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夜裡醒來大哭亂跑,嚇壞了媽媽

本文原創, 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丨鴿子醫生 ID:air863

小小媽媽最近各大醫院跑, 原來三歲的小小已經連續好幾天夜裡突然驚醒大哭, 下床狂跑, 抱都抱不住, 跟中邪了一樣。 可把小小媽媽嚇壞了, 去醫院各種檢查, 也查不出什麼原因, 白天活蹦亂跳精神好的很, 醫生也束手無策, 這可怎麼辦?小小媽心想是不是缺鈣了?要不要補充點啥營養品? 甚至想要不要給手上綁個辟邪的手環。

唯獨沒有想到孩子很可能是做噩夢了, 大人會做夢, 小孩子也會做夢, 也有很多失望和被忽略的感受, 也會被近期或者白天的某些場景刺激到, 於是會在睡夢中會表達自己的欲望或者再次出現這個場景, 而這個場景可能是被誇張的演繹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根本分不清夢境和現實。 如果你問一個兩歲多的孩子, 你昨天晚上做夢了嗎?幾乎都會回答沒有。

事實上, 如果你留意, 幾個月的嬰兒在睡著期間都會不經意的咧著小嘴巴微笑, 一歲多的嬰兒會在睡眠中囈語, 再大的孩子可能會吐露一句你聽都沒聽過的長長的對白。 孩子的夢境可能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也可能是一次焦慮害怕的體驗。 小小可能就是近期受到外部的刺激, 比如被小狗追趕, 或被言語刺激, 在夢中經歷害怕的體驗, 醒來後又無法立刻分清現實和夢境, 情緒和反應回饋在了現實世界裡。

京虎子老師提到, 噩夢通常在3到6歲期間開始, 10歲之後開始減少。 那麼對於還心智不健全的寶貝們, 如何安撫被噩夢打擾的小小心靈, 幫助寶貝們趕跑夢中的怪物壞蛋。 媽媽雖然不能進入孩子的夢裡, 也並不是無能為力的。

首先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 臨睡前, 陪伴在孩子身邊, 告訴孩子, 一會我會和寶寶一起睡著, 進入夢鄉, 媽媽會握著你的小手保護你, 如果夢裡有壞蛋了, 媽媽一下子就抱著你了。 入睡前的心理暗示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和安全感,

會幫助孩子睡的更踏實一些。

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是現實, 什麼是夢境。 當孩子做噩夢了, 從夢中醒來, 或者哭泣, 給孩子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輕聲的安撫, 寶貝, 媽媽在媽媽在。 如果還不能緩解孩子的狀況, 試圖讓孩子安靜下來, 引導孩子把夢境說出來,

比如說, 寶貝是不是找不到媽媽了?寶貝是不是遇到大怪物了?寶貝是不是摔倒了?讓孩子意識到夢裡並不是真實的, 真實的是媽媽就在你身邊。

另外, 在平時, 媽媽們要有意識去發現瞭解孩子的情緒, 並及時的安撫, 像弄壞了一支鉛筆, 弄髒了經常玩的布娃娃, 在大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件可能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要幫助孩子去緩解減輕壓力, 還孩子一個輕鬆的美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