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人的生命不能承受略肥,根源在基因和心理

三個大媽相遇, 少不了討論理財和廣場舞;兩個女人對談, 話題總會從八卦繞回到體重上。 肥, 已成了女人之公敵。 太胖是不好, 但問題是那些看上去身材已足夠標準的人, 為什麼也要抱怨自己的體重呢?《關你心理》和您一起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縱觀審美史, 我們不難發現, 所謂“標準身材”更多是個文化定義, 特別是對女性的審美, 那是由有權勢的男人定標準的。 細考究, 像著名的趙飛燕的體形, 也是由無聊文人放大宣揚出來的, 能瘦到可以在手掌上起舞, 廣大勞動人民未必喜歡, 你得幹活兒呀, 重東西你拿不了, 還給大風刮得到處飄, 誰去追你?廣大婦女真正感受到肥胖的壓力, 那是在有電視這東西以後, 天天有明星標準在眼前晃, 有各種廣告轟炸, 再加上閨蜜們的議論, 壓力的確是大, 大到生命不能承受略肥。

可以讓女人們寬心一點的是,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 對體形的擔憂, 除了社會認知壓力和自尋煩惱外, 還有基因作怪的原因。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在1994年到2008年, 進行了14年的調查 , 調查對象超過2萬人, 其中有幾百對雙胞胎。 研究人員測量調查物件在不同時期的身體品質指數, 以及個人對自己體重的評價,

把評價標準分為過輕、稍輕、剛好、稍重、過重等5檔;把基因對肥胖認知的影響進行資料處理, 界定為0至1之間, 0代表毫無影響, 1代表完全由基因影響。 經匯總, 結果發現, 基因影響指數為0.47。 說明遺傳因素會影響對肥胖的認知, 這種影響在女性身上更為明顯。

還有研究人員認為, 總嫌自己肥很大程度上也是教化積累出的心理影響。 想想看, 經歷過饑餓的老年人, 是怎麼逗孩子的?是不是會說“你要快點吃喔, 不吃爺爺就要把你的東西吃啦。 ”家長在追著滿屋跑的孩子餵飯時, 也總是會說“聽話, 寶貝, 吃多點帶你出去玩。 ”在家庭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人們也多是把餵食作為重要撫慰手段, 現在是孩子一哭就往嘴裡塞奶瓶, 以前是直接抱過去, 不管有奶沒奶, 給塞個可吸幾口的胸脯。 想想我們在生物課裡學過的條件反射吧, 餵食, 搖鈴, 流口水;反復進行, 不餵食, 只搖鈴, 也可流口水。

同胞們的成長過程, 是與食物獎勵和斷食懲罰相伴的。 小時候的哭鬧, 變成了成人後的焦慮, 心理缺安慰, 先向零食尋。 不知不覺中, 吃東西成了緩解不良情緒的手段, 甚至是唯一可求助的方式。 但是, 社會變了, 肥胖已經成了正式的疾病, 似乎人人都在向肥胖宣戰。 人們已經“不能安心地吃放心的吃, 吃完也不像以前那樣開心”, 吃東西, 不再是緩解情緒的可靠方式, 甚至成了滋生焦慮的動力源。吃東西成了精神負擔,為肥而憂成了普遍情緒。其實,是真肥,是真怕肥,還是“肥的壓力在心中”,這個需要當事人追問自我才能明白。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甚至成了滋生焦慮的動力源。吃東西成了精神負擔,為肥而憂成了普遍情緒。其實,是真肥,是真怕肥,還是“肥的壓力在心中”,這個需要當事人追問自我才能明白。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