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小田說皇帝:唐宣宗統一河西多虧了兩個甘肅人的幫忙

在唐朝的歷史上, “安史之亂”的爆發給于這個曾經繁榮一時的強國一記重創, 為了與叛軍抗衡大唐從各邊境處調兵支援城內的唐軍, 而這一舉措抽空了邊境, 吐蕃乘虛而入一舉拿下了河西區域, 而河西對於唐朝來說極為重要, 這片區域的淪陷對於後幾代唐朝的皇帝來說就像是倒刺一般時常作痛。

安史之亂

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就像是一道分水嶺, 將唐朝的昌盛與衰落一分為二, 當時的唐朝忙於整頓內亂無暇顧及邊境的得失, 河西一代一經淪陷就達數十年之久, 直到唐宣宗時期, 失地河西才重歸大唐的懷抱, 而唐宣宗能一舉統一河西, 還多虧了兩個甘肅人的幫忙, 這兩個人一個是個和尚, 一個是個當地的首富家的公子哥。

唐宣宗李忱

河西地區不僅是邊境的軍事要塞, 還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商路, 對於大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吐蕃佔領後對當地百姓實行了強力的壓榨, 以殘暴的方式奪取富人的財產, 普通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所以當地人對吐蕃恨之入骨, 所有的怨氣不斷堆積, 各處百姓伺機推翻驅逐吐蕃人。

吐蕃與大唐在地圖中的位置

位於甘肅敦煌當地的首富家出了一個公子哥名叫張議潮, 張議潮雖然出身在一個有錢人的家裡, 但並非其他豪門家的公子一般只顧吃喝玩樂, 張議潮自幼飽讀詩書, 勤學武藝, 也熱愛研究布兵打仗, 反抗吐蕃人的口子也率先在張議潮這裡撕開。

張議潮不斷將當地的有志之士集結到一起,

暗地裡組建自己的軍隊, 每天訓練只等好時機一舉幹掉吐蕃人, 同時也利用家族的勢力不斷壯大自己的隊伍, 直到西元842年吐蕃內部發生了分裂, 一切開始有了轉機。

吐蕃各部落為了爭奪權力與資源打成一團, 並有人竟然將觸角伸到了大唐境內, 雖然唐軍實力大不如前, 但對付吐蕃的一個小部落卻綽綽有餘, 吐蕃的挑釁不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反而唐宣宗乘機收復了現在的寧夏、甘肅的部分失地, 邊境處的吐蕃軍隊實力大損, 張議潮看良機不可失, 一舉起兵率先將吐蕃人趕出了沙州城(敦煌)。

張議潮帶兵攻打吐蕃

但張議潮深知自己的兵力有限, 便寫信向當朝皇帝唐宣宗求助, 當時戰亂四起, 路途遙遠, 為了保險起見, 張議潮總共派十人分別以不同的路線前往長安報信, 以防被吐蕃人半路攔截, 在此期間張議潮不斷擴大勢力相繼收復了十多個州。

負責送信的使者真的是九死一生, 只有一個叫做悟真的和尚將張議潮的信件帶到了唐宣宗的面前, 其他全部在路上死了。悟真到長安之後,朝廷為此連續三天上朝議事,河西的子民靠自己的能力奪回家園著實令人興奮,唐宣宗承諾支持張議潮,張議潮收到悟真從唐朝帶回來的消息後更是備受鼓舞,將士氣勢大振,越戰俞勇,等到河西一帶收復的差不多時張議潮再派使者向唐宣宗獻上自己攻下城區的地圖,將失地歸還大唐。

張議潮收回失地地圖

自此唐宣宗給了張議潮盡可能的支持,張議潮以河西為原點不斷收復周邊的失地,因為此時張議潮手下的軍隊已足夠強大,為了表示忠心張議潮兄弟二人相繼輪流回到長安做人質以求皇帝能夠善待河西的老百姓,唐宣宗也是惜才,在長安賜予張議潮官爵以及財富,最後張議潮于長安安享晚年。

唐宣宗李忱能當上皇帝也頗為傳奇,而統一河西更是蕭條期的唐朝少見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壯舉,但河西的統一張議潮才是主力,其中冒死送信的使者悟真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若是沒有悟真送到的消息,唐朝內部也並不知道消息亦無法支援,張議潮或許後來就停下攻打吐蕃的腳步了,張議潮與悟真這兩位被後世人遺忘的民族英雄,值得歷史銘記。

其他全部在路上死了。悟真到長安之後,朝廷為此連續三天上朝議事,河西的子民靠自己的能力奪回家園著實令人興奮,唐宣宗承諾支持張議潮,張議潮收到悟真從唐朝帶回來的消息後更是備受鼓舞,將士氣勢大振,越戰俞勇,等到河西一帶收復的差不多時張議潮再派使者向唐宣宗獻上自己攻下城區的地圖,將失地歸還大唐。

張議潮收回失地地圖

自此唐宣宗給了張議潮盡可能的支持,張議潮以河西為原點不斷收復周邊的失地,因為此時張議潮手下的軍隊已足夠強大,為了表示忠心張議潮兄弟二人相繼輪流回到長安做人質以求皇帝能夠善待河西的老百姓,唐宣宗也是惜才,在長安賜予張議潮官爵以及財富,最後張議潮于長安安享晚年。

唐宣宗李忱能當上皇帝也頗為傳奇,而統一河西更是蕭條期的唐朝少見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壯舉,但河西的統一張議潮才是主力,其中冒死送信的使者悟真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若是沒有悟真送到的消息,唐朝內部也並不知道消息亦無法支援,張議潮或許後來就停下攻打吐蕃的腳步了,張議潮與悟真這兩位被後世人遺忘的民族英雄,值得歷史銘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