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部:農業援疆這些年取得了這些成果,以後準備這麼幹

20日, 農業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舉辦產業扶貧現場觀摩暨農業援疆座談會。 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在會上表示, 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產業扶貧的重要論述, 努力提高產業扶貧、精准脫貧的自覺和能力。

產業扶貧要重點把握好這五點

在總結各地產業扶貧經驗後, 余欣榮指出在產業扶貧中要重點把握好以下五點。

第一, 產業扶貧, 市縣是關鍵。 郡縣治、天下安。 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決策是發動機, 全國2800多個縣市區就是底盤, 有了底盤的支承和接力, 汽車才能正常行駛。 ”脫貧攻堅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縣級黨委和政府承擔主體責任, 書記和縣長是第一責任人。 對貧困縣來說,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發展機遇, 如果產業扶貧搞好了, 就很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各級幹部特別是市縣幹部一定要有這種境界和追求。

第二, 產業扶貧, 做優是根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實施產業扶貧、精准脫貧, 要求我們必須用比較優勢理論指導工作。 扶貧產業抓得好的地方, 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就是緊扣“市場”做文章, 統籌國內和國外市場, 著眼近期和中長期市場, 尊重自然規律, 立足資源稟賦, 找准比較優勢, 因地制宜地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 努力做到“人無我有, 人有我優, 人優我精, 人精我強”, 尤其是這幾年互聯網等線上線下、交通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為特色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要緊緊依託資源優勢, 放大生態經濟優勢,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真正把比較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和後發優勢。

第三, 產業扶貧, 創新是動力。 產業經濟是競爭經濟, 只有通過創新才能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要注重思想理念創新,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 對不適應不適合的行為堅決糾正、徹底摒棄。 要注重體制機制創新, 寧夏鹽池縣在灘羊產業發展中探索建立了“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協會+農戶”等產業扶貧模式, 構建“養加銷”產業鏈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 要注重技術人才創新, 贛州臍橙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 與始終堅持科技興果理念密不可分, 一方面與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另一方面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果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贛南臍橙現代產業技術服務體系。 要注重經營方式創新, 陝西洛川縣牢牢抓住“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契機, 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引導個體電商與企業聯合銷售, 統一產品規格和經營行為, 切實解決了貧困戶產品賣難問題。 這些創新有力突破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瓶頸, 為產業扶貧注入了新動能。

第四, 產業扶貧, 政策集約是水準。 政策集約水準強弱決定著產業發展水準, 最終決定著脫貧攻堅效果。 做好產業扶貧工作, 不僅要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更要綜合施策、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要進一步解讀、宣傳、落實政策, 在產業扶貧規劃統領下, 統籌用活用好這些政策, 有效聚集到扶貧產業發展中,

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紅利, 讓貧困戶真正從產業發展中精准受益。

第五, 產業扶貧, 作風是保障。 產業扶貧優秀範例有一個共同特點, 都是以務實的作風、以對老百姓高度負責的態度來發展產業, 對認准的產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但由於發展產業見效慢, 一些地方為急於脫貧摘帽, 更願意搞易見成效的工作, 不太願意把主要精力放在產業扶貧上, 不同程度出現了對產業扶貧不夠重視、產業同質化、走給錢給物老路等形式主義問題。 脫貧攻堅是一項極其重要、嚴肅的政治任務, 產業扶貧要堅持實字當頭、幹字為先, 堅決防止數字脫貧、弄虛作假, 讓貧困戶既有眼前收益又能長期受益, 切實增強發展的信心和能力,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考驗。

農業援疆這些年,成果顯著!

農業援疆是全國支援新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農業部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以南疆為重點區域,不斷加大支援力度,形成了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農業援疆新格局。

一是強化發展指導。圍繞新疆農牧業發展,深入天山南北開展專題調研,組織編制了南疆農業發展規劃,制定南疆農業結構調整方案,明確了農業援疆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河北、山東、江西、廣東等省也編制了農業援疆規劃。

二是強化資金支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新疆農牧業發展的傾斜支持力度,專門支援南疆設施農業示範實訓基地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協調落實資金支持南疆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各對口援疆省市農口部門積極落實資金支援受援地區農業專案建設,其中在南疆設施農業專案69個,新建各種設施大棚12700多座、改建老舊溫室大棚500多座。

三是強化科技人才支撐。中國農科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農業科技合作協定,共同推進西北農業研究中心和中國中亞農業科技分中心建設。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支援新疆72位專家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示範,遴選發佈南疆農業適用品種和技術,舉辦肉羊養殖、農產品品質安全檢測等培訓班。北京、河北、山東、江西、安徽、廣東等省市通過各種培訓班累計為南疆培訓各類人才5000多人次。

