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真豪傑!怪人彭玉麟為何六辭省部級職務?

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為官做宰是一個讀書人的畢生所求, 當高管更是最大的夢想。 當然, 也有例外清朝就有這麼一位官人, 他曾六次省部級高官這是為什麼呢?

前文曾說, 曾國藩借著鎮壓太平軍起家, 帶出了虎狼之師——湘軍, 湘軍走出眾多將領, 雖然說是國家不幸兵之幸, 但總歸是走出了一批傑出人物。 不管是封疆大吏的督撫, 還是帶領一軍的提鎮, 都是對這些從湖南走出來的樸實農民的認可。 然而他們中, 卻出現一位怪人, 拼命辭官, 而且都是正省部級的高官, 五辭國防部長, 他就是近代海軍之父——雪帥彭玉麟。

網路配圖

第一次 咸豐十一年(1861年)首辭安徽巡撫

安徽巡撫, 在清朝是正二品的大臣 相當於現在的安徽省委書記兼安徽省省長、安徽省軍區司令員, 實實在在正省級;咸豐十一年(1861年),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 保薦他的三個親信為巡撫。 彭玉麟官職是安徽布政使(相當於常務副省長)銜水師統領,

被清廷任命為安徽巡撫, 他卻一連三次辭謝。 清廷只好收回成命, 改任兵部侍郎, 依舊留在前線督帶水師, 他才坦然接受。

第二次 同治四年(1865年)再辭漕運總督

前文曾介紹漕運總督, 官居從一品或正二品, 管轄京杭大運河漕運事宜, 相當於現在的交通運輸部部長兼任國家糧食局局長, 也是名副其實的正部級;清廷任命署(代理, 清朝常用)漕運總督, 他又兩次謝絕, 朝廷只得作罷。

第三次 同治七年(1868年)三辭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 雖然只是兵部副長官, 但是是正二品, 各省巡撫只有加授兵部侍郎, 才能成為正二品;彭玉麟在1868年, 上疏請辭兵部侍郎, 這個兵部侍郎, 還是1861年請辭安徽巡撫時候朝廷授予的。

辭職原因是回鄉為母繼續服喪, 清廷孝治天下, 沒辦法挽留, 答應了他的請辭。

第四次 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辭兵部侍郎

同治帝大婚, 清廷廷又任命為署理兵部侍郎, 負責大婚慶典宮門警戒任務, 待到慶典結束, 他立即上疏請辭署理兵部侍郎。

朝廷接受後, 又交給他一項差使, 即每年巡視長江水師一次。

第五次 光緒七年(1881年)五辭兩江總督

清廷任命彭玉麟為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兩江總督官居從一品, 管轄最富庶的江蘇、安徽、江西, 兩江轄地廣闊, 又兼物產豐茂, 南洋通商大臣更是權大責重。 讓彭玉麟出任兩江總督, 說明朝廷對他的倚重, 但他就是不領這個情, 接旨後即上疏請辭, 隔日後又再次上辭疏。 朝廷無奈。

第六次 光緒八年(1882年)六辭兵部尚書

清廷任命彭玉麟為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 官居正一品, 明清俗稱大司馬, 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部長, 雖然清朝有滿漢兩員, 但是能到這個位置, 是對彭玉麟軍事才能的認可。 同之前一樣, 他接旨後即請辭, 未獲批准。 不久因為中法戰爭爆發, 彭玉麟迅速前往參戰。 中法戰爭勝利結束後,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三月, 便上疏請辭兵部尚書之職, 朝廷未予接受。 他又於這年八月、第二年八月、第三年七月、第四年六月接連四次上疏請求辭職。 經過六次努力, 彭玉麟終於辭去國防部長, 六辭。

伊洛河畔看春秋:因為國家需要,彭玉麟毅然從戎,官屢至上將;戰事結束,又能期望辭歸故里,真豪傑!

六辭。

伊洛河畔看春秋:因為國家需要,彭玉麟毅然從戎,官屢至上將;戰事結束,又能期望辭歸故里,真豪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