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的鞋子一年不能超過幾雙?有人說 3 雙

最近網上不少爸媽都在轉一篇文章, 說:寶寶穿的鞋不能超過 3 雙, 衣服不能超過 5 套, 玩具不能超過 5 件……

文章說:給寶寶的選擇越多, 不僅不會讓寶寶更快樂, 反而對寶寶不好, 選擇太多會分散專注力, 會更挑剔……

聽上去很有道理,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丁香媽媽找到了心理學碩士葉壯老師, 葉壯老師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時就笑了:

這樣算的話, 我兒子只能有兩套夏裝, 兩套春秋裝, 一套冬裝的配額。 如果今天下雨, 他連個買雨衣的資格都沒有。

哦, 當然, 他還最好別尿褲子!要不然連換洗都成問題。

要說好處, 唯一的好處就是, 給家長省錢。

撇開數量限制, 物質豐富對孩子的影響不好, 這種說法靠譜麼?

來, 我們聽葉壯老師是怎麼分析的。

用數字來育兒?聽著有理實則無意義

有的父母會擔心, 物質過於豐富對娃不好, 所以一看就這類文章就覺得倍兒有道理。

但這育兒的過程中, 最不靠譜的建議和所謂的育兒方法就是這種:聽著有幾分道理, 甚至有些照著做的衝動, 但仔細一想, 幾乎沒什麼意義。

沒錯, 確實有心理學家說過「更多選擇讓人表現更差」, 那個心理學家叫巴里·施瓦茨(BarrySchwartz), 在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當社會心理學教授,

TED 講臺的常客, 他那本《選擇的悖論》的譯者, 是我的一個好朋友。

但巴里的研究成果, 並不能直接延伸為我們窮養孩子限制成長資源的理由, 孩子能力的發展重點, 並不在物質的數量本身。

就拿玩具舉例, 給一個孩子買五十個小火車確實欠妥, 但並不意味著給這個孩子只買五個全是小火車的玩具就是最優解。

物質越豐富的孩子專注力越低?

很多家長都擔心:物質越豐富是不是孩子的注意力越容易分散?家裡玩具少的孩子, 玩玩具時的專注力會比玩具多的孩子更高?

先來看一個研究。

馬尼托巴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拿大白鼠做了一個相關研究。

他們培養出了兩個大白鼠的「部落」, 其中一個極其聰明, 另一個智力水準則很差。 隨後, 他們選擇了三個在資源數量與資源種類方面程度不同的環境, 來飼養兩個部落的新生大白鼠。

兩個部落的大白鼠後代被分散到三種環境裡。

在豐富環境的中, 愚蠢的和聰明的, 最後都變得一樣聰明了;

在貧乏的環境中,

聰明的和愚蠢的, 最後都變得一樣愚蠢了;

只有在普通的環境當中, 聰明大白鼠和愚蠢大白鼠之間才顯現出智能的差異。

連大白鼠都如此, 何況是學習力 MAX 的孩子。

再打個比方:孩子畫畫時, 你給他 20 根彩筆, 他畫的未必比用 5 根彩筆劃的更認真專注。

但如果你給他 5 根彩筆, 5 根毛筆,5 根鉛筆,5 根蠟筆,他就有可能會比只有 5 根彩筆的孩子,擁有更多奇思妙想的發揮空間與專注表現了。

所以,真正能培養孩子專注力、情緒管控甚至智慧發展的環境,是一個「內容優質且豐富」的環境,數量豐富是一個條件,內容優質多樣化,是另一個條件。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接觸到的事物具有數量、類型和品質的良好平衡。

物質越豐富的孩子越不懂得珍惜?

除了上面說到的專注力,家長們普遍還有一個擔慮,怕「富養」的結果是,孩子得到太容易,孩子變的更挑剔。

的確,在更多的選擇面前,孩子肯定會變的「挑剔」起來。但是,「挑剔」並不是一件壞事。

家長們之所以認為「挑剔」可能是個問題,是因為孩子「挑剔」的狀態會讓家長不爽:

我都給你買了,你怎麼還挑來挑去的!

這個跟那個有啥不一樣的,為啥非要那個?

又要買?家裡有一個了,你怎麼還要!