四是強化產業化幫扶。編制南疆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指南,召開農業產業化援疆座談會,促成15位農產品加工技術專家對接南疆28個技術需求,對口援疆省市15個企業、批發市場、科研院校與新疆簽署合作協定。每年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上海農委每年組織50多家龍頭企業參加新疆各類農產品展銷活動。

五是強化系統合力。2014年9月召開全國農業援疆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新時期農業援疆舉措,分別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備忘錄,對口支援省市農口部門與新疆有關部門、地州、兵團有關師團場簽署合作協定。

在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國農業系統的大力支援下,新疆農牧業發展邁出了新步伐。2016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3元、比上年增長8%。

農業援疆工作,以後要這麼幹!

做好農業援疆工作,應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大政方針,把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作為核心,把水資源高效配置作為最基本著力點,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優糧食、調棉花、強畜牧、上設施、促加工,大力推動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開發,支持新疆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農牧業發展之路。

對此,余欣榮指出,下一步,農業援疆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支援力度。支援新疆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穩妥推進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推動棉花種植向優勢區集中,推進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支持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做大做強區域特色農業品牌。大力推動草牧業發展,實施好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專案,推進飼草種植規模化、機械化。支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休閒農業,延長產業鏈價值鏈。

二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綠色發展支持力度。支援發展節水型農業,建設高標準節水農業示範區,示範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旱作農業節水技術。扶持農田白色污染治理,積極推進地膜產品標準化、撿拾機械化和回收專業化。大力發展種養迴圈農業,推進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繼續實施好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抓好草原資源與生態監測、草原火災和鼠蟲害防治。指導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探索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

三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對口援疆省市農業科技力量,聯合開展新疆農畜產品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示範,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與培訓。鼓勵、支持和引導科研院校通過協同攻關等形式,加快研發小型采棉機械和農產品加工技術。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提高農牧民就業增收能力。發揮援疆幹部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幫助培訓農牧、水產技術人員。

四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化支持力度。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支援培育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幫助引進龍頭企業入戶南疆。繼續加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力度,重點建設南疆果蔬冷藏、烘乾等設施。支持新疆舉辦農產品推介、農超對接等活動,讓新疆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指導建設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培育更多農業品牌。

五是進一步加大對農牧業改革創新支持力度。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有效放活土地經營權,支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建立適合新疆農牧業發展的保險產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農業投資機制等領域改革。積極支援兵團農業向南發展,發揮兵團體制、產業、技術等優勢,帶動南疆農業現代化和農民脫貧增收,促進兵地融合。

此外,余欣榮強調,產業扶貧和農業援疆是農業部門光榮的政治任務,是大局所需、職責所在,要扎實推進新疆產業扶貧和農業援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抓住政策機遇。近兩年中央在強農惠農、脫貧攻堅、對口援疆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和政策舉措,新疆農牧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深度貧困,精准施策發力,抓住中央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的時機,集中力量攻克南疆深度貧困堡壘,確保如期脫貧。特別是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剛剛印發了《關於組織開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新疆要抓住契機,進一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發特色產業潛力,力爭用3-5年時間創建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品牌,帶動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二)突出精准幫扶。新疆農牧業發展與脫貧攻堅涉及資源、區位、民族、宗教、人口、文化等多種因素,情況比較複雜。農業部各有關單位、各對口援疆省市農業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對接實際需求,找准援助重點,讓產業扶貧和農業援疆工作更加精准,杜絕“盆景工程”,多上惠民專案,真正幫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農業援疆幹部要發揮一線作用,搭建好上下聯通的橋樑,努力爭取幫扶政策和專案支持,力所能及地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向農業部、向相關省市反映新疆農牧業發展情況和農牧民實際需求,為精准幫扶提供參考,真正在援疆中鍛煉成長。

(三)強化協調配合。產業扶貧涉及農業、扶貧、發改、財政、旅遊等部門,要加強溝通銜接,發揮農業部門技術人才優勢,利用扶貧部門資金項目管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確保扶貧產業更加精准。

切實增強發展的信心和能力,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考驗。

農業援疆這些年,成果顯著!

