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元朝廢除了科舉,看看文人們都幹什麼去了

在中國古代, 如果你出身農民, 這是最常見的, 那估計你就要一輩子當農民, 見到官老爺們要下跪, 當然你可以不當農民去經商, 但無論你賺多少錢, 見到官老爺一樣要下跪, 你也可以做手工匠, 當然見到老爺一樣要下跪, 怎麼才能變到那個不用下跪的階層呢?參加科舉考試吧, 考上了你就是一個可以不用見到官就跪, 當然見到比自己大的官也許還是需要, 並且有人給你下跪的階級。 說到這我覺的就比較明白了。 文官選拔制度是一系列改變階層的制度之一, 而科舉制是古代中國的唯一的改變階層的制度。

那麼這個考試有沒有、怎麼考試、考什麼在中國就至關重要了。 他成了全古代中國的聰明的並想改變階層的人的大腦捉摸的事情。

元王朝的蒙古大汗們把這個考試廢除了!好了, 這件事可是大事了, 中國人原來找到了唯一的階層改變通道, 但是蒙古人一來就廢了, 你說這是好事麼?當然不是, 廣大的讀書人沒了上升的途徑, 估計就是再聰明也要一輩子當只能下跪的民族了, 這個憋氣, 後來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這個名字很拗口的大汗皇帝終於恢復了科舉, 不過竟然是配給制的, 什麼叫配給制科舉呢?就是蒙古人、色目人占錄取名額的百分之五十, 北方漢人占百分之三十, 南方人就占百分之二十吧。

這就有點亂, 蒙古人不用考試也能當官, 考試的人很少, 但錄十個人裡必須有五個是蒙古人, 那蒙古人自然相當佔便宜, 而南方漢人呢?本來就文氣興旺, 考試的人很多很多, 結果呢?十個裡面錄兩個。 所以仁宗雖然恢復了科舉, 可是元朝還是跟沒有科舉一樣, 所以大致上可以說元朝沒什麼科舉制度。 元朝為什麼廢除了科舉呢?因為蒙古大汗們根本也沒有想給社會階層一個改變的通道, 最好就是蒙古人一直當貴族、當大官, 色目人幫著打理打理財產, 漢人種種地、繳繳稅這種日子挺好。 這無疑是落後的, 一個國家沒有給人憑自己能力改變階層的通道自然是危險且落後的, 所以很多明代大儒斥責蒙古人的野蠻落後,
沒有科舉顯然是個重要證據。

但是卻不得不說, 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 誠如前面所說, 科舉既然毀譽參半, 那麼廢科舉似乎也毀譽參半。 元朝廢了科舉, 好了聰明的大腦們傻了, 原來想改變個階層就要讀書、練習科舉文章, 現在呢?不行了!那就一輩子當農民?似乎有些聰明的大腦們也不願意。 咦?有人發現了, 蒙古人貴族們似乎不是很會理財啊, 所以色目人很受寵, 因為他們會幫蒙古人理財, 好吧, 我們也來幹這件事, 於是出現了王文統這樣的人,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看, 他應該是從基層財務會計做到了財政大臣。 又有一些聰明的大腦發現蒙古人對天文、水利很有興趣, 於是這方面幹得好也可以改變階層, 於是元朝出了一個邢州數術學派,

這些人的研究方向不在是儒學, 而是數學、天文和地理, 其中典型的就是郭守敬, 中國竟然出現了實用科學的研究者, 注意是科學, 不是技術, 這兩者有區別, 我國的四大發明是技術, 而郭守敬研究的是科學。 還有一批人真的去搞了技術, 因為蒙古貴族們愛打仗, 總要搞些軍事工業吧, 於是能改進武器的人也比較受青睞, 於是中國的火藥武器在元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當然通過阿拉伯人傳到西方, 西方繼續改進而我們後來停止進步了。

