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的臨終預言,只有此人能保住大清,結果只猜對一半

袁世凱與慈禧的關係始於戊戌變法, 眾所周知, 袁世凱在變法初期是贊成變革的。 隨著變法達到高潮, 來自頑固派的阻力越來越大。 維新派把寶押在了袁身上, 光緒帝召袁入京, 結恩以備不測。 但袁世凱幾經思慮, 最終向慈禧告密, 完全倒向了頑固派一邊;慈禧對“忠心”且有政治資本的袁世凱予以信任與籠絡。 1899年1月, 慈禧接見了袁世凱, 賞其在西苑門內騎馬, 後又將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改為武衛右軍, 成為慈禧的心腹部隊。

義和團時期, 是袁世凱與慈禧關係遞進的關鍵時期。 1900 年6月, 八國聯軍由天津向北京進犯, 慈禧慌了手腳, 為了抵擋帝國主義, 宣佈義和團為“義民”, 進行“安撫”。 6月21日, 慈禧利令智昏, 宣佈向列強開戰, 同時, 命袁世凱直接同列強交戰, 但袁只派少數人馬搪塞。 8月14日, 北京失陷, 慈禧帶著光緒帝等人倉皇出逃。 清政府諭令馳援, 袁世凱藉故拖延,

反正就是不出兵。

袁世凱

這樣, 袁世凱面臨兩層重要的抉擇:不派兵, 開罪慈禧, 將來前程不堪設想;派兵, 又開罪洋人, 苦心經營的軍事會在戰爭中消耗精光。 為了消除懷疑, 取得信任, 他在北京陷落後對慈禧表現得格外恭順。 慈禧出逃之時, 惶惶如喪家之犬,

有時不得不餓著肚皮趕路。 袁世凱先湊集銀十萬兩, 星夜送往, 並表示:還有三十萬鉅款, 隨後即到。 另外, 袁世凱又籌兩萬五千兩銀子, 接濟追隨慈禧出逃的官員, 博取好感。 慈禧見其如此忠心, 一團疑雲頓時消散, 並把袁稱為“患難中奮起的忠臣”。

載灃

1908年11月光緒帝去世, 慈禧決定讓3歲的溥儀為皇帝, 攝政王載灃監國, 執掌政權。 慈禧在後事的安排上對袁採取“籠絡”的辦法, 她認為只有袁一人能保大清繼續於一統, 籠絡使其在危難時刻能成為曾國藩第二, 此乃“上上策”。 次日慈禧“晏駕”, 但載灃痛恨袁世凱出賣光緒, 極想把袁世凱殺掉。 此時, 袁世凱的勢力已發展到了巔峰, 只有慈禧一人尚有駕馭能力, 等到慈禧一死, 便無人能奈何袁了。 三年後, 袁世凱趕走載灃, 逼宮成功, 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