農業援疆是全國支援新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農業部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以南疆為重點區域,不斷加大支援力度,形成了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農業援疆新格局。

一是強化發展指導。圍繞新疆農牧業發展,深入天山南北開展專題調研,組織編制了南疆農業發展規劃,制定南疆農業結構調整方案,明確了農業援疆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河北、山東、江西、廣東等省也編制了農業援疆規劃。

二是強化資金支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新疆農牧業發展的傾斜支持力度,專門支援南疆設施農業示範實訓基地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協調落實資金支持南疆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各對口援疆省市農口部門積極落實資金支援受援地區農業專案建設,其中在南疆設施農業專案69個,新建各種設施大棚12700多座、改建老舊溫室大棚500多座。

三是強化科技人才支撐。中國農科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農業科技合作協定,共同推進西北農業研究中心和中國中亞農業科技分中心建設。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支援新疆72位專家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示範,遴選發佈南疆農業適用品種和技術,舉辦肉羊養殖、農產品品質安全檢測等培訓班。北京、河北、山東、江西、安徽、廣東等省市通過各種培訓班累計為南疆培訓各類人才5000多人次。

四是強化產業化幫扶。編制南疆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指南,召開農業產業化援疆座談會,促成15位農產品加工技術專家對接南疆28個技術需求,對口援疆省市15個企業、批發市場、科研院校與新疆簽署合作協定。每年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上海農委每年組織50多家龍頭企業參加新疆各類農產品展銷活動。

五是強化系統合力。2014年9月召開全國農業援疆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新時期農業援疆舉措,分別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備忘錄,對口支援省市農口部門與新疆有關部門、地州、兵團有關師團場簽署合作協定。

在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國農業系統的大力支援下,新疆農牧業發展邁出了新步伐。2016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3元、比上年增長8%。

農業援疆工作,以後要這麼幹!

做好農業援疆工作,應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大政方針,把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作為核心,把水資源高效配置作為最基本著力點,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優糧食、調棉花、強畜牧、上設施、促加工,大力推動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開發,支持新疆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農牧業發展之路。

對此,余欣榮指出,下一步,農業援疆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支援力度。支援新疆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穩妥推進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推動棉花種植向優勢區集中,推進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支持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做大做強區域特色農業品牌。大力推動草牧業發展,實施好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專案,推進飼草種植規模化、機械化。支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休閒農業,延長產業鏈價值鏈。

二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綠色發展支持力度。支援發展節水型農業,建設高標準節水農業示範區,示範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旱作農業節水技術。扶持農田白色污染治理,積極推進地膜產品標準化、撿拾機械化和回收專業化。大力發展種養迴圈農業,推進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繼續實施好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抓好草原資源與生態監測、草原火災和鼠蟲害防治。指導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探索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

三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對口援疆省市農業科技力量,聯合開展新疆農畜產品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示範,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與培訓。鼓勵、支持和引導科研院校通過協同攻關等形式,加快研發小型采棉機械和農產品加工技術。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提高農牧民就業增收能力。發揮援疆幹部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幫助培訓農牧、水產技術人員。

四是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化支持力度。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支援培育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幫助引進龍頭企業入戶南疆。繼續加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力度,重點建設南疆果蔬冷藏、烘乾等設施。支持新疆舉辦農產品推介、農超對接等活動,讓新疆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指導建設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培育更多農業品牌。

五是進一步加大對農牧業改革創新支持力度。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有效放活土地經營權,支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建立適合新疆農牧業發展的保險產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農業投資機制等領域改革。積極支援兵團農業向南發展,發揮兵團體制、產業、技術等優勢,帶動南疆農業現代化和農民脫貧增收,促進兵地融合。

此外,余欣榮強調,產業扶貧和農業援疆是農業部門光榮的政治任務,是大局所需、職責所在,要扎實推進新疆產業扶貧和農業援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抓住政策機遇。近兩年中央在強農惠農、脫貧攻堅、對口援疆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和政策舉措,新疆農牧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深度貧困,精准施策發力,抓住中央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的時機,集中力量攻克南疆深度貧困堡壘,確保如期脫貧。特別是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剛剛印發了《關於組織開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新疆要抓住契機,進一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發特色產業潛力,力爭用3-5年時間創建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品牌,帶動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二)突出精准幫扶。新疆農牧業發展與脫貧攻堅涉及資源、區位、民族、宗教、人口、文化等多種因素,情況比較複雜。農業部各有關單位、各對口援疆省市農業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對接實際需求,找准援助重點,讓產業扶貧和農業援疆工作更加精准,杜絕“盆景工程”,多上惠民專案,真正幫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農業援疆幹部要發揮一線作用,搭建好上下聯通的橋樑,努力爭取幫扶政策和專案支持,力所能及地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向農業部、向相關省市反映新疆農牧業發展情況和農牧民實際需求,為精准幫扶提供參考,真正在援疆中鍛煉成長。

(三)強化協調配合。產業扶貧涉及農業、扶貧、發改、財政、旅遊等部門,要加強溝通銜接,發揮農業部門技術人才優勢,利用扶貧部門資金項目管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確保扶貧產業更加精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