更令人驚訝的是, 有些聰明的大腦開始轉向別的商界了, 既然沒有科舉, 怎麼都無法改變階層, 那起碼可以改變財富狀況吧?雖然商人和農民見到蒙古老爺都要下跪,

可是畢竟有錢的商人在蒙古老爺走了以後可以在我享樂一些來緩解剛才下跪的不爽的感覺吧, 再加上蒙古人的對商人頗有好感, 因為蒙古貴族們就是很多商人的投資人。 於是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大面積湧現富商的現象。 周莊人現在很津津樂道沈萬三這個神秘的富商, 這個人的身世謎團太多, 但有一些事情可以肯定:一、極聰明的人, 要在其他朝代估計要去參加科舉。 二、在元末迅速發跡, 成了富可敵國的人。 三、在元朝過的似乎很好, 因為元代蒙古人似乎不討厭商人。 四、到處資助叛亂人士, 可能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 五、到了明朝迅速被打壓, 身敗名裂, 財產都成了國家的。 從這些資訊裡我們可以總結兩點:一、元朝沒科舉, 聰明的人有的去經商了,發大財。二、明朝有了科舉,聰明的人都去考試當官,經商什麼的統統的不好,就算你是元朝發的財也要沒收了,不能給聰明人一個壞榜樣吧。

好了,元朝沒科舉,不知道埋沒了多少人才,有多少人本來很聰明可以為國家做點事的,最後由於缺乏上升通道只能一本子躬耕了。但是正因為沒科舉,王文統、郭守敬、沈萬三這些聰明的人才要另找出路,成了中國古代史上的“另類”,而這些“另類”恰巧又是後來中國近代衰敗時所缺乏的。歸結起來,沒有科舉,應該給人以另外的上升通道,而事實是元朝也沒給,王文統、郭守敬、沈萬三這些人只是民間制度探索的成功者,當然是眾多實驗者中的少數,不過卻有另一個現象值得注意,中國歷代的讀書人都是圍著皇帝轉,而元朝到了後半期則不是,因為圍著皇帝轉也沒用,反正沒科舉,不如圍著有錢人轉。這樣各有所求,富商極大的滿足了個人自尊心和附庸風雅的嗜好,文人可以得到更高的生活水準。於是在中國沒有科舉的那幾年,竟然形成了沙龍文化,富商帶著一匹文人遊山玩水,賭博狎妓,奢靡消費,然後暢敘風月、吟賞景色,進行文藝創作。沙龍文化的下一步應該是獨立於政府的民間學者的出現,可是中國沒有進入到那一步,一進入明朝,富商就統統發配了,科舉也恢復了,文人麼,還是讀書當官吧,不用再去跟著富商廝混討生活了,當然也沒有富商了。

這就是元朝的科舉,或者說的更準確點,元朝沒科舉的那幾年,到底應該怎麼評價?合理點說還是毀譽參半吧!

聰明的人有的去經商了,發大財。二、明朝有了科舉,聰明的人都去考試當官,經商什麼的統統的不好,就算你是元朝發的財也要沒收了,不能給聰明人一個壞榜樣吧。

好了,元朝沒科舉,不知道埋沒了多少人才,有多少人本來很聰明可以為國家做點事的,最後由於缺乏上升通道只能一本子躬耕了。但是正因為沒科舉,王文統、郭守敬、沈萬三這些聰明的人才要另找出路,成了中國古代史上的“另類”,而這些“另類”恰巧又是後來中國近代衰敗時所缺乏的。歸結起來,沒有科舉,應該給人以另外的上升通道,而事實是元朝也沒給,王文統、郭守敬、沈萬三這些人只是民間制度探索的成功者,當然是眾多實驗者中的少數,不過卻有另一個現象值得注意,中國歷代的讀書人都是圍著皇帝轉,而元朝到了後半期則不是,因為圍著皇帝轉也沒用,反正沒科舉,不如圍著有錢人轉。這樣各有所求,富商極大的滿足了個人自尊心和附庸風雅的嗜好,文人可以得到更高的生活水準。於是在中國沒有科舉的那幾年,竟然形成了沙龍文化,富商帶著一匹文人遊山玩水,賭博狎妓,奢靡消費,然後暢敘風月、吟賞景色,進行文藝創作。沙龍文化的下一步應該是獨立於政府的民間學者的出現,可是中國沒有進入到那一步,一進入明朝,富商就統統發配了,科舉也恢復了,文人麼,還是讀書當官吧,不用再去跟著富商廝混討生活了,當然也沒有富商了。

這就是元朝的科舉,或者說的更準確點,元朝沒科舉的那幾年,到底應該怎麼評價?合理點說還是毀譽參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