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風塵僕僕到梧州 為的是那一碗粉!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我就開始外出旅遊, 每到一處, 除了探訪自然風光, 人文景色, 還不忘搜索當地名吃。 時至近年, 我每到一處旅遊, 還是秉承著以食為天的人生哲學, 絕不輕易放過任何一道地方美食。 我是個老梧州, 在我的記憶中, 除了冰泉豆漿, 能常常讓我一想起即涎液長流的, 就是梧州的湯河粉炒河粉了。

河粉是廣州沙河粉的簡稱, 可能因最早出自廣州的沙河鎮而得名。 梧州河粉, 是梧州人最鍾愛, 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的美食。 人們早餐吃它, 晚上宵夜吃它。 最受歡迎的, 也是一碗艇仔粥, 一碟炒牛河。

其他食物。 吃多了都會生厭, 唯獨這河粉, 可以和梧州人一輩子長相廝守。

梧州河粉之所以讓人“食過返尋味”, 是因為梧州河粉口感嫩滑而有韌勁, 加上那鮮美的骨頭湯, 佐以瘦肉牛肉牛腩等滷味, 適量調味料以及青菜少許, 遠遠亦能聞見香澤濃郁。 若有幸得嘗河粉中的佳品, 真是“一口未落肚, 筷子又遞到了嘴邊”!

梧州大街小巷河粉店很多,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 媽媽給五分錢早餐費, 和平路口的天然粉店就成了我常去的地方。 那時候, 粉店裡有一架石磨, 一老嫗專職推磨加工河粉。 我常常是一邊在吃粉, 一邊看著她在那頭弓著背、嘰嘰咕咕的推著石磨, 看著那稠白的米漿汩汩的流淌, 流到一個木桶裡……。 到後來, 他們不再自己蒸粉了,

而是直接從河粉加工場進貨, 那弓背老嫗也就不見了。

大南路的河粉加工場, 在那個年代應該是梧州唯一的河粉加工場吧。 梧州人常常都會從家裡端出一兩斤米(甚至半斤、幾兩)到各個河粉加工場的銷售點去換成河粉。 一斤米可換得兩斤半的河粉, 加工費是七分錢, 如果用糧票, 兩毛一。 “換粉”, 也成了那時梧州人生活中的常用詞。 有時候我們全家決定早餐吃河粉, 多數是我去充當換粉的角色, 我也很樂意當這個差——因為我喜歡吃粉。 回家的路上, 往往會偷偷的撕下一片河粉塞進嘴裡……。

那時候, 加工場的河粉還是折疊著整大塊的賣, 回家後還要切成條。 或湯或炒或涼拌。 涼拌, 也叫幹撈, 的確很簡單, 放一點豉油、花生油、紫蘇、酸醋、辣椒,

拌勻, 就可以嘩啦啦的吃下去了。 我覺得, 這涼拌河粉, 更能體現梧州河粉的風味和口感。 後來加工場安裝了切粉機, 就方便多了。 不過, 沒切開的也有其好處, 可以裹上冬筍粒, 豆角粒, 叉燒粒, 蔥花, 裹成三角形, 再蒸一下, 就是美味的粉角了。

梧州河粉已經輸入了人們的記憶鏈中, 在外地工作的梧州人回家探親, 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 頭一件事就是吃一碗牛腩腐竹粉。 仿佛, 只有吃了一碗河粉, 才能算回到梧州了;仿佛, 回梧州不僅僅是探訪親友, 還必須探訪河粉。 好友麥子, 娶了廣州的娘子, 生了廣州的崽子, 廣州本是河粉的源產地, 可是麥子每次攜眷回梧, 總要帶全家吃上一頓梧州河粉, 吃得妻小讚不絕口,

吃得麥子無比自豪。

呵, 梧州河粉, 你已經成了梧州人的飲食胎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