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家族曾將“晚清四大國寶”交還國家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故居,座落於安徽省合肥市西南約40公里處的大潛山下。 60年前的一個靜謐的春天裡,伴隨著合肥的解放,一件被埋藏了數十年的稀世珍寶在此“重見天日”。 這件稀世珍寶的背後,還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護寶傳奇……

60年前, 伴隨著合肥的解放,一件被埋藏了數十年的稀世珍寶, 在劉銘傳故居中“重見天日”, 這件“國寶”, 便是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的虢季子白盤, 它與現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件館藏珍品散氏盤、毛公鼎並稱“西周三大青銅器”。

說起“虢季子白盤”,話還得從西周說起。 周朝宣王年間, 虢國的季子白奉周宣王之命, 領兵討伐來犯的西北部落武裝, 在洛河一帶大獲全勝,虢國因此聲威大振。 季子白為使自己的這一殊勳永遠傳諸後世,遂召集能工巧匠鑄成一件青銅器, 命名為“虢季子白盤”,還特地在虢盤的內盤底部刻有銘文110個字,記載此事。

自秦漢之後, 這只“虢季子白盤”突然失蹤,兩千多年一直下落不明。 大約在清道光年間,“虢季子白盤”在季子白的封地“陝西鳳翔府寶雞縣之虢川司”出土,被時任陝西眉縣縣令徐燮鈞從農家購得,徐燮鈞卸任後帶回老家常州。 太平軍打下常州, 此盤又為太平天國將領陳坤書獲得。

那麼, 虢季子白盤與劉銘傳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劉銘傳, 出生於安徽肥西縣劉老圩一個世代耕織務農的農家。 劉自幼生活窘困, 但為人剛毅任俠, 耿介勇敢, 平時喜歡耍槍弄棒, 練就一身武藝。 曾殺土豪、劫富戶、捍法網, 闖蕩江湖, 成為官府追捕的要犯, 後接受官府招安, 在鄉興辦團練,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劉銘傳率團練與太平軍對抗, 被編入李鴻章的淮軍, 成為李鴻章麾下的一員大將(注:後出任臺灣首任巡撫)。

1864年, 淮軍名將劉銘傳奉命率軍與太平天國交戰, 攻陷常州。 一天夜裡, 劉銘傳路過馬棚時, 忽然聽到一陣清幽悅耳之聲, 提燈一看, 竟是一口特殊的“馬槽”。 奇妙的響聲, 是馬吃草時籠頭上的鐵環碰擊槽口而發出的。

劉銘傳讓人將這口“馬槽”抬到大廳, 仔細觀看,發現槽內鏤刻有許多銘文, 隨即邀請名家考證, 才知道這口“馬槽”竟是商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虢季子白盤。

劉銘傳擔心國寶因戰亂再度流落, 當即命人送回合肥老家劉老圩的莊園之中, 並專門修建“盤亭”, 珍藏這件稀世之寶。

1896年劉銘傳去世後, 虢季子白盤成了劉氏家族的傳家之寶。 但在亂世中, 外商、土匪、達官顯貴等, 無不覬覦此盤。 慢慢地, 護盤成為劉氏家族的頭等大事。

“七七事變”後, 合肥淪陷, 日軍對虢季子白盤虎視眈眈, 垂涎三尺。 劉銘傳的第四代嫡孫劉肅曾作出決定:將虢季子白盤悄悄深埋到莊園裡的地下, 同時放出早已運走虢季子白盤的風聲,

並舉家遷居, 成功轉移了日軍的注意力。

古城合肥素有“淮右襟喉, 江南唇齒”之稱, 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但合肥的解放, 卻頗為“和平”。

1949年1月19日, 華野先遣縱隊第一、第四支隊進駐合肥梁園鎮。 國民黨合肥縣縣長龔兆慶仍留在合肥城內。 他早已決定棄暗投明,一直等待解放軍進城。1月21日下午 3時許,一大隊戰士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東門進城,合肥解放。

是不是應該將虢季子白盤獻出來呢?劉肅曾有些猶豫。他對新的政權還不太瞭解,一時間拿不定主意。正當劉肅曾猶豫不決之際,一位25歲的年輕人帶著“尋寶”的命令,來到了他的家中。這位年輕人名叫吳桂長。

吳桂長當時被中共皖北區黨委指派為潛山鄉鄉長。而劉老圩就在潛山鄉的轄區內。12月初,吳桂長接到任務,要求尋找虢季子白盤。

經過明察暗訪,吳桂長逐漸瞭解到劉肅曾是一位正直的文人。一天夜裡,吳桂長和副鄉長陸春陽卸下從不離身的槍支,前往拜見劉肅曾。他們很坦誠地道明瞭來意。劉肅曾沒有立即鬆口。吳桂長也不急於求成,此後,他數次前往劉家,還帶去《新民主主義論》等書籍。看到當時的劉家因為子女多而生活困難,吳桂長還為他們特批了一些綠豆。由此,雙方逐步建立了信任。

