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那個岀花鼓戲的著名的鳳陽,差一點成了首都

元末天曆元年即西元1328年的某個夜裡, 安徽鳳陽的一個茅屋內, 貧民朱五四正憂愁歎氣, 原來, 他家又多了一個男丁, 他後來給這個男丁取名朱重八。 據說朱重八出生時, 屋內紅光四射, 附近村民以為失火, 紛紛趕來打算救火。

對於這個貧農家庭來說, 多添個男丁, 並不能改變命運, 反而加重了這家人肩上的擔子。 而他們自然不會想到, 多年以後, 這個男孩會改名叫朱元璋, 會進寺廟當和尚, 會參加農民起義軍, 甚至, 成為了新王朝的開國之君。

定都何地:君臣意見多相左

出生于鳳陽, 朱元璋對這片土地的感情,

自然不一般。 1368年, 四十歲的朱元璋于應天(即今天的南京)稱帝, 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這時, 他尚未統一全國, 他的北伐軍也還在浴血奮戰。

所以, 此時朱元璋雖然在自己的根據地應天登基了, 但實際上卻面臨著一個不小的難題:到底要不要把應天作為自己日後建朝的都城?

這一年三月, 北伐軍佔領汴梁。 朱元璋聽到這一消息後, 振奮不已。 他隨即帶著數萬禁軍奔赴中原, 部署軍事。 可如果要控制中原, 以南方的應天做京城, 顯然位址位置比較偏遠。

自古以來, “君天下, 非都中原不可。 ”而朱元璋, 也正是在這次渡黃河時加深了這樣一條感慨。

不過, 當他的得力戰將徐達打入元大都之後, 局勢再次發生變化。 到底定都哪裡?朱元璋召集群臣詢問,

各抒己見下, 大家的意見頗為相左。

(朱元璋與大臣)

有人建議, 關中險固;

也有人建議, 選擇中原洛陽, 地理位置適中, 方便朝貢;

還有人建議, 定都北平, 繼續沿用元朝留下來的宮室, 不必大興土木, 可以與民休息。

雖然朝臣們的觀點中沒有一個是自己最為滿意的回答, 但朱元璋沒有全盤推翻這些建議。 他考慮到, 天下初定, 百姓們需要休養生息, 如果真的建都於新的地方, 恐怕會加重百姓負擔。

可是, 有一個地方或許不會有這些擔憂——相較于南京有長江天險, 鳳陽前有長江, 後有淮河, 水路可通漕運, 也非常方便控制中原。

因而, 朱元璋決定:要以家鄉鳳陽為中都。

營建中都:精緻奢華美如畫

於是, 從洪武二年九月開始,

中都的營建工程正式開啟。 這一次, 可算得上是舉全國之力。

首先, 單單是為了築大社稷壇, 朱元璋就下令用五色土——從直隸、南京、河南進黃土, 從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進紅土, 從江西、湖廣、陝西進白土, 從山東進青土, 從北平進黑土。 這裡每一種土都是從名山大川裡挑選的, 絕不是路邊隨便挖出來的。

同時, 為了修建皇城, 全國動用了九萬工匠、十四萬兵丁, 其他勞動力都是由農民服役。 趁此機會, 也是為了削弱蘇南地區豪強勢力, 朱元璋還在洪武七年挑選了十四萬蘇州人去鳳陽開荒。

畢竟是明朝的第一座都城, 凡事要盡善盡美, 以彰顯新朝氣象, 如此鋪張, 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在皇城的規劃和修建上, 更是耗費了朱元璋相當多的心血。

他任命開國功臣李善長為總工程師, 規劃宮室背靠鳳凰山, 東側相連萬歲山、盛家山, 西側相連馬鞍山, 這十裡青山橫穿中都鳳陽。

(明中都地圖)

同時, 仿照北平大明門左右有日精門、月華門, 朱元璋還將盛家山、馬鞍山的名字, 分別改為了日精峰、月華峰。

同時, 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故宮一樣, 中都同樣也有三道城, 都城有九道門, 周長五十四裡, 內裡是皇城, 有四道門, 分別為東安門、西安門、承天門(南)、北安門。 而大內宮城居住著帝后嬪妃, 周長六裡多, 同樣也有四道門:東華門、西華門、南午門和玄武門。

鳥瞰過去, 都城以兩條線縱橫貫穿, 南起鳳陽橋, 穿洪武門, 經洪武街、大明門, 入中都城, 進承天門, 入皇城, 經端門、外金水橋、午門入大內,

再過華蓋殿、謹身殿、乾清宮、坤甯宮, 過玄武門, 越北安門, 下鳳凰山, 這是一條從南到北的中軸線。 另一條線, 是雲霽街, 東起鼓樓, 西至鐘樓。

在修築的這一漫長精細的過程中, 為了追求富麗堂皇, 工部尚書張允特別送去《北平宮室圖》, 讓李善長作參考。 中都宮城的建造儘管在格局上和朱元璋在南京的吳王宮相近, 但在裝飾的精美程度上, 連北平的元大都都遠遠不及。