這種不爽在大多數情況下怨不得孩子,其實是家長的同理心不足,或者事先跟孩子溝通不夠——你是一個特怕臭的人,但今天朋友來你家做客,帶了一顆榴槤當伴手禮,你不開心,你會覺得自己挑剔嗎?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能會給自己開解:「算了算了,怎麼著也是一片心意。」然後笑臉相迎。

但孩子並沒有這種技能,在他的年齡段,發展出了對於事物的好惡以及更深刻的自我認識,但他暫時還沒有學會那些跟人打圓場的套路和技巧。

孩子「挑剔」並不意味著孩子糟糕,說明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

「啥都行」,「都可以」,「隨便」,「我不管」,「愛咋咋地」——如果孩子總是聽到家長們說這些話,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事情。

我們不應該輕易給孩子扣上「挑剔」的帽子,而應該更多的去事先交流、徵詢意見、交換看法,提供給他幾個可行的備選項——最重要的,尊重一個已經成為獨立個體的他。

葉壯老師給丁香媽媽的總結就是:為人父母沒有絕對的 KPI,不要用數字來限制自己給孩子的關愛,「五套」、「五個」和「三雙」肯定不是關愛的最大值。

給孩子最好的關愛來自科學的教養方法,以及真切的尊重。

所以,請別囫圇吞下「窮養」或者「富養」的種種指標,怎麼給孩子提供一個平衡且優質的成長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首發于丁香醫生網站,作者:丁香媽媽。

丁香媽媽是丁香園旗下的母嬰健康服務平臺,500 萬媽媽正在這裡享受專業醫生、營養師、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內容、課程、諮詢服務,一站式解決懷孕生孩子養娃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丁香媽媽(DingXiangMaMi),一起做更好的媽媽。

5 根毛筆,5 根鉛筆,5 根蠟筆,他就有可能會比只有 5 根彩筆的孩子,擁有更多奇思妙想的發揮空間與專注表現了。

所以,真正能培養孩子專注力、情緒管控甚至智慧發展的環境,是一個「內容優質且豐富」的環境,數量豐富是一個條件,內容優質多樣化,是另一個條件。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接觸到的事物具有數量、類型和品質的良好平衡。

物質越豐富的孩子越不懂得珍惜?

除了上面說到的專注力,家長們普遍還有一個擔慮,怕「富養」的結果是,孩子得到太容易,孩子變的更挑剔。

的確,在更多的選擇面前,孩子肯定會變的「挑剔」起來。但是,「挑剔」並不是一件壞事。

家長們之所以認為「挑剔」可能是個問題,是因為孩子「挑剔」的狀態會讓家長不爽:

我都給你買了,你怎麼還挑來挑去的!

這個跟那個有啥不一樣的,為啥非要那個?

又要買?家裡有一個了,你怎麼還要!

這種不爽在大多數情況下怨不得孩子,其實是家長的同理心不足,或者事先跟孩子溝通不夠——你是一個特怕臭的人,但今天朋友來你家做客,帶了一顆榴槤當伴手禮,你不開心,你會覺得自己挑剔嗎?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能會給自己開解:「算了算了,怎麼著也是一片心意。」然後笑臉相迎。

但孩子並沒有這種技能,在他的年齡段,發展出了對於事物的好惡以及更深刻的自我認識,但他暫時還沒有學會那些跟人打圓場的套路和技巧。

孩子「挑剔」並不意味著孩子糟糕,說明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

「啥都行」,「都可以」,「隨便」,「我不管」,「愛咋咋地」——如果孩子總是聽到家長們說這些話,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事情。

我們不應該輕易給孩子扣上「挑剔」的帽子,而應該更多的去事先交流、徵詢意見、交換看法,提供給他幾個可行的備選項——最重要的,尊重一個已經成為獨立個體的他。

葉壯老師給丁香媽媽的總結就是:為人父母沒有絕對的 KPI,不要用數字來限制自己給孩子的關愛,「五套」、「五個」和「三雙」肯定不是關愛的最大值。

給孩子最好的關愛來自科學的教養方法,以及真切的尊重。

所以,請別囫圇吞下「窮養」或者「富養」的種種指標,怎麼給孩子提供一個平衡且優質的成長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首發于丁香醫生網站,作者:丁香媽媽。

丁香媽媽是丁香園旗下的母嬰健康服務平臺,500 萬媽媽正在這裡享受專業醫生、營養師、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內容、課程、諮詢服務,一站式解決懷孕生孩子養娃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丁香媽媽(DingXiangMaMi),一起做更好的媽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