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有趣|談談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獎勵金“點擊翻倍”後的產品觀

每一個產品的功能設計, 在其背後都有一套行的通的邏輯, 小小的獎勵金“點擊翻倍”亦是如此。

進入火熱的8月, 微信支付(為敘述簡潔,

這裡的微信支付包括財付通和QQ錢包)和支付寶大力推崇的“無現金”活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著, 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獎勵金也是越玩越有花樣, 先是獎勵隨機, 然後又有點擊翻倍;很多用戶樂此不疲的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

也有很多用戶心理納悶:獎勵我就獎勵我唄, 為什麼還要我點一下才翻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有意思的操作。

為什麼要有鼓勵金培養用戶習慣

一如當年的打車補貼、外賣補貼、O2O補貼一樣, 移動支付做為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 雖然有諸多的方便, 但是對於用戶來說, 現金支付在人們腦海中略有些根深蒂固, 出門帶錢, 買東西找錢似乎在人們生活中已經是一件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了,

而要想打破這種人民思維中“理所當然”自然需要用錢砸出個缺口來。

根據艾瑞諮詢的資料顯示:

從2014年起, 銀行卡取現增速開始下降, 且在2015、2016年取現金額出現負增長, 尤其是在移動支付補貼較狠的2016年更是達到了-10.4%的增值,

這說明我過正在逐步走向無現金模式。

毫無疑問, 移動支付的快速崛起, 移動網路技術的發展導致4G社會的到來、移動支付的方便快捷是主要原因, 但是獎勵金對用戶習慣的培養也是移動支付能夠快速崛起的一大助力。

搶佔市場份額

移動支付的市場鋪開了, 蛋糕也做大了, 剩下的就是各家搶佔市場份額、瓜分蛋糕的過程了。

而關於移動支付市場誰是霸主的問題, “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在兩年前這個答案一定是支付寶, 但現在各方一直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資料,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瓜分了百分之九十的移動支付市場。

而說到用獎勵金搶市場份額, 其實也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家在爭,

從支付寶推出“餘額寶”先發致人, 微信推出“微信紅包”後來居上, 並且占著高頻打低頻的優勢。

這兩年微信支付快速崛起, 基本上, 線下微信支付已經把支付寶打得找不到北;線上, 微信支付交易的總量雖未必有支付寶的多, 但交易筆數也已經遠遠超過了支付寶;可以說微信利用後發優勢, 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 雙方差距已經越來越小。

而在這種“微妙時刻”, 任何一點市場份額都要爭的情況下, 你出獎勵金, 我出鼓勵金;你翻倍, 我也跟進翻倍似乎也就能夠理解了——畢竟, 跟進了肯定比沒跟進好。

增強用戶粘性

領取完獎勵金後, 用戶會發現有個限制條件:周日到週四領取, 週五、週六方可使用。

所以週五、週六你買東西需要付款的時候,

你的腦海中自然就會想起我的XX裡面還有多少獎勵金, 可以抵扣現金, 我要用XX支付。

這裡的獎勵金其實就是相當於我們線下的優惠券, 通過人性中愛貪便宜的心理, 培養用戶習慣, 達到再次喚醒使用者的目的。

二、為什麼要點擊翻倍, 獎勵金才翻倍心理分析

獎勵金和獎勵金翻倍都很好的抓住了用戶的賭博心理和佔便宜的人性。

首先用戶使用移動支付消費完後, 給予用戶隨機獎勵金, 讓用戶嘗到甜頭;

而後再下“猛藥”, 用戶點擊翻倍, 紅紅的金幣就在那轉呀轉, 每個人都在期待自己能獎多少, 能翻到多少, 雖然心裡明知獎勵金不會太多, 但就像買彩票一樣, 尤其是來回轉幾下那個動作, 無形之中製造出一種緊張神秘感, 能給用戶期待感和參與感,讓用戶有一種爽的感覺。

行為分析

從線下支付—領取獎勵金—點擊翻倍這一串列為,就是個簡單的使用者上癮模型:

第一步就是“觸發”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第二步用戶完成移動支付第三步點擊翻倍給予用戶不可預期的獎勵第四步“誘惑”繼續使用移動支付

最後,用戶又在獎勵的“誘惑”下回到第一步,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迴圈:觸發—行動—誘惑—觸發。

此外獎勵金需要領取,翻倍需要點擊的交互形式,也增強了用戶對獎勵金的感知,讓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產生了互動。

除了上癮模型外,點擊翻倍這個動作其實充滿了儀式感——讓你知道獎勵翻倍不是白白就會給你的,你必須完成“點擊翻倍”這個儀式方可獲得,就像微信發紅包一樣,你要完成“點擊打開紅包”這個儀式才能領取紅包。

而且從另外一種層面上來說,讓用戶主動領取和商家主動發放的效果完全不同,這個也很符合用戶的行為心理。

就像街上給你發優惠券的,大多數用戶不會去拿,嫌它耽誤時間;而當你去該店裡消費完,這時大部分用戶會想方設法的線上下和各種團購網上找優惠資訊,同樣是給予優惠,用戶的態度取決於誰是主動那一方。

節約成本

從成本方面來說,獎勵金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燒”錢做補貼,當然希望能“燒”出效果,“燒”出用戶,點擊後獎勵才能翻倍控制了不必要的成本流失,沒有直接將翻倍獎勵給予泛用戶,而是選出了完成“點擊翻倍”操作的“精准用戶”進行翻倍獎勵,大大節約了獎勵成本。

作者:馬小帥帥,微信公眾號:非著名故事。

本文由 @馬小帥帥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能給用戶期待感和參與感,讓用戶有一種爽的感覺。

行為分析

從線下支付—領取獎勵金—點擊翻倍這一串列為,就是個簡單的使用者上癮模型:

第一步就是“觸發”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第二步用戶完成移動支付第三步點擊翻倍給予用戶不可預期的獎勵第四步“誘惑”繼續使用移動支付

最後,用戶又在獎勵的“誘惑”下回到第一步,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迴圈:觸發—行動—誘惑—觸發。

此外獎勵金需要領取,翻倍需要點擊的交互形式,也增強了用戶對獎勵金的感知,讓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產生了互動。

除了上癮模型外,點擊翻倍這個動作其實充滿了儀式感——讓你知道獎勵翻倍不是白白就會給你的,你必須完成“點擊翻倍”這個儀式方可獲得,就像微信發紅包一樣,你要完成“點擊打開紅包”這個儀式才能領取紅包。

而且從另外一種層面上來說,讓用戶主動領取和商家主動發放的效果完全不同,這個也很符合用戶的行為心理。

就像街上給你發優惠券的,大多數用戶不會去拿,嫌它耽誤時間;而當你去該店裡消費完,這時大部分用戶會想方設法的線上下和各種團購網上找優惠資訊,同樣是給予優惠,用戶的態度取決於誰是主動那一方。

節約成本

從成本方面來說,獎勵金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燒”錢做補貼,當然希望能“燒”出效果,“燒”出用戶,點擊後獎勵才能翻倍控制了不必要的成本流失,沒有直接將翻倍獎勵給予泛用戶,而是選出了完成“點擊翻倍”操作的“精准用戶”進行翻倍獎勵,大大節約了獎勵成本。

作者:馬小帥帥,微信公眾號:非著名故事。

本文由 @馬小帥帥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