這裡所有的石頭部件上, 都有精美雕刻, 鳳凰、盤龍、麒麟、靈鹿、牡丹、海馬, 珍奇瑞獸, 不一而足, 每種雕刻都極具匠心, 絕不馬虎。 甚至在面積七平方米的石礎上, 全靠匠人雕琢出了一圈高15釐米、寬32.5釐米的蟠龍。

可是, 雖然建造成果美輪美奐, 但這其中, 也有一個小插曲給朱元璋敲響了一次警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推翻不用:晚年喪子空愁歎

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每一寸奢侈雕刻,其背後都是無數貧民家庭為之付出的血汗。在歷經六年的建設後,明中都的工程即將完工,可是那些辛苦勞作的工匠們,也到了極限。觸底反彈下,他們竟發起了罷工運動。

(明中都遺址石刻)

對於朱元璋來說,此事可謂當頭一棒。正巧他當時親臨施工現場考察,看到工匠們激憤的神情,他不安了,甚至於,多年以後他回想起這個場景,依然不能平靜。因為,將心比心,他也是窮人家出來的,能做上皇帝的他,理想就是建立一個均富的田園社會。然而,如今讓這些窮人憤怒的,卻正是自己。

很快,朱元璋叫停了鳳陽的工程,改建南京大內宮殿,並且宣佈“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

而這,只是朱元璋對外宣佈不用中都的理由。深謀遠慮下,在政治層面上,他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因為,他問鼎中原後,同樣虎視眈眈的李善長、胡惟庸的淮人集團也在坐大中,這種情勢,已然威脅到了朱元璋的皇權。此時如果把都城遷到鳳陽,那不正是讓淮人回到了根深蒂固的大本營去了嗎?到時候尾大不掉,反而難辦。

(明中都城牆遺跡)

因而,朱元璋痛快地罷建中都,也開始謀劃為自己當時的太子——長子朱標拔刺,以保證後續江山長久安穩。他首先做的,就是清洗淮人集團,以鞏固皇權。

所以,放眼望去,此時的北方,只有北元勢力還未掃除。而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朱元璋計畫遷都北邊,甚至於,他派太子朱標前往陝西考察,期待有結果後,落實遷都的可能。

不過,天意弄人,沒想到朱標從陝西回來之後不久,就一病不起,駕鶴西去。老來喪子的朱元璋,失去了自己最疼愛的長子,也失去了繼承人。這時候,如果再遷都,只怕勞命傷財,天下大亂。

一想到此,朱元璋只能再次作罷,終其一生,他也沒有完成遷都的事業。

投稿郵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也有一個小插曲給朱元璋敲響了一次警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推翻不用:晚年喪子空愁歎

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每一寸奢侈雕刻,其背後都是無數貧民家庭為之付出的血汗。在歷經六年的建設後,明中都的工程即將完工,可是那些辛苦勞作的工匠們,也到了極限。觸底反彈下,他們竟發起了罷工運動。

(明中都遺址石刻)

對於朱元璋來說,此事可謂當頭一棒。正巧他當時親臨施工現場考察,看到工匠們激憤的神情,他不安了,甚至於,多年以後他回想起這個場景,依然不能平靜。因為,將心比心,他也是窮人家出來的,能做上皇帝的他,理想就是建立一個均富的田園社會。然而,如今讓這些窮人憤怒的,卻正是自己。

很快,朱元璋叫停了鳳陽的工程,改建南京大內宮殿,並且宣佈“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

而這,只是朱元璋對外宣佈不用中都的理由。深謀遠慮下,在政治層面上,他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因為,他問鼎中原後,同樣虎視眈眈的李善長、胡惟庸的淮人集團也在坐大中,這種情勢,已然威脅到了朱元璋的皇權。此時如果把都城遷到鳳陽,那不正是讓淮人回到了根深蒂固的大本營去了嗎?到時候尾大不掉,反而難辦。

(明中都城牆遺跡)

因而,朱元璋痛快地罷建中都,也開始謀劃為自己當時的太子——長子朱標拔刺,以保證後續江山長久安穩。他首先做的,就是清洗淮人集團,以鞏固皇權。

所以,放眼望去,此時的北方,只有北元勢力還未掃除。而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朱元璋計畫遷都北邊,甚至於,他派太子朱標前往陝西考察,期待有結果後,落實遷都的可能。

不過,天意弄人,沒想到朱標從陝西回來之後不久,就一病不起,駕鶴西去。老來喪子的朱元璋,失去了自己最疼愛的長子,也失去了繼承人。這時候,如果再遷都,只怕勞命傷財,天下大亂。

一想到此,朱元璋只能再次作罷,終其一生,他也沒有完成遷都的事業。

投稿郵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