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40萬中國軍人死戰換來印度免遭日軍塗炭,印度竟說日本拯救了他

印度這個民族在中國線民心中始終是一種“奇葩”的存在, 筆者這回也跟風黑一下阿三, 但絕不是“扒火車”、“騎摩托”那種低端黑。

拋開民族情感不說, 印度是一個悲慘的民族, 他們和戰鬥民族絲毫不沾邊。 可以這樣說, 印度有幾千年歷史就有幾千年被外族統治和奴役的血淚史。

幾千年來的外族統治造就了印度民族一種獨特的性格, 至少在很多中國人看來實在難以理解, 比如他們對侵略者常常感恩戴德, 尤其是燒殺擄掠成性的日本鬼子。

二戰結束後, 遠東軍事法庭在清算日軍首犯們的戰爭罪行中, 印度法官達賓諾德·帕爾居然要求無罪釋放所有甲級戰犯, 更氣人的是, 他還當著全世界媒體的面向戰犯們雙手合十, 虔誠地一拜。

達賓諾德對日本戰俘心存同情, 甚至是“敬意”絕不是個人行為。 在印度國內長期存在一個錯誤認識:日本不是侵略者而是他們的“拯救者”。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開打僅3天, 盟軍遠東空軍主力盡失, 隨後的半年, 日本先後侵佔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 直接威脅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安全。

隨著太平演戰爭的節節勝利, 日軍對印度的態度也趨漸明朗。

東條英機說:印度不能獨立, 大東亞共榮圈就不可能繁榮, 並進一步指示要對印度進行一次決定性的大打擊。

由此可見, 在日本人心中, 侵略印度與侵略東亞其他國家並無任何區別, 都是他們“大東亞共榮圈”的一部分。

日軍帶著虎狼之新侵略印度, 印度難道真的是以德報怨的聖人嘛,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太平演戰爭爆發前, 印度聖雄甘地已經在國內掀起了轟轟烈烈地獨立運動, 只是他“非暴力, 不合作”鬥爭方式並不奏效。

不過在日軍淩厲的攻勢下, 英軍不得不向印度妥協, 承諾如果印度協助英軍打贏戰爭, 便允許印度獨立, 在才有了1948年的印度獨立。

按照印度領導人的說法:“日軍在東南亞的威脅至少讓印度獨立提前20年”。 與此同時, 日軍在作戰中俘虜了大量英軍印度籍軍人, 並將他們武裝成偽軍繼續投入作戰。

日軍這種為了減少自身損失的做法, 卻在無意中為印度培養了許多獨立運動的領袖。 他們曾在戰後無恥地說道:

“日本這個亞洲媽媽因為難產而受到損傷, 但她的孩子們都茁壯成長。 ”

印度對日本之所以有“把亞洲從白人統治下解放出來”的錯覺, 最主要的原因是日軍強征東南亞十萬勞工修築泰緬鐵路, 強迫數十萬印尼青年在緬甸充當炮灰的慘劇並沒有在印度上演。

二戰中,日軍僅侵入到印度邊緣地區,雖然也對印度本土發動過大規模的攻擊,由於中國遠征軍的浴血奮戰,才使得印度免遭塗炭。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40萬中國軍人3年的死戰,日本成功佔領印度。日本人可沒有英國的紳士風度,想依靠絕食、遊行取得獨立,也許只能在夢中實現。

二戰中,日軍僅侵入到印度邊緣地區,雖然也對印度本土發動過大規模的攻擊,由於中國遠征軍的浴血奮戰,才使得印度免遭塗炭。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40萬中國軍人3年的死戰,日本成功佔領印度。日本人可沒有英國的紳士風度,想依靠絕食、遊行取得獨立,也許只能在夢中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