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信慘死于呂後之手,劉邦真的是個不知情者嗎?

韓信, 西漢開國名將、軍事家, 漢初三傑之一, 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 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 略不出世”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韓信早年家貧, 常從人寄食, 落魄如乞丐, 靠漂母施捨充饑, 但數年之後卻位極人臣, 他的草根逆襲式成功除了因為其本身具備大才之外, 更大原因有賴蕭何的識人有術, 韓信開始轉投劉邦其實也沒有受到重用, 一次偶然的機會, 韓信遇上了劉邦親信的蕭何, 並且在一席長談之後, 蕭何發現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在蕭何的力薦之下, 原本打算逃跑的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 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韓信最後被婦人斬於菜刀之下, 確實也是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 呂後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鐘室。 曾經劉邦的左膀右臂卻落得如此下場, 不得不讓人想去深究背後的原因。 南宋學者陳耆卿(曾任著作郎兼國史館編修)在《韓信論》中寫道“帝之取天下雖不可一日無信, 亦不能一日不疑信。 惟其不可一日無, 故不能一日不疑也”劉邦及其高級謀士對韓信的猜疑也不是一天兩天“一下魏、代即收其精兵,

詣滎陽, 惟恐其兵之多此, 一疑也。 下趙、燕, 則晨自稱漢使, 即其臥奪之印符, 惟恐其權之固耳。 此二疑也。 至於請為假王, 而繼以真王之命, 則其疑遂成。 ”對於統治者而言, 權力就是他們的逆鱗, 觸龍逆鱗遲早是要死得很難看的。 而在“假齊王”事件之前, 韓信坑死酈食其一事也該自己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終於在西元前196年, 陳豨謀反, 劉邦親征, 呂後誅殺韓信于長樂鐘室, 遣人帶韓信首級送往前線。 宮使行至靈石城南高壁嶺逢劉邦凱旋, 遂葬於嶺上, 隨從軍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 此處後來被稱為“韓信嶺”或“韓侯嶺”。 一代名將, 落得如此下場, 讓人唏噓。 再細想此事, 韓信謀反應是無稽之談, 韓信據有齊國, 楚漢對峙的時候不反, 被奪去兵權之後才造反, 有違常理。 所謂“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和“舍人弟上變, 告信欲反狀于呂後”, 恐怕這一切都是劉邦的授意, 只不過需要一個口實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