由己, 但這並不代表他可以推卸的責任, 事實上他從來也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 而是當代一些人主動給他“洗涮”冤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