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北一個縣,位於三省交界處,建縣歷史超2600年

湖北省, 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 故名湖北, 簡稱“鄂”, 省會為武漢。 截至2014年底, 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 包括39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含3個省直管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竹山縣, 隸屬於湖北省十堰市, 位於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區腹地, 北屬武當山, 南屬大巴山, 北鄰陝西省, 南連重慶市, 位於鄂、陝、渝三省市交界處。

竹山縣境, 為古庸國故址, 楚莊王三年(西元前611年), 庸國被楚、秦、巴三國所滅後歸入楚國版圖, 被設置為上庸縣。

秦朝統一中國後, 在庸地複置上庸縣(治今竹山縣東南)。 此後, 秦漢至南北朝, 仍為上庸縣。

南梁天監二年(503年), 析上庸縣另置安城縣;候景之亂時, 地入西魏,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 改安城縣為竹山縣。

北周時, 改上庸縣為孔陽縣。 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 孔陽縣複名上庸縣。

隋唐及五代, 今縣境仍為上庸縣、竹山縣並存。

北宋雍熙三年(986年), 省上庸縣入竹山縣。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 省竹山縣入房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 複置竹山縣;成化十二年(1476年), 割竹山縣西尹店社置竹溪縣。

明朝時, 竹山縣先後隸屬於襄陽府、鄖陽府;清朝時, 竹山縣隸屬于鄖陽府。

建國後, 竹山縣先後隸屬于湖北省鄖陽專員公署、鄖陽地區專員公署、襄陽專區專員公署、鄖陽專區行政公署、鄖陽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10月, 地級十堰市成立後, 竹山縣隸屬十堰市至今。

竹山縣, 古稱上庸縣, 自楚莊王三年(西元前611年)始置上庸縣, 迄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 西魏廢帝元欽因境內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改稱“竹山”。

目前,

竹山縣總面積3587.8平方公里, 下轄9鎮8鄉254個行政村, 總人口47萬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