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時期他的戰果最輝煌 結局卻如此遺憾(《通鑒劄記》№42)

樂毅兵分五路佔領了齊國全境, 只有莒城和即墨兩地沒有攻下。 樂毅將前軍和右軍合併去攻莒城, 左軍和後軍合併去攻即墨。 然而攻了一年卻沒有攻下, 樂毅下令圍城部隊後撤九裡築壘圍之, 要求屬下對出城的民眾不要捉拿, 對貧困者要進行資助, 讓他們自由從事原有職業, 以此來收買民心。

樂毅對即墨和莒城圍而不攻

三年之後, 兩城依然沒有投降(個人的疑惑就在於此, 強攻明明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尤其是對於莒城), 時間太久了, 產生讒言很正常, 燕昭王身邊有人對他說:“樂毅智謀過人, 伐齊以來只用那麼短時間就攻下了七十多座城池, 現在只剩下兩座城池, 之所以這麼久攻不下來, 不過是想用自己的兵威收服齊國人心, 最後在齊國稱王。 實際上, 現在齊國人已經服了, 為什麼樂毅沒有稱王呢?因為他的老婆孩子還在燕國。 即便如此,

大王您也不能掉以輕心。 齊國以美女多著稱, 時間長了, 樂毅有可能放棄老婆另娶美女, 在齊國稱王。 您不可不防, 要早點採取措施。 ”

燕昭王聽了沒有表態。 過了兩天大宴群臣, 把說樂毅壞話的人叫了上來公開斥責說:“當初我的父王把國家都讓給了賢者而不傳給子孫。 這種精神是高尚的, 只是人沒有選對, 致使百姓受難, 國家動亂, 幾乎被齊國吞併。 我即位以來, 為此非常痛苦, 所以才招攬天下賢才, 報滅國之仇。 如果誰能替我報了這個大仇, 我連燕國都可以和他分享。 現在樂毅將軍佔領了齊國, 替我們報了大仇, 齊國本來就應該是屬於樂毅將軍的, 它並不屬於燕國。 如果樂將軍能夠成為齊國的國王, 和我們燕國永結盟好,

共同應對諸侯, 這是燕國之福, 也是我的心願。 ”說罷, 命人將進讒言的人推出斬首。

不僅如此, 燕昭王下令賜給樂毅夫人王后的服飾, 給樂毅的兒子王子的服飾和儀仗, 出入隨行車輛上百, 派燕國的相國將樂毅的妻子和兒子禮送到齊國給樂毅, 立樂毅為齊王。

如果樂毅有意稱王, 此時是最好的機會, 只需順水推舟。 但樂毅堅辭不受, 給燕昭王上書表示:如果強迫他做齊王就以死明志。 消息傳開, 齊國人對樂毅的忠義很服氣, 各諸侯國對他的誠實守信也很崇敬, 從此沒有人再提讓樂毅當齊王這件事。

燕惠王—燕昭王辛苦招攬的人才被他趕走了

不幸的是, 燕昭王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燕惠王即位。 燕惠王做太子時曾經與樂毅有矛盾, 即墨城中的田單發現有機可乘, 派人到燕國散佈流言道:“樂毅和燕國的新王不和, 不敢回燕國, 怕燕王殺了他。 齊國剩下的兩座城之所以遲遲打不下來, 是因為樂毅要拿它們作藉口, 他認為齊國人心還沒有完全收服, 所以要拖延時間, 以利於自己在齊國稱王。

現在即墨人最怕的就是燕王派人來代替樂毅, 那樣的話即墨很快就會被攻破。 ”

騎劫—他代替了樂毅, 他來了齊國就有希望了

燕惠王本來就對樂毅心懷不滿和猜忌, 齊人的反間計正好打中他的心事, 於是下旨召回樂毅, 派一個叫騎劫將領去齊國接管。 樂毅見局面已不可挽回,知道回到燕國不會有好結果,就帶著家人去了趙國。而樂毅經營多年的部隊由於主帥被免職,都替樂毅抱不平,心懷不滿,軍心就此渙散。

至此,樂毅究竟為什麼不滅掉莒城出現了各種答案,但都是圍繞在樂毅有在齊稱王的野心而展開的,而樂毅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這種猜測完全是出自小人之心。樂毅在這件事中的表現不愧為大英雄,然而大英雄是需要有人賞識和信任的。儘管燕昭王在樂毅稱王這件事情上的言行有策略和試探甚至無奈的成分,但我更願意相信他對樂毅有著一種別人難以理解的感激和信任,只有經歷了亡國之痛的國王才會對真心幫助自己復仇的人產生這種感激和信任。

而樂毅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燕昭王對他的信任的基礎上的。在伐齊的數年中,樂毅始終掌握著燕國的全部軍事力量,沒有相當程度的信任,燕昭王是不敢這樣做的。然而燕昭王這種雄才大略的君主一旦不在了,這種信任基礎就沒有了,樂毅在燕國的前途自然也就不那麼樂觀了,更不幸的是他還得曾經罪過新國王。

樂毅取得了戰國時期最輝煌的戰果,而他作為這場戰爭的指揮者,結局卻是最遺憾的。

注:讀《資治通鑒》是個人愛好,覺得其中智慧無窮,發願從頭開始邊讀邊寫,把故事、智慧和感悟一點點寫下來,與同好的朋友分享。水準所限,錯漏難免,歡迎大家交流指正。本文為作者原創,引用望注明出處。

希望能得到您的“關注”。

本文圖片均來自互聯網。

樂毅見局面已不可挽回,知道回到燕國不會有好結果,就帶著家人去了趙國。而樂毅經營多年的部隊由於主帥被免職,都替樂毅抱不平,心懷不滿,軍心就此渙散。

至此,樂毅究竟為什麼不滅掉莒城出現了各種答案,但都是圍繞在樂毅有在齊稱王的野心而展開的,而樂毅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這種猜測完全是出自小人之心。樂毅在這件事中的表現不愧為大英雄,然而大英雄是需要有人賞識和信任的。儘管燕昭王在樂毅稱王這件事情上的言行有策略和試探甚至無奈的成分,但我更願意相信他對樂毅有著一種別人難以理解的感激和信任,只有經歷了亡國之痛的國王才會對真心幫助自己復仇的人產生這種感激和信任。

而樂毅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燕昭王對他的信任的基礎上的。在伐齊的數年中,樂毅始終掌握著燕國的全部軍事力量,沒有相當程度的信任,燕昭王是不敢這樣做的。然而燕昭王這種雄才大略的君主一旦不在了,這種信任基礎就沒有了,樂毅在燕國的前途自然也就不那麼樂觀了,更不幸的是他還得曾經罪過新國王。

樂毅取得了戰國時期最輝煌的戰果,而他作為這場戰爭的指揮者,結局卻是最遺憾的。

注:讀《資治通鑒》是個人愛好,覺得其中智慧無窮,發願從頭開始邊讀邊寫,把故事、智慧和感悟一點點寫下來,與同好的朋友分享。水準所限,錯漏難免,歡迎大家交流指正。本文為作者原創,引用望注明出處。

希望能得到您的“關注”。

本文圖片均來自互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