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紀曉嵐為何仇視蒲松齡?論人品與作品,《聊齋》更勝紀曉嵐一籌

同是清代文壇大家, 紀曉嵐和蒲松齡到留下很多名作佳構。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在清代都是非常有名。 不過紀曉嵐在筆記中曾對蒲松齡表示極大地憤慨, 這又是為什麼呢?

卻原來這裡有一段公案:紀曉嵐有四個兒子, 大兒子名叫紀汝佶, 乾隆乙酉舉人, 候選知縣。 曉嵐說他:幼頗聰慧, 讀書未多, 即能作八比。 可見如果稍加培養, 定是國家棟樑。 不料, 此時紀曉嵐卻有了一樁大事情。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 紀曉嵐的親家兩淮鹽政盧見曾因有營私貪污行為而被革職查辦。 紀昀則因為事先為盧見曾通風報信轉移家產,同年十月, 被遣戍烏魯木齊贖罪。 父親離家以後, 紀曉嵐精神萎靡, 對科舉失去了原來的興趣。 於是在詩社中與一幫詩友才士交遊, 迷上了公安、竟陵兩派詩作。 朱子穎進京探望時, 聽馬夫人介紹了汝佶的情況, 便提出帶他去山東。

馬夫人知道朱子穎是紀曉嵐的得意門生, 又對紀家關懷備至, 便同意汝佶跟朱子穎去了他的住所泰安府。 汝佶到了泰安, 起初尚讓人滿意。 等到後來, 他從友人那裡見到了《聊齋志異》的抄本, 一下子就被其深刻的思想內容, 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動人的故事情節迷住了, 當時, 《聊齋志異》尚未刊行, 汝佶看到的也是抄本, 愛不釋手, 便不分晝夜地抄錄起來, 並試著模仿著寫起此類借談狐說鬼、志人志怪來表達人生理想的作品起來。 以至“沈淪不返, 以訖於亡”(《灤陽續錄·附序》)。 汝佶頗具“聰明根氣”, 但卻“怪怪奇奇”, 紀曉嵐對他從來放心不下, 以致遠謫新疆, 猶在萬里之外給他寫信, 諄諄訓誨他如何處世做人。 不料汝佶就在此時莫明其妙一命歸西,
年僅25歲!多年以後,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追思汝佶死因, 認定他是讀了《聊齋志異》, “誤墮其窠臼, 竟沉沉不返, 以迄於亡。 ”可見, 在紀曉嵐心中, 不好的書也和不好的朋友一樣能讓人死於非命。

其實, 紀曉嵐仇視蒲松齡, 還有一個原因:自己少年得志。

他生於富裕之家, 世代書香, 11歲進京讀書, 21歲中秀才, 24歲以鄉試第一名中舉人, 31歲中進士, 為二甲第四名, 是狀元之後的第七名, 進翰林院為編修。 他一生主要的兩項工作就是領導編修和主持科舉, 最後的職務是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加太子少保, 管國子監事。 這樣大的才氣, 兒子居然不讀自己的書, 對一個草根文人的作品愛不釋手, 甚至因此命喪黃泉, 這當然讓紀曉嵐不滿意, 不說文人相輕, 這蒲松齡和自己不對等呀。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兩人迥然不同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境遇, 導致了兩人對社會的不同態度。 儘管此時蒲松齡早已過世多年, 紀曉嵐仍然念念不忘,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自己寫的:亡兒汝佶以乾隆甲子生,
幼頗聰慧, 讀書未多, 即能作八比。 乙酉舉於鄉, 始稍稍治詩古文, 尚未識門徑也。 會余從軍西域, 乃自從詩社才士遊, 遂誤從公安竟陵兩派入, 後依朱子穎於泰安, 見聊齋志異抄本, 時是書尚未刻, 又誤墮其窠臼, 竟沈淪不返, 以訖於亡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