劉肅曾之所以勞煩吳桂長“三顧茅廬”,實在是因為國寶太重要了,不敢輕易托人。但他同時認為,國寶不是一己之物,最好的去處當然是交給國家,這樣上可表愛國之心,下能達盡孝之意。

就在此時,民主人士郭崇毅帶著中共中央的電報,來拜會劉肅曾。一向行事謹慎的劉肅曾看了郭崇毅帶來的電報,退回內室與妻子商量了幾分鐘,隨即表示:劉家決定獻出虢季子白盤,連同世代珍藏的三國銅鼓,一併獻給國家。那一刻,他像了卻了多年的一個心願,“徹底解脫了”。

1950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一周年之際,皖北行署主任宋日昌親自主持召開隆重的獻盤大會,接受劉肅曾獻出的虢季子白盤。至此,這件在劉家傳了四代、珍藏近百年的國寶,終於有了妥善的去處。

根據中央指示,2月28日,劉肅曾護寶進京。3月3日起,文化部文物局在故宮團城承光殿為虢季子白盤舉辦特展,文化部部長沈雁冰為劉肅曾頒發了褒獎狀,北京製片廠也前往拍攝了紀錄片。郭沫若還親筆題詩相贈:“虢盤獻公家,歸諸天下有。獨樂易眾樂,寶傳永不朽。省卻常操心,為之幾折首。卓卓劉君名,誦傳婦孺口。可賀孰逾此,壽君一杯酒。”

從此,虢季子白盤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據悉,虢季子白盤目前是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國或出境展出的64組“至尊級文物”之一。

他早已決定棄暗投明,一直等待解放軍進城。1月21日下午 3時許,一大隊戰士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東門進城,合肥解放。

是不是應該將虢季子白盤獻出來呢?劉肅曾有些猶豫。他對新的政權還不太瞭解,一時間拿不定主意。正當劉肅曾猶豫不決之際,一位25歲的年輕人帶著“尋寶”的命令,來到了他的家中。這位年輕人名叫吳桂長。

吳桂長當時被中共皖北區黨委指派為潛山鄉鄉長。而劉老圩就在潛山鄉的轄區內。12月初,吳桂長接到任務,要求尋找虢季子白盤。

經過明察暗訪,吳桂長逐漸瞭解到劉肅曾是一位正直的文人。一天夜裡,吳桂長和副鄉長陸春陽卸下從不離身的槍支,前往拜見劉肅曾。他們很坦誠地道明瞭來意。劉肅曾沒有立即鬆口。吳桂長也不急於求成,此後,他數次前往劉家,還帶去《新民主主義論》等書籍。看到當時的劉家因為子女多而生活困難,吳桂長還為他們特批了一些綠豆。由此,雙方逐步建立了信任。

劉肅曾之所以勞煩吳桂長“三顧茅廬”,實在是因為國寶太重要了,不敢輕易托人。但他同時認為,國寶不是一己之物,最好的去處當然是交給國家,這樣上可表愛國之心,下能達盡孝之意。

就在此時,民主人士郭崇毅帶著中共中央的電報,來拜會劉肅曾。一向行事謹慎的劉肅曾看了郭崇毅帶來的電報,退回內室與妻子商量了幾分鐘,隨即表示:劉家決定獻出虢季子白盤,連同世代珍藏的三國銅鼓,一併獻給國家。那一刻,他像了卻了多年的一個心願,“徹底解脫了”。

1950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一周年之際,皖北行署主任宋日昌親自主持召開隆重的獻盤大會,接受劉肅曾獻出的虢季子白盤。至此,這件在劉家傳了四代、珍藏近百年的國寶,終於有了妥善的去處。

根據中央指示,2月28日,劉肅曾護寶進京。3月3日起,文化部文物局在故宮團城承光殿為虢季子白盤舉辦特展,文化部部長沈雁冰為劉肅曾頒發了褒獎狀,北京製片廠也前往拍攝了紀錄片。郭沫若還親筆題詩相贈:“虢盤獻公家,歸諸天下有。獨樂易眾樂,寶傳永不朽。省卻常操心,為之幾折首。卓卓劉君名,誦傳婦孺口。可賀孰逾此,壽君一杯酒。”

從此,虢季子白盤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據悉,虢季子白盤目前是國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國或出境展出的64組“至尊級文物”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